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冷油系统、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260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压缩机冷油系统、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压缩机冷油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回油腔、开设在压缩机的机壳上的电机冷却流道、设于回油腔内的预冷却管、将电机冷却流道流出的冷媒引向预冷却管的预冷引流支路、与预冷却管和回油腔连接的换热装置,预冷却管流出的冷媒和回油腔流出的润滑油在换热装置中进行换热,预冷引流支路开设在压缩机的机壳上,电机冷却流道还连接有将冷媒引向换热装置的冷却引流支路,冷却引流支路流出的冷媒与预冷却管流出的冷媒在换热装置中汇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简化压缩机外部管路结构、优化压缩机抗震性能,还能使润滑油充分冷却、冷媒充分汽化,防止压缩机吸气带液,提高压缩机能效。提高压缩机能效。提高压缩机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冷油系统、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压缩机冷油系统、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在工作时,在高速工况下,轴承利用显著动压效应产生的高压油膜来支撑转动体,由于润滑油具有粘性,使油膜在运动过程中消耗机械功而发热。尤其在高速、重载的情况下,油膜的温度会升高形成非均匀分布的温度场,而温度升高会引起润滑油粘度下降,导致油膜形成一个非均匀分布的粘度场,并且温度的变化还会带来轴承变形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整个轴系的运转特性。可见,控制润滑油的温度是保证压缩机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0003]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压缩机外置管路上布置外置换热器来冷却压缩机内使用的润滑油,润滑油引出到外置换热器中进行换热,现有外置换热器有风冷式、水冷式等结构,不仅结构复杂,压缩机外部的悬空管路较多,影响其运输及工作过程中的抗震性能,而且板式换热器受体积限制冷却能力有限,润滑油物理特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润滑油如果不能充分冷却,油温升高会导致轴承失效。
[0004]另外,现有压缩机结构通常是在压缩机机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回油腔、开设在压缩机的机壳上的电机冷却流道、设于所述回油腔内的预冷却管、将所述电机冷却流道流出的冷媒引向所述预冷却管的预冷引流支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引流支路开设在所述压缩机的机壳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却管位于其所在回油腔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腔内的预冷却管的形状为螺旋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回油腔均单独设有所述预冷却管和所述预冷引流支路,不同所述预冷引流支路的流道截面积比值与其对应回油腔的轴承发热量比值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预冷却管和所述回油腔连接的换热装置,所述预冷却管流出的冷媒和所述回油腔流出的润滑油在所述换热装置中进行换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流道还连接有将冷媒引向所述换热装置的冷却引流支路,所述冷却引流支路流出的冷媒与所述预冷却管流出的冷媒在所述换热装置中汇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引流支路和/或所述预冷引流支路安装有调节冷媒流量的控制阀。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冷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阀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晓阳亓静利蒋楠胡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