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合密闭管带的密闭输送装置及QHSE运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260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4
公开了一种对合密闭管带,包括沿长度方向为闭环形态的、由非刚性片材制作而成的、具有气密性能的管带本体,其相对两个边缘分别具有管带边缆。借助于密闭输送装置本体对所述管带边缆的导向、靠拢及滚动夹持,能够带动相应的带状结构段向上挠曲成为截面为滴形、三角形或可变形状的管状结构,用以密闭行进;能够对称分开成截面为凹形、平直形、凸形或折缩形态的带状结构段,用以装卸物料和折返;能够令管状结构段径向适应性变形、纵向挠曲行进,用以扩大路由选择的包容性;能够以全密闭模式运送不宜泵送的非流体物料;能够在保障质量、健康、安全及环保一体化运行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运营经济性。经济性。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对合密闭管带的密闭输送装置及QHSE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输送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输送管带、基于该管带实现的密闭输送装置,以及基于该装置的质量、健康、安全和环保一体化的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诸如煤炭、煤化工产品、非煤矿产、石化产品、农作物和生活垃圾等不便于管道泵送的散装非流体物料,通常会在公路运输或传送带输送过程中产生大量VOCS、NOX、粉尘和\或气味逸散,成为典型的大气污染源。为此,管带式输送机械的研发及应用成为该领域创新驱动价值取向清晰的前瞻目标。
[0003]现有技术中的管带式输送机械为宽向交错叠合成圆形截面的管带机 100

,如图1所示,其以长距离密闭输送为目标,包括在第一物料装载地P1和第一物料卸载地P2之间环形布置的管带101

,管带纵向整体为适度张紧的环形。在第一装载物料区P1,管带宽度方向上平铺打开为带,物料被放置在带上,之后在定型辊(见图2)作用下逐渐收卷成圆管。输送过程中管带保持为圆管,即将到达第一物料卸载地P2的一段不设置定型辊,管带自然打开成带,物料从带的上表面被卸下。
[0004]同样,从第一物料卸载地P2附近的第二物料装载地P3也可以继续装载新的物料送往第一物料装载地P1附近的第二物料卸载地P4,利用环形管带实现返程运载。返程装载、成管、卸载的工作方式相同。
[0005]当管带在第一物料卸载地P2处卸载后,经过折返滚筒102

时其上表面自然换向成为下表面。这时,需要借助于翻转机构103

对折返的管带进行上下翻转,从而使去程上表面在返程时仍然为上表面,以保证输送中成管。同样地,当管带在第二物料卸载地P4处卸载后,也要借助于翻转机构103

对管带进行上下翻转,以使返程时的上表面在第一物料装载地P1处仍然为上表面。
[0006]如图2所示,管带101

周向上借助于6

8个托辊104

限定出圆形截面形状,使管带边缘有一部分相互交错重叠,形成管带周向封闭。到达目的地之后,圆管脱离托辊的束缚,再次打开成带,物料从带的上表面被卸下。
[0007]管带101

一般由骨架材料和覆盖胶组成,其独特的技术指标在于横向刚性。也就是说,管带材料的横向刚性应确保卷曲成管后,从外部被托辊限定保持圆形截面,材料应不易塌陷、变形。其刚性通常与其输送距离有关。
[0008]由于现有管带输送机械技术的成管原理为“使传送带宽向交错叠合成截面为圆形的管”。基于该原理实现的管带输送装置虽然实现了基本的管带输送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诸多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
[0009]首先,密闭性能差。使然于输送带技术的现有管带技术,其技术价值取向在于至少包括气密性能和水密性能的密闭性能。然现有技术的成管原理,既需要令管带本体行进成管的周向外力,又要求管带本体具有足够的恢复成带的内在弹性力。而间隔布置的窗式托辊组所提供成管周向力,无法连续保持该管的气密性能,有悖于管带输送技术的发展价值
取向。尤其是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背景下,密闭性能存在缺陷的现有技术必将被密闭性能更为优异的前沿技术所淘汰。
[0010]其次,工业适用性差。由于圆形截面管带成管后,沿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形成刚性结构,丧失整体挠曲性能,使得其难以小曲率半径行进,即难以适应具有高差或转向的地形地貌,故其工业适用性受到限制。
[0011]第三,机械动作繁复。由于现有技术宽度方向伸张弹性与耐挠曲性能之间存在的悖理,使得其只能单面卷曲、单面载物。环形管带折返时通常会导致管带的底面朝上,这时无法直接向其上装载物料。而其材料本身无法直接做宽向180度翻转,因此需要设置两个翻转机构,见图1 中翻转机构103

