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发雾装置及消毒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362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发雾装置及消毒机。该出风发雾装置包括发雾池;还包括外管,其与设置于所述出风发雾装置底部的发雾池连接;内管,内管的外径与外管的内径尺寸匹配以使两者组装后能够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与内管的管腔连通;旋风叶片,设置于夹层空间的底部连接于内管或外管管壁上;进风口,设置于外管和内管的顶端贯穿两者的管壁与内管的管腔连通;出风口,设置于出风发雾装置的顶部与夹层空间连通。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尺寸小巧的出风发雾装置使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液体雾化的有效生成和扩散;应用所述装置的消毒机既尺寸小巧,液体雾化量大、效率高,空间扩散效果均匀,从而更加适于实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发雾装置及消毒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出风发雾装置及消毒机。

技术介绍

[0002]病毒可能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任何位置,其能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于危险环境,为了保证我们的生活空间不受病毒侵害,通常需要使用消毒药剂进行定期消毒查杀。
[0003]采用旋风粒径分离技术的消毒机喷洒消毒剂时,可以将大的雾化颗粒筛分出来回流到溶液池中,小的雾化颗粒快速的扩散到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充分与空气中的污染物(细菌、病毒)充分接触,提高灭菌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旋风粒径分离技术的消毒机为了保证喷雾效率、蒸发量等指标,消毒机的尺寸较高,应用空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发雾装置及消毒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尺寸小巧的出风发雾装置使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液体雾化的有效生成和扩散;应用所述出风发雾装置的消毒机既尺寸小巧,液体雾化量大、效率高,空间扩散效果均匀,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出风发雾装置,包括发雾池,其还包括:外管,其与设置于所述出风发雾装置底部的发雾池连接;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的内径尺寸匹配以使两者组装后能够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与所述内管的管腔连通;旋风叶片,设置于所述夹层空间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内管或外管管壁上;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外管和内管的顶端贯穿两者的管壁与所述内管的管腔连通;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发雾装置的顶部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07]优选的,前述的出风发雾装置,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夹层空间的通道设置于所述内管外侧面的顶端。
[0008]优选的,前述的出风发雾装置,所述出风口数量为6~10个;每个出风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间距相等。
[0009]优选的,前述的出风发雾装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发雾池之间的距离≥130mm;所述出风发雾装置的高度170mm~210mm。
[0010]优选的,前述的出风发雾装置,所述旋风叶片沿着所述内管的外侧面的底端均匀排列;数量可均匀排列6片

12片;每个旋风叶片之间弧度角间距30
°
~60
°

[0011]优选的,前述的出风发雾装置,所述旋风叶片与所述内管径向截面的夹角为30
°
~45
°

[0012]优选的,前述的出风发雾装置,所述发雾池与所述外管的底部通过粘结剂连接和/或螺钉紧固使之密封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消毒机,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前述的出风发雾装置。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5]优选的,前述的消毒机,所述出风发雾装置阵列设置多个。
[0016]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出风发雾装置及消毒机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出风发雾装置,其通过折叠气路的设计,将所述出风发雾装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于该设备的顶端。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由进风口进入所述出风发雾装置,在其内部形成了经由进风口、第一风道、旋风叶片、第二风道和出风口的气流;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气流向下行,在所述第二风道内气流向上行;气流在所述旋风叶片处进行折叠。通过上述折叠气路的设计,使该出风发雾装置既能够满足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发雾池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发雾池形成的干雾被气流干扰而降低了雾化的能量和效率,又能够使其具有足够的空间将发雾池形成的干雾进行旋风粒径筛分的干雾自出风口吹出,保证了出风发雾装置的雾化量和发雾效率。
[0018]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毒机,其中使用了上述的出风发雾装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发雾池之间的距离≥130mm,使来自进风口的气流有足够的空间以减少其对发雾池形成的雾化的干扰,减少了雾化的能量降低,保证了发雾的效率;同时,所述出风发雾装置的高度仅170mm~210mm,安装所述出风发雾装置的消毒机的高度低,整体尺寸小巧;且液体雾化量大、效率高,空间扩散效果均匀。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出风发雾装置的轴向剖面以及风路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出风发雾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出风发雾装置的外管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出风发雾装置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1;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出风发雾装置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2;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出风发雾装置的顶板及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出风发雾装置的发雾池结构示意图

1;
[0027]图8是本专利技术出风发雾装置的发雾池结构示意图

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出风发雾装置及消毒机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2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出风发雾装置,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其包括发雾池3,所述发雾池3能够使液体,例如,消毒剂,形成喷雾。
[0030]所述出风发雾装置包括风机(附图中未示出),由发雾池3所形成的喷雾由风机驱
动的气流吹至拟消毒杀菌的空间中。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发雾装置包括外管1,所述发雾池3与所述外管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发雾池3与所述外管2的底部优选通过粘结剂连接以使其接口密封。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发雾装置包括内管2;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1套装在一起。所述内管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1的内径尺寸匹配以使两者组装后能够形成夹层空间7;所述夹层空间7与所述内管的管腔8连通。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管1和所述内管2的径向截面为圆形。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空间7与所述内管的管腔8在内管径向截面内的面积基本相当以使其中的气流速度稳定均匀。
[0035]所述出风发雾装置包括进风口4和出风口5。所述进风口4设置于所述外管1和所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发雾装置,包括发雾池,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外管,其与设置于所述出风发雾装置底部的发雾池连接;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的内径尺寸匹配以使两者组装后能够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与所述内管的管腔连通;旋风叶片,设置于所述夹层空间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内管或外管管壁上;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外管和内管的顶端贯穿两者的管壁与所述内管的管腔连通;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发雾装置的顶部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发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夹层空间的通道设置于所述内管外侧面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发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数量为6~10个;每个出风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间距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发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发雾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勇解洪国王贤宇董家忠李锦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