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盖式毕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188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盖式毕托管,包括毕托管管体,毕托管本体的一端连接有毕托管盖;毕托管本体包括L形套管,套管内部分别套接有静压管和全压管;套管的一端端部设有全压进水孔,套管的另一端端部分布设有静压管接头和全压管接头,静压管接头与静压管的一端连接,全压管接头与全压管的一端连接;全压管的另一端与全压进水孔连通;套管的一端相对两侧还分别对称设有静压进水孔,静压管的另一端分成两路支路分别与两个静压进水孔连通;毕托管盖套在全压进水孔所在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毕托管离开水面后管道进气,继续实验时又需要排气的问题。续实验时又需要排气的问题。续实验时又需要排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盖式毕托管


[0001]本技术属于流速测量仪器
,涉及一种带盖式毕托管。

技术介绍

[0002]毕托管又叫皮托管,是一种通过测量流体总压力与静压力两者之间差值来计算流速的仪器。毕托管于1730年被HenriPitot专利技术后,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间有了多方面的改进,现在已有几十种型式。目前,在高校科学研究与实验课中,经常使用毕托管测量流速。但是在实验时,必须首先将毕托管内的空气完全排出,才能继续进行之后的实验操作。而毕托管下端一旦脱离水面,空气进入后又需要重新排气,因此就得进行多次繁琐的排气工作,造成了资源浪费。所以设计一种能避免多次排气的毕托管,不仅实验步骤简化,还能节约时间,可以极大方便实验操作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盖式毕托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毕托管离开水面后管道进气,继续实验时又需要排气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盖式毕托管,包括毕托管管体,毕托管本体的一端连接有毕托管盖;
[0005]所述毕托管本体包括L形套管,套管内部分别套接有静压管和全压管;套管的一端端部设有全压进水孔,套管的另一端端部分布设有静压管接头和全压管接头,静压管接头与静压管的一端连接,全压管接头与全压管的一端连接;
[0006]全压管的另一端与全压进水孔连通;
[0007]套管的一端相对两侧还分别对称设有静压进水孔,静压管的另一端分成两路支路分别与两个静压进水孔连通;
[0008]毕托管盖套在全压进水孔所在位置处。<br/>[0009]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0]套管的一端外壁上设有一圈外丝固定螺纹,外丝固定螺纹靠近静压进水孔设置,套管通过外丝固定螺纹与毕托管盖连接。
[0011]毕托管盖为中空圆柱状结构,毕托管盖的内壁同轴设有橡胶圈,毕托管盖的盖口所在一端设有内丝固定螺纹,内丝固定螺纹与外丝固定螺纹配合将毕托管盖与毕托管本体连接在一起;毕托管盖的另一端内侧设有橡胶盖。
[0012]橡胶盖所在位置与全压进水孔所在位置相对应,且橡胶盖对全压进水孔进行密封;
[0013]橡胶圈与静压进水孔所在位置相对应,且橡胶圈对静压进水孔进行密封。
[0014]静压管与全压管在套管内平行分布。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盖式毕托管,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的毕托管本体和毕托管盖,毕托管盖扣紧在套管上后,内丝固定螺纹与外丝固
定螺纹咬合,使毕托管盖牢牢固定在毕托管上,橡胶环与橡胶盖封堵住静压进水孔与全压进水孔,使毕托管内部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绝,毕托管内水无法流出,外部环境中的空气也无法进入毕托管,形成一个毕托管内部密封环境。使用本技术毕托管后,可以避免实验中进行多次排气工作,为实验操作人员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盖式毕托管中毕托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带盖式毕托管中毕托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毕托管本体,2.全压进水孔,3.静压进水孔,4.外丝固定螺纹,5.套管,6.静压管,7.全压管,8.静压管接头,9.全压管接头,10.毕托管盖,11.橡胶圈,12.内丝固定螺纹,13.橡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0]本技术一种带盖式毕托管,如图1所示,包括毕托管本体1和毕托管盖10。毕托管本体1包括全压进水孔2、静压进水孔3、外丝固定螺纹4、套管5、静压管6、全压管7、静压管接头8、全压管接头9。毕托管本体1的形式为普朗特毕托管。套管5整体形状为L型、横截面为圆形,如A