,将卸料后铺展的带材先后两次向同一方向翻转90
°
,从而使适于装载的一面继续翻转向上。从而构成机械动作繁复的缺陷。
[0012]第四,结构及配置繁复。现有技术为了保持管带为截面圆形,管带机需要长距离全程密集配置窗型托辊组,从横截面看,需要沿管带周向设置6

8根托辊。这6

8根托辊需要借助于环绕设置在管带周围的窗型结构进行固定。这种窗型结构一般采用金属型材搭建而成,使得现有技术配置繁复、结构复杂、建造难度增加。
[0013]第五,动力需求较高。管带骨架材料通常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牢度的尼龙、聚酯、钢丝灯材料,覆盖胶通常有帆布、橡胶等。这些材料自重大,相对笨重,长距离驱动时能耗非常大。
[0014]综上,使然于原理缺陷,现有技术存在着无法避免、无法优化的上述固有缺陷,并因其投资成本高、运营经济性差等综合因素,严重制约了管带式输送机械的应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为克服或弥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弊端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旨在颠覆现有技术密闭原理的自力密闭技术方案,包括能够宽向对合成管、对开成带的对合密闭管带,以及基于该管带,利用被输送物料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力学作用、增强密闭效果的密闭输送装置,和基于该装置的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一体化)运行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对合密闭管带,能够对合成截面为滴形、三角形和\或适宜所输送物料的几何形状的密闭输送管带,用以实现密闭输送物料。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密闭输送装置,能够使所述对合密闭管带纵向小曲率半径整体挠曲行进、宽向适时对开受料、适时对合载料并密闭行进、适时对开卸料及折返,适于实现不便管道泵送和\或有必要密闭输送的散装非流体物料的密闭输送;
[001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该装置实现的的QHSE运行方法,能够同时满足QHSE一体化的技术需求,用以实现QHSE模式输送物料。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简化成管方式,借助于管带边缆的结构,采用对合的方式形成滴形截面管,通过将管带边缆的夹持对合,即可实现管段的密封输送。
[0021]2.在使用悬吊的方式驱动管带时,所输送物料自身重力产生对合密闭执行力,使管带边缆保持更为紧密对合的状态。
[0022]3.该管带本体能够对合成截面为滴形、三角形和\或适宜所输送物料的几何形状,适用范围更广。
[0023]4.采用对合的方式成管,将不再需要每个截面设置6

