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68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且第一筒体的底部安装有底座,并且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制作楼板的板面上;第三筒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且第三筒体和第一筒体的上端设置有止水环;控制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第三筒体的上端;通孔,其分别呈两个对称开设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侧部;还包括有:第一加强筋,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侧部;连接块,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底部。该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可以提高该楼板厚度控制器的强度,保证工作的进行,同时实现对楼板厚度控制器的高度调整,提高适用性。提高适用性。提高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相关
,具体为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楼板厚度是其重要指标之一,常利用楼板厚度控制器对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进行控制,使用时将其固定于制作楼板的木板或者其他板面上,浇筑混凝土时需在控制器周边充分振捣,使混凝土与控制器紧密连接,直至混凝土所形成的楼板的顶面与控制器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为止。
[0003]然而现有的楼板厚度控制器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现有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多为高度固定式,不便根据需要对所需高度进行调节,适用性较差,并且在使用时,由于自身大多由PVC材质构成,在使用时,强度不高,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到外部的压迫而受到损坏,进而导致后续出现一系列问题。
[000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多为高度固定式,不便根据需要对所需高度进行调节,适用性较差,并且在使用时,由于自身大多由PVC材质构成,在使用时,强度不高,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到外部的压迫而受到损坏,进而导致后续出现一系列问题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且第一筒体的底部安装有底座,并且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制作楼板的板面上;
[0008]第三筒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且第三筒体和第一筒体的上端设置有止水环,止水环可以避免控制器在混凝土温度降低后与混凝土之间产生间隙而出现漏水现象;
[0009]控制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第三筒体的上端;
[0010]通孔,其分别呈两个对称开设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侧部;
[0011]还包括有:
[0012]第一加强筋,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侧部,且第一加强筋位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
[0013]连接块,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底部,以实现三者的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呈两个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可以增强强度的第二加强筋,使得该控制器在第一加强筋的作用下,可以增强牢固性,避免因通孔的存在导致受压迫时出现损坏。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为连续“Z”字形状设置,且第二加强筋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侧部相互连接,使得两个第一加强筋在之间交错设置的第二加强筋的作用下,可
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槽的内部,且连接槽关于所述止水环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开设于止水环的上端内部,以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在连接块和连接槽之间的凹凸配合下,可以实现彼此的连接关系。
[0017]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L”字形设置的卡块,且所述卡块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使得在卡块的设置下,可以避免两者受外力出现连接断裂。
[0018]优选的,所述卡块与连接槽之间为转动连接,且卡块与连接槽构成凹凸配合,使得当将连接块插入连接槽中后,需要再次转动连接块,提高连接稳定性。
[0019]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贴合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安装于所述止水环的内部,使得当卡块转动后,可以在限位槽和限位块之间的贴合作用下,得到固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
[0021]1、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使得该楼板厚度控制器在使用时,两个通孔之间因设置有两根第一加强筋,并且在该两根第一加强筋之间交错设置有不同倾斜方向的第二加强筋,进而将在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构造下形成三角结构设置,进而可以提高该楼板厚度控制器的强度,保证工作的进行;
[0022]2、设置有连接块和限位块,使得当需要楼板厚度控制器进行高度调节时,可以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放置对应的第二筒体,进而将连接块和连接槽进行对接,并转动促使限位块与限位槽构成凹凸配合,进而完成两两之间的安装作业,从而实现对楼板厚度控制器的高度调整,提高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第一加强筋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止水环仰剖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连接槽仰剖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连接块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4、底座;5、控制面板;6、止水环;7、通孔;8、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连接块;1001、卡块;1002、限位槽;1003、限位块;11、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第一筒体1和第三筒体3,且第一筒体1的底部安装有底座4,并且底座4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制作楼板的板面上;
[0032]第三筒体3,其设置于第一筒体1和第三筒体3之间,且第三筒体3和第一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止水环6,止水环6可以避免控制器在混凝土温度降低后与混凝土之间产生间隙而出现漏水现象;
[0033]控制面板5,其安装于第三筒体3的上端;
[0034]通孔7,其分别呈两个对称开设于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侧部;
[0035]还包括有:
[0036]第一加强筋8,其分别设置于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侧部,且第一加强筋8位于两个通孔7之间;
[0037]连接块10,其分别安装于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底部,以实现三者的连接;
[0038]第一加强筋8呈两个对称设置于两个通孔7之间,且两个第一加强筋8之间设置有可以增强强度的第二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9为连续“Z”字形状设置,且第二加强筋9的端部与第一加强筋8的侧部相互连接;
[0039]结合图1

2所示,使得该楼板厚度控制器在使用时,在2个通孔7之间所设置的第一加强筋8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因通孔7的设置而易受压迫出现损坏的现象,同时在两个第一加强筋8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9,且与第二加强筋9构成三角形构造,进而可以进一步增强牢固性,保证使用效果,保障工作的进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且第一筒体的底部安装有底座,并且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制作楼板的板面上;第三筒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且第三筒体和第一筒体的上端设置有止水环,止水环可以避免控制器在混凝土温度降低后与混凝土之间产生间隙而出现漏水现象;控制面板,其安装于所述第三筒体的上端;通孔,其分别呈两个对称开设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侧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加强筋,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侧部,且第一加强筋位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连接块,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底部,以实现三者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呈两个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可以增强强度的第二加强筋。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淞柏徐斌张怀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