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结构及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310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结构及设计方法,包括:根据流场场源外形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入口面形状和尺寸;根据实验输电线路外形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出口面形状和尺寸;根据单集风口入口面和出口面形状和尺寸,确定连接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出口面的单集风口壁面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单集风口入口面、出口面和壁面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单集风口构成组件的形状和尺寸;根据流场场源风速,确定单集风口的材料类型;根据实验输电线路长度走向,确定单集风口的组合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将多个单集风口组合,形成组合式集风口,通过组合式集风口对实验空气场源进行风力集中,并输出均匀稳定且可控的空气流场,提高了温升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结构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温升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结构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架空输电线路会因老化、腐蚀等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致使线路运行时局部线路接触电阻过高,进而引发不正常的温升,而外掠导线风速、风向会严重影响上述温升,使导线外表面红外热像图谱产生较大误差,给基于导线外表面红外热像图谱原理的红外热像巡检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因此,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输电线路温升实验,以确定输电线路在不同稳定空气流场下的温升特性,为获得稳定流场则需要使用集风口或风洞。
[0003]现有集风口多是外形尺寸较大,且尺寸固定的大型仪器,成本较高;部分小型集风口(如鼓风机等)受功率及出口口径限制而无法适用于输电线路温升实验;输电线路温升实验时,实验线路多为数十米长、首尾相接的环形,大型固定式集风口或风洞难以精确控制各部分导线的受风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结构及设计方法,应用所述设计方法设计单集风口,根据实验输电线路走向将多个单集风口进行组合,形成组合式集风口,通过组合式集风口对实验空气场源进行风力集中,并输出均匀稳定且可控的空气流场。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0006]根据流场场源外形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入口面的形状和尺寸;
[0007]根据实验输电线路外形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出口面的形状和尺寸;
[0008]根据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壁面的形状和尺寸,所述单集风口壁面连接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
[0009]根据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出口面和壁面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单集风口构成组件的形状和尺寸;
[0010]根据所述流场场源的风速,确定所述单集风口的材料类型;
[0011]根据所述实验输电线路的长度走向,确定所述单集风口的组合方式。
[0012]优选地,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不小于且覆盖所述流场场源的出风口。
[0013]优选地,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为矩形;
[0014]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高度大于所述实验输电线路直径的2倍。
[0015]优选地,所述单集风口壁面连接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后,形成围合体;
[0016]在所述围合体上,通过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与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各自对称中心轴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
[0017]优选地,所述单集风口构成组件包括:壁面板、壁面连接件、滤风网;
[0018]所述壁面板与所述壁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后,构成所述单集风口壁面;
[0019]所述滤风网位于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并与所述壁面板和所述壁面连接件固定连接;
[0020]所述滤风网面积不小于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面积。
[00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滤风网至少为一层;
[0022]所述滤风网网孔面积不大于4


[0023]优选地,所述单集风口壁面为木质板或金属板或高分子材料板。
[0024]优选地,将多个单集风口沿着所述实验输电线路的长度走向单排拼接延伸或并排拼接架设。
[002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运用所述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设计的组合式集风口结构,包括:第一集风口、第二集风口、第三集风口;
[0026]所述第一集风口、第二集风口和第三集风口的入口面和出口面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对应相同;
[0027]所述第一集风口、第二集风口和第三集风口通过拼接延伸组合;
[0028]所述第一集风口位于所述组合式集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集风口位于所述组合式集风口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集风口位于所述组合式集风口的中部。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风口、第二集风口和第三集风口均包括壁面平板、壁面连接件、滤风网;
[0030]所述壁面平板包括上壁面平板、下壁面平板和侧壁面平板;
[0031]所述上壁面平板与所述下壁面平板形状和尺寸相同;
[0032]所述第一集风口和第二集风口的壁面连接件均包括直角连接件和组合连接件;
[0033]所述第三集风口的壁面连接件为组合连接件;
[0034]所述上壁面平板与所述下壁面平板在所述组合式集风口端部通过所述直角连接件与所述侧壁面平板连接,在所述组合式集风口中部通过所述组合连接件与所述侧壁面平板连接;
[0035]所述滤风网覆盖所述第一集风口、第二集风口和第三集风口的出口面,并与所述第一集风口、第二集风口和第三集风口的壁面连接件固定连接。
[0036]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结构及设计方法,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述设计方法设计单集风口,根据实验输电线路走向将多个单集风口进行组合,形成组合式集风口,减小了集风口装置的外形尺寸和制作成本,提高了集风口对不同实验输电线路需求的灵活适用性,通过组合式集风口对实验空气场源进行风力集中,并输出均匀稳定且可控的空气流场,减小空气能量损失的同时,提高了温升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输电线路红外热像巡检工作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用所述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设计的单集风口结构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用所述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设计的组合式集风口结构图;
[0042]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用所述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设计的组合式集风口结构的上、下壁面平板结构图;
[0043]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用所述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设计的组合式集风口结构的侧壁面平板结构图;
[0044]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用所述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设计的组合式集风口结构的直角连接件和组合连接件结构图;
[0045]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用所述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设计的组合式集风口结构的滤风网示意图。
[0046]其中附图标记为:第一集风口1,第二集风口2,第三集风口3,壁面平板4,上壁面平板41,下壁面平板42,侧壁面平板43,壁面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根据流场场源外形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入口面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实验输电线路外形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出口面的形状和尺寸;根据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壁面的形状和尺寸,所述单集风口壁面连接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根据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出口面和壁面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单集风口构成组件的形状和尺寸;根据所述流场场源的风速,确定所述单集风口的材料类型;根据所述实验输电线路的长度走向,确定所述单集风口的组合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流场场源外形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入口面的形状和尺寸,具体包括: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不小于且覆盖所述流场场源的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实验输电线路外形尺寸,确定单集风口出口面的形状和尺寸,具体包括: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为矩形;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高度大于所述实验输电线路直径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集风口壁面连接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具体包括:所述单集风口壁面连接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后,形成围合体;在所述围合体上,通过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与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各自对称中心轴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单集风口入口面和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温升实验集风口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集风口构成组件包括:壁面板、壁面连接件、滤风网;所述壁面板与所述壁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后,构成所述单集风口壁面;所述滤风网位于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并与所述壁面板和所述壁面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滤风网面积不小于所述单集风口出口面面积。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勇张耿斌李艳飞张滔周靖钧蒋兴良刘珮瑶李昭红吴达邓茂村吕泽敏陈彦廷潘巧雷超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