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负荷精细感知调控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360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负荷精细感知调控方法及系统,采集建筑精细感知负荷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内不同区域精细感知负荷的实际值;所述精细感知负荷为维持的负荷量;根据精细感知负荷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精细感知负荷的预测值,并计算对应区域的精细感知负荷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调节精细感知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大于0,减少对应区域的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小于0,增加对应区域的负荷供给。根据人员数量、设备属性,精细感知建筑物内各设备可调负荷,获得建筑负荷调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度,解决了现有建筑的负荷刚性供给、热量浪费及区域间不平衡现象严重的问题。浪费及区域间不平衡现象严重的问题。浪费及区域间不平衡现象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负荷精细感知调控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负荷感知和调控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负荷精细感知调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建筑能耗也在逐渐上升,而建筑负荷精细感知则是建筑能耗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建筑负荷精细感知的因素较多,如气象条件、建筑围护结构特性、建筑内部设备特性等。
[0003]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筑负荷精细感知及其调控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负荷精细感知主要应用于新建建筑的供能设备容量配置分析,因为已有建筑的负荷容量已经基本确定,且一般建筑的设计负荷容量都会远大于实际负荷,会留出冗余量,因此负荷精细感知对于已有建筑应用较少。
[0004]目前已有建筑的负荷精细感知基本采用刚性供给阶段,这种供给是最原始的供给方式,输送到各终端负荷的多少在设计之初就基本固定,负荷浪费及区域间不平衡现象很严重。而且,用户侧的不同负荷感知在不断变化,如果在用户在感知到相应变化才进行负荷的调整时,一方面,不能够快速的达到预定要求,用户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负荷精细感知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用户端需求因素、环境因素和建筑结构因素,通过实时变化动态调整输出,使得负荷的刚性供给转化为柔性和智能供给,使得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建筑内负荷精细感知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内不同区域负荷的实际值;所述负荷为维持负荷量;S2:根据负荷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负荷的预测值,并计算对应区域的负荷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S3:根据所述差值调节负荷供给;S4:根据实际建筑不同房间的需求不同,根据各个房间的人员逐时在室率、人员密度信息,调整出风口开闭度,调节出风量,解决局部用能分布不均问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影响因素包括:气象信息、建筑的维护结构信息、建筑内设备参数信息和建筑内人员的用能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信息包括: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风速风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的维护结构信息包括:体形系数、窗墙比和传热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内设备参数信息包括:照明或其他散热设备的安装功率,室内温湿度及新风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内人员的用能信息包括:人员逐时在室率和人员密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集空调对应的电表的电能获取所述负荷的实际值。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根据所述差值调节负荷供给,具体包括:如果差值大于0,减少对应区域的负荷供给;当差值等于0时,控制供给装置输出不变;如果差值小于0,增加对应区域的负荷供给。9.一种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婋泉杨世海陈铭明李波陈宇沁程含渺丁泽诚张驰方超姚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