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少银专利>正文

一种保温效果好且防带水保温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340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保温效果好且防带水保温杯,包括杯体、杯盖和橡胶密封环,所述杯盖底部凸出部分的内部开设有凝水腔,所述凝水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中部开设有导气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凝水腔、导气管、承水板、气腔和活动腔,通过水蒸气的不断上升通过导气管进入凝水腔内部,并在凝水腔的顶部形成水珠顺着凝水腔的内壁滑落在承水板上,随着水珠的积累,使得承水板受水珠的重力下降并通过进水孔进入活动腔内部,由于杯盖处于关闭状态,活塞板处于活动腔的最低行程处,使得水流直接经出水孔进入储水腔内部,防止了水蒸气形成水珠后掉入热水中,从而导致热水的散热加速影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效果好且防带水保温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杯
,具体为一种保温效果好且防带水保温杯。

技术介绍

[0002]保温杯一般是由陶瓷或者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做成的盛水的容器,能使装在内部的热水延缓散热,达到保温的效果。
[0003]但由于保温杯在使用中主要以盛装热水使用,但由于热水在保温杯内部会不断产生水蒸气,由于水蒸气的上升与杯盖接触时,会将自身的热量传输至杯盖处,并形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盖上,随着蒸汽的不断上升会使得水珠越来越大,后掉落至水杯内部并与热水混合,由于附着在杯盖上的水珠已经散失大部分热量,因此水珠与热水混合后会吸附热水的热量,加速保温杯内部热水热量的散发,且在打开杯盖后,杯盖上附着的未掉落的水珠会随着杯盖角度的变化凝聚在一起然后低落,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保温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效果好且防带水保温杯,具备增加保温效果和避免在开盖时出现带水情况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效果好且防带水保温杯,包括杯体、杯盖和橡胶密封环,所述杯盖底部凸出部分的内部开设有凝水腔,所述凝水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中部开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管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承水板,所述承水板底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凝水腔底端两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棒,所述杯盖的内部位于凝水腔的下侧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杯盖的内部位于凝水腔的外侧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杯盖位于活动腔与凝水腔之间的中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杯盖位于活动腔与凝水腔之间并位于活动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杯盖的内部位于活动腔的顶部固定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橡胶密封环的内部开设有气腔。
[0006]优选的,所述凝水腔的顶部设置为朝向杯体的内凹形,所述导气槽将凝水腔和杯体的内腔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导热棒的底部伸入储水腔内,且导热棒的上部穿过承水板的中部并与承水板滑动连接,所述导热棒位于压簧的内侧。
[0008]优选的,所述承水板移动至滑槽的底部时进水孔将凝水腔与活动腔连通,所述进水孔移动至活动腔内行程的最低处时出水孔将活动腔与储水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连通槽将气腔与活动腔连通,且储水腔通过连通槽与气腔连通后所形成的空间气压恒定。
[0010]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凝水腔、导气管、承水板、气腔和活动腔,通过水蒸气的不断上
升通过导气管进入凝水腔内部,并在凝水腔的顶部形成水珠顺着凝水腔的内壁滑落在承水板上,随着水珠的积累,使得承水板受水珠的重力下降并通过进水孔进入活动腔内部,由于杯盖处于关闭状态,活塞板处于活动腔的最低行程处,使得水流直接经出水孔进入储水腔内部,防止了水蒸气形成水珠后掉入热水中,从而导致热水的散热加速影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001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活动腔、气腔、导热棒、储水腔和排水孔,通过导热棒将水蒸气带入凝水腔内部的热量传输进入储水腔,并将热量传输至储水腔内部所存储的水珠上,由于排水孔的孔径较小,使得水珠在排水孔处会形成水膜,使得水珠无法直接经排水孔排出,通过杯盖关闭时利用杯体顶端的杯口处挤压橡胶密封环,使得气腔内部的气体被挤压进入活动腔内部促使活塞板下移,使得储水腔内部的压力增大,促使储水腔内部已经恢复热量的水珠经排水孔排入杯体内部的热水中,避免了在开盖时水珠被带出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杯盖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杯盖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气管截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杯体;2、杯盖;21、凝水腔;211、导气管;212、导气槽; 213、滑槽;214、承水板;215、压簧;22、导热棒;23、储水腔;231、排水孔;24、活动腔;241、拉簧;242、活塞板;243、进水孔;244、出水孔; 25、连通槽;3、橡胶密封环;31、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保温效果好且防带水保温杯,包括杯体1,杯体 1的顶端通过相对于杯体1的外螺纹活动连接有杯盖2,杯盖2底部内凹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环3。
[0022]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杯盖2底部凸出部分的内部开设有凝水腔21,凝水腔2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211,导气管211的中部开设有导气槽212,凝水腔21的顶部设置为朝向杯体1的内凹形,导气槽 212将凝水腔21和杯体1的内腔连通,确保水蒸气上升至凝水腔21的顶部凝结成水珠后,可顺着凝水腔21的侧壁下滑,导气管211的两侧开设有滑槽213,滑槽213上滑动连接有承水板214,承水板214底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压簧 215,凝水腔21底端两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棒22,杯盖2的内部位于凝水腔21的下侧开设有储水腔23,导热棒22的底部伸入储水腔23内,且导热棒22的上部穿过承水板214的中部并与承水板214滑动连接,导热棒22位于压簧215的内侧,保证了可通过导热棒22将水蒸气带入凝
水腔21内部的热量传输至储水腔23内的水珠上,储水腔23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231,由于排水孔231的孔径较小,使得水珠在排水孔231处形成水膜,促使水珠无法自行排出,杯盖2的内部位于凝水腔21的外侧开设有活动腔24,活动腔24 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簧241,拉簧2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242,杯盖2 位于活动腔24与凝水腔21之间的中部开设有进水孔243,杯盖2位于活动腔 24与凝水腔21之间并位于活动腔24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244,承水板214 移动至滑槽213的底部时进水孔243将凝水腔21与活动腔24连通,进水孔 243移动至活动腔24内行程的最低处时出水孔244将活动腔24与储水腔23 连通,确保凝结的水珠可进入储水腔23内部进行储存,杯盖2的内部位于活动腔24的顶部固定开设有连通槽25,橡胶密封环3的内部开设有气腔31,连通槽25将气腔31与活动腔24连通,且储水腔23通过连通槽25与气腔31 连通后所形成的空间气压恒定,确保在橡胶密封环3受杯口挤压时促使气腔 31内部的气体进入活动腔24内部,并驱使活塞板242挤压活动腔24内部的气体,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效果好且防带水保温杯,包括杯体(1)、杯盖(2)和橡胶密封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底部凸出部分的内部开设有凝水腔(21),所述凝水腔(2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211),所述导气管(211)的中部开设有导气槽(212),所述导气管(211)的两侧开设有滑槽(213),所述滑槽(213)上滑动连接有承水板(214),所述承水板(214)底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压簧(215),所述凝水腔(21)底端两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棒(22),所述杯盖(2)的内部位于凝水腔(21)的下侧开设有储水腔(23),所述储水腔(23)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231),所述杯盖(2)的内部位于凝水腔(21)的外侧开设有活动腔(24),所述活动腔(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簧(241),所述拉簧(2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242),所述杯盖(2)位于活动腔(24)与凝水腔(21)之间的中部开设有进水孔(243),所述杯盖(2)位于活动腔(24)与凝水腔(21)之间并位于活动腔(24)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244),所述杯盖(2)的内部位于活动腔(24)的顶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少银
申请(专利权)人:郭少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