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01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控制组件、抛锚组件和释放杆,控制组件的一端插接在抛锚组件的顶部,释放杆的顶部卡接在抛锚组件中,控制组件中包括电磁铁和固定座,电磁铁固定连接诶在固定座上,抛锚组件包括基座、释放部和支撑座,释放部活动连接在基座中,支撑座固定在基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组件和抛锚组件,在水下航行器需要悬浮的时候,通过控制电磁铁,将与电磁铁作用轴相连接的限位舌抽离抛锚组件顶部的限位孔,使限位塞失去约束,释放杆就会在压缩弹簧的弹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加速的向水底掉落,使水下航行器可以更早的悬浮在水中,性能可靠,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顾名思义,是应用在,在现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虽然现有的,但是它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弊端。
[0003]现有公开文献,CN112356983B

抛锚装置及水下航行器,公开了脱钩机构包括固定轴、在固定轴带动下转动的主动连杆、设置于所述主动连杆两端的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的第一插销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的第二插销,所述主动连杆带动第一插销以及第二插销向着相对方向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抛锚装置适用于水下航行器等水下设备,实现定点区域探测工作,任务结束后平台迅速抛弃锚系结构离开所在区域。虽然现有的在使用时在深水环境下工作,安全可靠,但是在释放抓地锚的时候,操作繁琐,在抓地锚下沉的时候,只能依靠自身的重力下降,耗时长,影响检测的效率。
[0004]因此,现有的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实用性不强,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通过设置控制组件和抛锚组件,可以使释放抓地锚更加方便和缩短抓地锚沉底时间,解决了现有的在使用的时候释放抓地锚的时候操作繁琐和抓地锚沉底时间长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包括控制组件、抛锚组件和释放杆,所述控制组件的一端插接在抛锚组件的顶部,所述释放杆的顶部卡接在抛锚组件中,所述控制组件中包括电磁铁和固定座,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诶在固定座上,所述抛锚组件包括基座、释放部和支撑座,所述释放部活动连接在基座中,所述支撑座固定在基座的底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的作用轴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舌,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舱段壳体的内部,通过设置限位舌,在固定限位塞的时候,限位舌的一端可以插进限位塞顶部的限位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释放部包括限位塞和压缩弹簧,所述限位塞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塞底部的内表面为锥面的薄壁圆筒,圆筒的内部连接有压缩弹簧,通过设置锥面的薄壁圆筒,可以在安装的时候,用于将钢珠卡在释放杆顶部的环形槽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基座通过螺栓固定在舱段壳体腔体中的顶部,所述基座上连接有O型圈,所述限位塞滑动连接在基座中,通过设置O型圈,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保持基座与舱段壳体的连接处的密封,限位塞与基座之间采用两道径向密封方式,可以防止水进入到舱段
壳体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释放杆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释放杆的下部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释放杆通过螺母固定抓地锚。
[0012]进一步地,所述释放杆的顶部插接在支撑座中,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连接有钢珠,所述钢珠通过限位塞卡接在释放杆顶部的环形槽中,通过设置钢珠,可以在钢珠失去约束的时候,就可以离开释放杆顶部的环形槽中,使释放杆可以在支撑座中移动。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组件,在水下航行器需要悬浮在水中的时候,通过控制电磁铁,将与电磁铁作用轴相连接的限位舌抽离抛锚组件顶部的限位孔,抛锚组件就可以自动的将释放杆抛出,使连接有抓地锚的释放杆沉入水底,并使水下航行器悬浮在水中,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方便。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抛锚组件,在抛锚的时候,由于限位塞失去了约束,钢珠就不能对释放杆进行固定,此时释放杆就会复原,释放杆就会在压缩弹簧的弹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加速的向水底掉落,可以减少抓地锚抓地的时间,使水下航行器可以更早的悬浮在水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抛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控制组件;11、电磁铁;111、限位舌;12、固定座;2、抛锚组件;21、基座;211、O型圈;22、释放部;221、限位塞;222、压缩弹簧;23、支撑座;231、钢珠;3、释放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包括控制组件1、抛锚组件2和释放杆3,控制组件1的一端插接在抛锚组件2的顶部,释放杆3的顶部卡接在抛锚组件2中。
[0023]其中如图1

2所示,控制组件1中包括电磁铁11和固定座12,电磁铁11固定连接诶在固定座12上,电磁铁11的作用轴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舌111,固定座12固定连接在舱段壳体的内部,在安装的时候,首先将固定座12固定连接在舱段壳体的内部,然后控制电磁铁11将限位舌111插进抛锚组件2顶部的限位孔中,通过限位舌111固定抛锚组件2,在水下航行器需要悬浮的时候,控制电磁铁11收回作用轴,使限位舌111离开抛锚组件2的限位孔中,使抛锚组件2可以自动的将抓地锚抛出。
[0024]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抛锚组件2包括基座21、释放部22和支撑座23,释放部22活动连接在基座21中,支撑座23固定在基座21的底部,释放部22包括限位塞221和压缩弹簧222,限位塞22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塞221底部的内表面为锥面的薄壁圆筒,圆筒的
内部连接有压缩弹簧222,基座21通过螺栓固定在舱段壳体腔体中的顶部,基座21上连接有O型圈211,限位塞221滑动连接在基座21中,释放杆3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释放杆3的下部开设有外螺纹,释放杆3通过螺母固定抓地锚,释放杆3的顶部插接在支撑座23中,支撑座23的顶部连接有钢珠231,钢珠231通过限位塞221卡接在释放杆3顶部的环形槽中,当限位舌111抽出限位塞221顶部的限位孔中的时候,限位塞221就会失去约束,当限位塞221失去约束的时候,就会在压缩弹簧222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失去对钢珠231的限定,钢珠231就会离开释放杆3顶部环形槽,释放杆3就会失去钢珠231的约束,就会从支撑座23中掉落,同时由于压缩弹簧222的顶部连接有压缩弹簧222,在释放杆3掉落的时候,就会在重力和压缩弹簧222的弹力作用下,加速向水底掉落,使抓地锚更早的抓在水底,使水下航行器可以更早的悬浮。
[0025]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第一步,在安装时,首先将释放杆3插进抛锚组件2中,并通过钢珠231固定在支撑座23中,第二步,将控制组件1的限位舌111插进限位塞221顶部的限位孔,第三步,在水下航行器需要悬浮的时候,首先控制电磁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包括控制组件(1)、抛锚组件(2)和释放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的一端插接在抛锚组件(2)的顶部,所述释放杆(3)的顶部卡接在抛锚组件(2)中;所述控制组件(1)中包括电磁铁(11)和固定座(12),所述电磁铁(11)固定连接诶在固定座(12)上;所述抛锚组件(2)包括基座(21)、释放部(22)和支撑座(23),所述释放部(22)活动连接在基座(21)中,所述支撑座(23)固定在基座(2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11)的作用轴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舌(111),所述固定座(12)固定连接在舱段壳体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定深锚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部(22)包括限位塞(221)和压缩弹簧(22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涛夏孔明曹甜卢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海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