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373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组成包括支撑架、回流槽、底槽、种植板、种植篮、雾化管、雾化喷头;其相互连接和位置关系为支撑架置于地面,底槽放于支撑架上,回流槽插入底槽底部相接处,种植板盖在底槽上,种植篮插入种植板椭圆形的圆孔中,雾化管与雾化喷头相接插入种植板内;安装、清洗、管理简单高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植物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利用率。和水分的利用率。和水分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种植
,涉及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培作物一般分为深液流栽培、浅液流栽培、雾化栽培,雾化栽培比其它水培方式将节约用水至70%,而且也很好的解决根系氧气的供应问题,几乎不会出现由于根系缺氧而生长不良的现象,可使植物根系能够均匀吸收养分和水分,提高了植物根系对水雾的利用率。然而现如今针对雾化种植的装置也有很多,但大多都存在共同的缺陷:雾化喷头孔径过大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雾化,导致雾化的水溅出装置外从而易滋生绿藻;雾化装置的结构较差,整体外观不紧凑,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可使雾化的效果用手触碰不会有水滴,形成的的水雾将长时间弥漫在雾化栽培装置中,不会溢出到装置外,不易滋生绿藻;安装方便,结构紧凑,外观美观。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组成包括支撑架、回流槽、底槽、种植板、种植篮、雾化管、雾化喷头;其相互连接和位置关系为支撑架置于地面,底槽放于支撑架上,回流槽插入底槽底部相接处,种植板盖在底槽上,种植篮插入种植板的椭圆形圆孔中,雾化管与雾化喷头相接插入种植板内。
[0005]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槽为PE材料,横切面为U型状,U型的上开口两侧有与底槽底部相接处的弯勾型工艺。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底槽为PVC材料,横切面似碗状横切面的对称六边形,其中有两条边平行,短边为下底,长边为上开口两侧有与种植板相结合的连接边,从短边到长边与其它边相互之间的夹角分别为150
°
、135
°
、75
°
;底槽的底部有与回流槽上开口相接对应的弯勾型工艺,底部平面有若干的圆形小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板为PVC材料,横切面为等腰梯形,短边为上顶与斜边夹角为135
°
,上顶面的中部每隔一定距离有圆孔用于插入雾化管分管,长边在下开口与斜边夹角为45
°
,长边下开口两侧有与底槽上开口相结合的连接边;种植板的斜面有若干的椭圆形圆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篮为黑色的PE材料,上端为与水平夹角为45
°
的椭圆孔,下端为水平的圆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管分为雾化主管和雾化分管,雾化管主管与种植板上顶平行,每隔一定距离垂直雾化管主管接入雾化管分管自上而下插入种植板内,雾化分管一头接雾化主管,另一头接雾化喷头。
[0010]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头孔径为0.1mm,最低工作压力为40公斤,喷雾量为0.02L/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于:
[0011]雾化的效果高于大部分雾化装置,喷一次的水雾所保持的时间长于其它装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植物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利用率。
[0012]雾化的水雾不会溢出装置外,从而不易滋生绿藻。
[0013]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安装方便,相互连接的结构紧凑,外观美观。
[0014]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拆卸方便,容易管理与清洗。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栽培装置整体结构三维实体图。
[0016]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栽培装置横截面图。
[0017]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回流槽横截面图。
[0018]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回流槽三维实体图。
[0019]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槽横截面图。
[0020]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槽三维实体图。
[0021]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种植板横截面图。
[0022]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种植板三维实体图。
[0023]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种植篮结构图。
[0024]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栽培装置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组成包括支撑架1、回流槽2、底槽3、种植板4、种植篮5、雾化管6、雾化喷头7;其相互连接和位置关系为支撑架1置于地面,底槽3放于支撑架1上,回流槽2插入底槽3底部相接处,种植板2盖在底槽3上,种植篮5插入种植板4椭圆形的圆孔401中,雾化管6与雾化喷头7相接插入种植板内。如附图3、附图4所示,回流槽3为PE材料,横切面为U型状,U型的上开口两侧有与底槽3底部相接处的弯勾型工艺201;如附图5、附图6所示,底槽3为PVC材料,横切面似碗状横切面的对称六边形,其中有两条边平行,短边为下底,长边为上开口两侧有与种植板4相结合的连接边301,从短边到长边与其它边相互之间的夹角分别为150
°
、135
°
、75
°
,底槽3的底部有与回流槽2上开口相接对应的弯勾型工艺302,底部平面有若干的圆形小孔303;如附图7、附图8所示,种植板4为PVC材料,横切面为等腰梯形,短边为上顶与斜边夹角为135
°
,上顶面的中部每隔一定距离有圆孔用于插入雾化管分管602,长边在下开口与斜边夹角为45
°
,长边下开口两侧有与底槽3上开口相结合的连接边402;种植板4的斜面有若干的椭圆形圆孔401;如附图9所示,种植篮5为黑色的PE材料,上端为与水平夹角为45
°
的椭圆孔501,下端为水平的圆孔502;如附图10所示,雾化管6分为雾化主管601和雾化分管602,雾化管主管601与种植板4上顶平行,每隔一定距离垂直雾化管主管601接入雾化管分管602自上而下插入种植板4内,雾化分管602一头接雾化主管601,另一头接雾化喷头7,雾化喷头7孔径为0.1mm,最低工作压力为40公斤,喷雾量为0.02L/min。
[0026]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的工作原理:组装好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将需要种植的植物放入种植篮5中,然后把种植篮5插入种植板4的椭圆形圆孔401中,喷雾
的营养液先通过雾化主管601,再分流到各个雾化分管602后经过雾化喷头7,间断性雾化出营养液水雾,弥漫在栽培装置中底槽3和种植板4内,多余的水份通过底槽3下的圆形小孔303流入底槽3下部相接的回流槽2中,回流槽2中的水份就流回储液池中;使植物的根系一直保持在有营养、湿润、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植物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利用率,并使植物快速生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组成包括支撑架、回流槽、底槽、种植板、种植篮、雾化管、雾化喷头;其相互连接和位置关系为支撑架置于地面,底槽放于支撑架上,回流槽插入底槽底部相接处,种植板盖在底槽上,种植篮插入种植板椭圆形的圆孔中,雾化管与雾化喷头相接插入种植板内。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槽为PE材料,横切面为U型状,U型的上开口两侧有与底槽底部相接处的弯勾型工艺。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基于雾化种植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槽为PVC材料,横切面似碗状横切面的对称六边形,其中有两条边平行,短边为下底,长边为上开口两侧有与种植板相结合的连接边,从短边到长边与其它边相互之间的夹角分别为150
°
、135
°
、75
°
;底槽的底部有与回流槽上开口相接对应的弯勾型工艺,底部平面有若干的圆形小孔。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军王宪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农智慧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