8个托辊从周向限定为管的形状,整体简化了结构构造。
[0024]5.在管带边缆对合的方式下,管带采用简单采用轻量形柔性或半柔性材料,只需要考虑密闭性和/或耐高温性能,无需考虑材料是否能保持形状。
[0025]6.环形管带的柔性材料,允许正反两面的无差别性,因此返程运载前,不需要再进行翻转操作,简化设施建设,提升系统稳定性。
[0026]7.可使用悬吊和/或托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合密闭管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带本体,所述管带本体为:由非刚性片材制作而成,沿长度方向为闭环形态的带状结构体;相对两个边缘分别具有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管带边缆;所述管带本体的每一部分适于:借助所述管带边缆的至少一部分,沿宽度方向分别向上对称靠拢,带动所述带状结构体中相应的带状结构段向上挠曲,经过截面为U形的过渡结构段,对合成截面为滴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的管状结构段;借助所述管带边缆的至少一部分,沿宽度方向分别向外向下对称分开,带动所述管状结构段的相应的所述管状结构段,经过所述过渡结构段,对开成截面为凹形、平直形、凸形或折缩形态的所述带状结构段;其中,所述过渡结构段位于所述管状结构段与所述带状结构段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合密闭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刚性片材具有耐挠曲性能、耐气候性能、耐气密性能、耐液密性能、耐高温性能或\和适工况性能,能够包覆式输送不宜泵送的非流体类物料,防止所述物料的粉尘逸散、气味放散、相际传质或\和保护所述物料。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合密闭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边缆:还包括等长的力学加强芯,所述力学加强芯:以所述非刚性片材的边缘材料卷曲成芯、定型成缆;或者,以力学性能优于所述非刚性片材的线型材料,沿长度方向设置,并以所述非刚性片材的边缘卷曲包覆成缆;或者,以多个磁珠沿长度方向排列成缆芯,以所述非刚性片材的边缘材料卷曲包覆成缆。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合密闭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边缆还包括弹性密封边缆罩,所述弹性密封边缆罩:以耐摩擦性能、抗磨损性能或\和耐气候性能优于所述非刚性片材的弹性密封材料,制成与所述管带边缆等长的、截面为C形的闭环缆状构造罩,套装、层压、粘合、缝合或\和可拆卸地包覆在所述管带边缆的外表面;或者,以耐摩擦性能、抗磨损性能或\和耐气候性能优于所述非刚性片材的胶体材料,涂抹、喷涂或\和熔融粘合于所述管带边缆的外表面,作为所述弹性密封边缆罩。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合密闭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本体的至少一面为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还具有防滑构造层,所述防滑构造层,在所述非刚性片材生产过程中设计、制造而成;或者,还包括防滑构造件,所述防滑构造件视工况预制,并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固定。6.一种密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对合密闭管带、装置本体和运行机制;
所述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至少包括伸张构造体、滚筒、托辊、边缆导向组件和边缆夹持组件,所述伸张构造体至少包括依次循环结合的对开装料工段、对合输送工段、对开卸料工段和返程工段;所述运行机制,包括电能机制、势能机制或\和人力机制;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借助于安装在伸张构造体上的滚筒或\和托辊,使所述对合密闭管带闭环式伸张;借助于所述运行机制,使所述对合密闭管带沿长度方向循环行进;借助于安装在所述伸张构造体上的边缆导向组件,使所述对合密闭管带的每一部分,在行进中沿宽度方向对合成管或对开成带,用以实现对开装卸与对合输送物料的适时转换;借助于安装在所述伸张构造体上的边缆夹持组件,用以保持对合密闭输送物料。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缆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对开装料工段或\和所述对开卸料工段;所述边缆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对合输送工段;所述滚筒,包括至少二个折返滚筒和至少一个伸张滚筒,至少二个所述折返滚筒分别设置在所述对开装料工段的起始端和所述对开卸料工段的终了端,所述伸张滚筒设置在返程工段,每个所述滚筒的轴分别永久或临时设置在所述伸张构造体或\和本装置之外的物体上;所述托辊,至少包括对开装料工段托辊、对开卸料工段托辊或\和对合输送工段托辊,所述托辊的轴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对开装料工段、所述对开卸料工段、所述对合输送工段或\和所述返程工段;其中,所述对合密闭管带的每一部分适于:在所述对开装料工段,借助所述边缆导向组件,从所述带状结构段的形态,经过所述过渡结构段的形态,过渡至所述管状结构段的形态并连续装入所述物料;在所述对合输送工段,借助所述边缆对合组件,以所述管状结构段的形态密闭输送所述物料;在所述对开卸料工段,借助所述边缆导向组件,从所述管状结构段的形态,经过所述过渡结构段的形态,过渡至所述带状结构段的形态,并借助于所述折返滚筒沿宽度方向对开卸料或\和通过本装置之外的卸料装置卸下、堆集或收集所述物料;和,在所述返程工段,借助于所述伸张滚筒的重力作用得以伸张,并以所述带状结构段的形态返回所述对开装料工段。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折返滚筒之间的去程工段或返程工段,还设置至少一个动力滚筒,或者,至少一个所述折返滚筒同时兼做动力滚筒。9.如权利要求7或8述的密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张构造体为桁架型构造体、悬索型构造体或混合型构造体;所述桁架型构造体,至少有一部分建造于地面或\和本装置之外的构造体上,所述边缆夹持组件定位并固定安装在所述伸张构造体之上;所述悬索型构造体,包括一根主悬索和二根对称设置的定位悬索,所述主悬索和所述
定位悬索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伸张构造体之上,所述边缆夹持定位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悬索和所述定位悬索之上;混合型构造体,所述混合型构造体的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丹李斌杨琳田亚亚崔学文于鸿颜杨凌云张宁浩续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国铠惰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