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311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橡胶衬套、缓冲块杯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连接在一起并将橡胶衬套包裹在其形成的腔体中,缓冲块杯座与下支撑板连接,所述橡胶衬套由内套、外套和橡胶体组成,内套和外套分别紧贴橡胶体的外部和内部设置,外套为圆形金属管,包裹橡胶体外部,其使橡胶衬套的X、Y方向橡胶体体积不同使得X、Y方向刚度不同,吸收振动能力则不同,可根据上支撑组件在车身的各个方向的受力情况,确定橡胶衬套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做形成的腔体中的安装方向,针对性的吸收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力和振动,车身避免噪音的同时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减震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减震器的上支撑组件起着连接车身和减振器,支撑车身重量,保持车身姿态,缓冲轮胎对车身的冲击,承受转向时转向节传递的转动力矩的作用,上支撑组件一般由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橡胶衬套、缓冲块杯座、连接螺栓组成。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将橡胶衬套包裹在其形成的腔体中,在腔体外周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会开孔,在开孔位置会均布多个连接螺栓,用于与车身连接,再将缓冲块杯座与下支撑板焊接在一起,缓冲块杯座用于固定缓冲块。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缓冲块杯座一般由钢板冲压成型或者铸铝铸造成型,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与连接螺栓组合起来起到连接车身和支撑减震器的作用。橡胶衬套则为减震器提供缓冲轮胎对称身的冲击,承受转向时转向节传递的转动力矩的作用,橡胶衬套一般由内套、外套和橡胶体组成,内套和外套由橡胶体或者聚氨酯硫化组合在一起。外套一般为一定壁厚的圆形金属管,用于包裹橡胶体,限制橡胶体的径向变形;内套一般为类圆柱体,中间有圆孔,外周被橡胶体包裹,起到支撑橡胶体变形,连接减震器活塞杆,传递下端产生的振动的作用。橡胶体作为吸收振动的核心部分,将内套从减震器传递过来的振动吸收减弱,避免过大的振动被传递到车身,引起驾乘人员不适传统的上支撑组件的橡胶衬套的内套是规则的类圆柱的旋转体,因此,橡胶衬套在圆周方向的刚度是相同的。但减震器安装到车上后,在车身各个方向的受力是不同的,即X、Y、Z三个方向的受力及受到的振动传递也不一样,这种X、Y方向刚度一样的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在车辆X、Y方向上对力和振动的吸收效果就会出现差异,会影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存在之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有别于传统规则类圆柱体的内套,使橡胶衬套的X、Y方向橡胶体体积不同,进而使X、Y方向刚度不同,自然吸收力和振动能力不同。减震器安装在车上,上支撑组件的安装方向是固定,所以,可根据上支撑组件在车身的各个方向的受力情况,确定橡胶衬套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做形成的腔体中的安装方向。有针对性的吸收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力和振动,车身避免噪音的同时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橡胶衬套、缓冲块杯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连接在一起并将橡胶衬套包裹在其形成的腔体中,缓冲块杯座与下支撑板连接,所述橡胶衬套由内套、外套和橡胶体组成,内套和外套分别紧贴橡胶体的外部和内部设置,外套为圆形金属管,包裹橡胶体外部。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缓冲块杯座由钢板冲压成型或者铸铝铸造一体成型。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在腔体外周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开孔,在开孔位置通过螺栓将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连接在一起。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开孔环绕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边缘设置,且数量和位置均对应设置。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下支撑板的形状为不规则的三角形,三个安装孔位于角落,上支撑板的安装位置的形状与下支撑板对应。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通过焊接、铆接、连接螺栓的组合连接固定在车身和减震器上。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套连接减震器的活塞杆,内套支撑橡胶体变形。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腔体与橡胶衬套的大小对应,将橡胶衬套完全限制在腔体内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内套中间有圆孔,外周X方向为对称实体,Y方向则对称加工为“工”字腔,“工”字腔内及外周被橡胶体填充包裹。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橡胶衬套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方向与车辆受力方向一致。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有别于传统规则类圆柱体的内套,使橡胶衬套的X、Y方向橡胶体体积不同,进而使X、Y方向刚度不同,自然吸收力和振动能力不同。减震器安装在车上,上支撑组件的安装方向是固定,所以,可根据上支撑组件在车身的各个方向的受力情况,确定橡胶衬套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做形成的腔体中的安装方向。有针对性的吸收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力和振动,车身避免噪音的同时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的左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的橡胶衬套的正视图。
[0019]图4是图3中A

A的剖视图。
[0020]图中标记分别为:1.上支撑板
ꢀꢀ
2.下支撑板
ꢀꢀ
3.橡胶衬套
ꢀꢀ
301.外套
ꢀꢀ
302.橡胶

ꢀꢀ
303.内套
ꢀꢀ
4.缓冲块杯座
ꢀꢀ
5.连接螺栓
ꢀꢀ
6.孔
ꢀꢀ
7.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3]实施例1:如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橡胶衬套、缓冲块杯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连接在一起并将橡胶衬套包裹在其形成的腔体中,缓冲块杯座与下支撑板连接,所述橡胶衬套由内套、外套和橡胶体组成,内套和外套分别紧贴橡胶体的外部和内部设置,外套为圆形金属管,包裹橡胶体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缓冲块杯座由钢板冲压成型或者铸铝铸造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腔体外周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开孔,在开孔位置通过螺栓将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环绕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边缘设置,且数量和位置均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铭贾宝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