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26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气炸锅,属于生活电器领域,解决了用户清洁油脂不便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机头设有发热元件、反射罩和下底板,反射罩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环形的发热腔,发热元件位于发热腔内,下底板盖住烹饪腔,机头还设有将烹饪腔与机头外部连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进气端设于下底板并位于发热腔的内圈侧,机头设有隔热罩,隔热罩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环绕排气通道的进风加热腔,进风加热腔与外部大气连通,下底板上设有连通进风加热腔和烹饪腔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相对发热腔位于其内圈侧,第二进风口相对发热腔位于其外圈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方便用户清洁。便用户清洁。便用户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0002]空气炸锅是一种通过空气热对流及热辐射加热食材,从而得到较好烹饪效果的一种烹饪器具。现有技术空气炸锅机头上设置有导风罩、风扇、加热管和防护网等零件。加热管通过金属支架锁紧在导风罩内部。空气从机器的外部进入导风罩内,然后由加热管加热并通过风扇驱动流入烹饪腔。用户长期使用后,来自被加热的食物的油脂会堆积在导风罩、风扇、加热管和防护网上,对于防护网可能比较容易清洁,但是由于防护网的阻隔,用户无法直接清洁导风罩、风扇、加热管,必须先拆卸防护网,给用户清洁带来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方便用户清洁。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机头,机体具有加热食材的烹饪腔,机头位于烹饪腔上方,机头设有发热元件、反射罩和下底板,反射罩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环形的发热腔,发热元件位于发热腔内,下底板盖住烹饪腔,机头还设有将烹饪腔与机头外部连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进气端设于下底板并位于发热腔的内圈侧,机头设有隔热罩,隔热罩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环绕排气通道的进风加热腔,进风加热腔与外部大气连通,下底板上设有连通进风加热腔和烹饪腔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相对发热腔位于其内圈侧,第二进风口相对发热腔位于其外圈侧。
[0005]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内设有外锅和内锅,内锅位于外锅内,烹饪腔位于内锅中,内锅与外锅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顶端通过第二进风口与进风加热腔连通,内锅的底部设有进风孔,气流通道的底端通过进风孔与烹饪腔连通,第一进风口位于内锅的正上方。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锅的顶端与下底板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机体设有外锅,烹饪腔位于外锅中,烹饪腔内安装有食物架,食物架位于排气通道的正下方且高于烹饪腔的底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的通风面积小于第二进风口的通风面积。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上设有导流板,导流板设于第二进风口的下方,导流板向下且向外延伸来引导气流沿外锅的内壁流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设置呈环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罩面对发热元件的表面为反射面,反射面由抛物线绕机头的轴线回转形成,抛物线方程为y2=2Px,P=10~100,发热元件位于抛物线的焦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环绕分布在排气通道的进气端的外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通道内设有可拆卸的油烟过滤器。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隔热罩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环绕排气通道的进风加热腔,同时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将进风加热腔吹入烹饪腔的热风分别两个部分,一部分从发热腔的内圈侧吹入,另一部分从发热腔的外圈侧吹入,不仅能够确保空气被充分加热,而且可以有序进入烹饪腔,对食材的不同位置进行均匀加热,确保烹饪效果;由于下底板盖住烹饪腔,排气通道设在下底板并位于发热腔的内圈侧,对食材进行加热后的热风会通过排气通道排出,因此只有下底板的下表面和排气通道内壁会接触油烟,而下底板的下表面一般为平面,用户清洁比较方便,而排气通道则容易设计成圆柱状结构,即排气通道的内壁为圆柱面,用户清洁也比较方便,还可以设计较大的直径来进一步方便用户清洁。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空气炸锅的外部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和设于机体1的机头2,机体1具有加热食材的烹饪腔100,机头2位于烹饪腔100上方,机头2设有发热元件21、反射罩22和下底板23,反射罩22与下底板23之间形成环形的发热腔201,发热元件21位于发热腔201内,下底板23盖住烹饪腔100,机头2还设有将烹饪腔100与机头2外部连通的排气通道202,排气通道202的进气端设于下底板23并位于发热腔201的内圈侧,机头2设有隔热罩24,隔热罩24与下底板23之间形成环绕排气通道202的进风加热腔203,进风加热腔203与外部大气连通,下底板23上设有连通进风加热腔203和烹饪腔100的第一进风口231、第二进风口232,第一进风口231相对发热腔201位于其内圈侧,第二进风口232相对发热腔201位于其外圈侧。可以在进风加热腔203的进风端设置风机25来驱动外部的空气依次进入进风加热腔203、烹饪腔100。
[0021]本技术通过隔热罩24与下底板23之间形成环绕排气通道202的进风加热腔203,隔热罩24可以防止热量向机头外部过快散发,同时设置第一进风口231、第二进风口232将进风加热腔203吹入烹饪腔100的热风分别两个部分,一部分从发热腔201的内圈侧吹入,另一部分从发热腔201的外圈侧吹入,不仅能够确保空气被充分加热,而且可以有序进入烹饪腔100,对食材的不同位置进行均匀加热,确保烹饪效果;由于下底板23盖住烹饪腔100,排气通道202设在下底板23并位于发热腔201的内圈侧,对食材进行加热后的热风会通过排气通道202排出,因此只有下底板23的下表面和排气通道202内壁会接触油烟,而下底板23的下表面一般为平面,用户清洁比较方便,而排气通道202则容易设计成圆柱状结构,即排气通道202的内壁为圆柱面,用户清洁也比较方便,还可以设计较大的直径来进一步方便用户清洁。为方便清洁,可以选择用玻璃来制作下底板23,这样也能让发热元件21产生的热辐射更容易进入烹饪腔100加热食材。
[0022]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内设有外锅11和内锅12,内锅12位于外锅11内,烹饪腔100位于内锅12中,为了避免从第一进风口231、第二进风口232吹入的热风相互对冲造成能量损失,可以设计内锅12与外锅1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01,气流通道101的顶端通过第二进风口232与进风加热腔203连通,内锅12的底部设有进风孔121,进风孔121一般设有多个,让内锅12的底壁形成多孔板结构,气流通道101的底端通过进风孔121与烹饪腔100连通,至此,如图2中箭头所示,从第二进风口232吹入的热风沿着气流通道101、进风孔121依次流入烹饪腔100从食物的底部开始对食物进行加热,而第一进风口231位于内锅12的正上方,即第一进风口231的垂直投影位于内锅12中,从第一进风口231吹入的热风会直接进入烹饪腔100从食物的顶部开始对食物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从第一进风口231、第二进风口232吹入的热风分流并均匀加热食材。
[0023]为了让从第二进风口232的热风尽量沿着气流通道101向下流动,可以将内锅12的顶端与下底板23连接。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机头,机体具有加热食材的烹饪腔,机头位于烹饪腔上方,机头设有发热元件、反射罩和下底板,反射罩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环形的发热腔,发热元件位于发热腔内,下底板盖住烹饪腔,机头还设有将烹饪腔与机头外部连通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端设于下底板并位于发热腔的内圈侧,机头设有隔热罩,隔热罩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环绕排气通道的进风加热腔,进风加热腔与外部大气连通,下底板上设有连通进风加热腔和烹饪腔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相对发热腔位于其内圈侧,第二进风口相对发热腔位于其外圈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外锅和内锅,内锅位于外锅内,烹饪腔位于内锅中,内锅与外锅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顶端通过第二进风口与进风加热腔连通,内锅的底部设有进风孔,气流通道的底端通过进风孔与烹饪腔连通,第一进风口位于内锅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顶端与下底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刘孝碧楼伟黄皓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