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与玉米间种增产技术方法及耕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耕种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豆与玉米间种增产技术方法及耕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玉米根系比较浅,主要吸收利用上层土壤里的养料,生长期中需要氮肥比较多,而大豆比较耐阴,根扎得比玉米深,能够吸收利用下层土壤里的养料,需要氮肥不多,却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因此玉米和大豆种植在一起,比单独种的产量还要高,在对大豆与玉米进行间种时,由于大豆与玉米的种植深度不同,所以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多次作业犁出不同深度的土沟,耕种效率较低,人员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大豆与玉米间种距离不便于控制,降低了大豆与玉米间种的质量,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同时对两种农作物进行同时耕种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设备对大豆与玉米同步间种的便利性,提高耕种效率,减少人工播种的工作强度,提高实用性的大豆与玉米间种增产技术方法及耕种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豆与玉米间种增产耕种设备,包括框架、导向支撑臂、两组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与玉米间种增产耕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导向支撑臂(2)、两组播种装置、两组沟槽装置、调节装置和碎土装置,导向支撑臂(2)的左右两端与框架(1)内侧壁连接,两组播种装置分别镜像滑动安装在导向支撑臂(2)外侧壁上,并且两组播种装置的滑动通过调节装置进行驱动,两组沟槽装置分别安装在两组播种装置上,碎土装置安装在框架(1)上;所述播种装置包括第一滑块(3)、连接件(4)、箱体(5)、多组固定板(6)、多组连接杆(7)、多组弹簧(8)、两组支腿(9)、第一转轴(10)、两组移位轮(11)、漏斗(12)、转轮(13)和多组挡板(14),第一滑块(3)滑动安装在导向支撑臂(2)外侧壁上,连接件(4)安装在第一滑块(3)后侧壁上,箱体(5)前侧壁与连接件(4)后侧壁连接,多组固定板(6)均安装在箱体(5)前侧壁上,多组连接杆(7)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多组固定板(6)内侧壁连接,连接件(4)上设置有多组通孔,多组连接杆(7)的中部分别在连接件(4)的多组通孔内上下滑动,多组弹簧(8)分别配合安装在多组连接杆(7)外侧壁上,两组支腿(9)分别安装在箱体(5)左右外侧壁上,第一转轴(10)可旋转横向安装在两组支腿(9)上,两组移位轮(11)分别安装在第一转轴(10)的左右两端,箱体(5)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口,箱体(5)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料口,漏斗(12)顶端与箱体(5)排料口连通,转轮(13)固定套装在第一转轴(10)外侧壁上,并且漏斗(12)底端外侧壁设置有与转轮(13)匹配的缺口,转轮(13)上部嵌入缺口内,转轮(13)中部设置有凹槽,多组挡板(14)均安装在凹槽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与玉米间种增产耕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装置包括两组支撑架(15)、两组套筒(16)、两组支撑杆(17)、两组犁头(18)、两组固定架(19)和两组液压缸(20),两组支撑架(15)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一滑块(3)的前侧壁上,两组支撑架(15)上分别设置有通孔,两组套筒(16)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架(15)的通孔内部,两组支撑杆(17)的上部分别上下滑动安装在两组套筒(16)内部,两组犁头(18)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杆(17)的底端,两组固定架(19)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架(15)的顶端,两组液压缸(20)的固定端分别安装在两组固定架(19)内侧壁上,两组液压缸(20)的移动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杆(17)的顶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与玉米间种增产耕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土装置包括连接臂(21)、第二转轴(22)、刀具(23)、轴座(25)、第三转轴(26)和皮带(27),连接臂(21)顶端与框架(1)底端连接,第二转轴(22)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与连接臂(21)内侧壁连接,多组刀具(23)均安装在第二转轴(22)外侧壁上,并且第二转轴(22)的其中一端穿过连接臂(21)与第一组皮带轮(24)固定连接,框架(1)顶端设置有支撑架,轴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铁欢,曹金锋,孙永媛,刘艳涛,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