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286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包括两组撑开组件,两组所述撑开组件后方设置有调整两组撑开组件间距的辅助组件,所述撑开组件外侧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撑开组件包括弯折杆和撑开杆,所述弯折杆为L形结构,所述撑开杆固定于所述弯折杆底端,所述撑开杆为C形弯杆,且两组撑开组件的两组撑开杆开口相对,所述弯折杆竖直段中部外侧固定有限位环。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眼睑撑开器的撑开杆外部设置可分离以夹持眼睑的夹持片,利用夹持片配合撑开杆将眼睑撑开并向外牵拉翻起,以将眼睑内侧进行暴露,从而提高检查或者手术区域的可视范围,且提高眼睑撑开的稳定性,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眼科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开睑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外科手术中的必备的工具
‑‑
拉钩,其产品本身性能来看就是眼科手术中的拉钩,在眼科检查或者手术中,起到支撑眼睑的作用,所以称之为开睑器。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眼睑撑开设备仅能够将眼睑向外撑开,以确保眼睑与眼球接触位置分离,无法将眼睑内侧向外翻开以将眼睑内侧进行暴露,手术或者检查视野扩张范围较小,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眼睑撑开装置,便于对眼睑内侧进行暴露,从而提高检查或者手术区域的可视范围,且提高眼睑撑开的稳定性,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包括两组撑开组件,两组所述撑开组件后方设置有调整两组撑开组件间距的辅助组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撑开组件(1),两组所述撑开组件(1)后方设置有调整两组撑开组件(1)间距的辅助组件(2),所述撑开组件(1)外侧设置有夹持组件(3);所述撑开组件(1)包括弯折杆(101)和撑开杆(102),所述弯折杆(101)为L形结构,所述撑开杆(102)固定于所述弯折杆(101)底端,所述撑开杆(102)为C形弯杆,且两组撑开组件(1)的两组撑开杆(102)开口相对,所述弯折杆(101)竖直段中部外侧固定有限位环(103),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环(103)下方的容纳环(301),所述容纳环(301)套设于所述弯折杆(101)外侧且与该弯折杆(101)间隙配合,所述容纳环(301)底部靠近所述撑开杆(102)一侧设置有连杆(302),所述连杆(302)底端固定有压紧于所述撑开杆(102)顶侧的C形夹持片(303),所述容纳环(301)与所述限位环(103)之间的所述弯折杆(101)外侧套设有弹簧(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杆(101)与所述撑开杆(102)均为不锈钢材质且一体成型,所述夹持片(303)顶侧为弧形,且所述夹持片(303)底侧设置有贴紧所述撑开杆(102)的硅胶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环(301)远离所述连杆(302)一侧设置有提拉块(305),所述提拉块(305)为开口朝下的半圆环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暴露眼睑内侧的眼睑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2)包括分别设置于两组撑开组件(1)背部的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畅程晶晶季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省立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