A截面和B

B截面所示,套管5短杆直径相对长杆较小。全压进水孔2的直径为套管5短杆管径的0.3倍,全压进水孔2向内延伸1cm后直径缩窄一半,并与全压管7连接。静压进水孔3对称分布在套管5短杆上下两侧,静压进水孔3和全压进水孔2的距离为三倍套管5短杆的管径,静压进水孔3和套管5拐弯内侧点的距离为八倍套管5短杆的管径。外丝固定螺纹4位于静压进水孔3左侧。静压管接头8和全压管接头9可分别外接压力测量装置,并且静压管接头8与全压管接头9均可拆卸重装。图1中A

A方向视图为套管5水平方向的截面视图;图1中B

B方向视图为套管5的竖直方向的截面视图。
[0021]静压管6和全压管7的结构为:由于静压进水孔3有两个,所以静压管6先分别与两个静压进水孔3连接后,再汇总于同一管内;汇总前静压管6与全压管7平行分布互不干扰;静压管6与全压管7在套管5拐弯处也同时向上90
°
拐弯,之后也呈平行分布互不干扰情况,并且静压管6与全压管7都嵌套固定在套管5内;静压管6和全压管7出口侧分别与静压管接头8和全压管接头9连接。
[0022]如图2所示,图2中C

C方向视图为毕托管盖10的端面视图;毕托管盖10内分别设有橡胶环11、内丝固定螺纹12、橡胶盖13。内丝固定螺纹12位于毕托管盖10的盖口处,保证扭入毕托管时能第一时间与外丝固定螺纹4咬合;橡胶环11用于密封两个静压进水孔3,橡胶环11的宽度比静压进水孔12宽1mm,橡胶环11的为厚度2mm;橡胶盖13用于密封全压进水孔2,橡胶盖13的半径比全压进水孔大1mm,橡胶盖13的厚度为2mm;橡胶环11与橡胶盖13均使用耐磨性高、耐水性好、气密性佳的丁腈橡胶材料,橡胶环11与橡胶盖13均嵌套在毕托管盖10内。在毕托管盖10套在毕托管本体1上时,橡胶环11与橡胶盖13正好将静压进水孔3与全压进水孔2密封,使毕托管本体1内形成密闭空间,水无法流出,空气也无法进入。
[0023]本技术一种带盖式毕托管,工作过程如下:在测速实验中,将全压进水孔2对准测流点并固定好毕托管本体1后,等待水箱上下游溢流,用吸气球在测压管口部抽吸并排
除毕托管本体1及连通管道内空气,用静水匣罩住毕托管本体1,使得毕托管本体1内形成静水效果,若测压管液面平齐表明管道空气排除干净,可以进行实验。水流经过毕托管本体1,与静压管接头8和全压管接头9连接的测压管将测速点的静压和总压反应为液面高差h,而通过公式可基本得到测速点的速度大小。再重复实验时,不论是改变流速还是调整测速点位置,将毕托管盖10扣紧在毕托管本体1上后,毕托管本体1内一直是密闭空间,即使毕托管本体1离开水面,都可保证毕托管本体1不会进气。在不进行实验时,将毕托管本体1内水排干净,毕托管盖10可以扭紧在毕托管上以防止丢失。
[0024]使用标准毕托管测量各个测速点的流速,通过与毕托管本体1的实验结果比较,可以得到本新型一种带盖式毕托管的校正系数μ,用μ
×
v即可得到测速点准确的速度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盖式毕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毕托管管体,毕托管本体的一端连接有毕托管盖;所述毕托管本体包括L形套管,套管内部分别套接有静压管和全压管;套管的一端端部设有全压进水孔,套管的另一端端部分布设有静压管接头和全压管接头,静压管接头与静压管的一端连接,全压管接头与全压管的一端连接;全压管的另一端与全压进水孔连通;套管的一端相对两侧还分别对称设有静压进水孔,静压管的另一端分成两路支路分别与两个静压进水孔连通;毕托管盖套在全压进水孔所在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盖式毕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一端外壁上设有一圈外丝固定螺纹,外丝固定螺纹靠近静压进水孔设置,套管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炳乾王鑫淼赵宾华魏书妍史睿琦辛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