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257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及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包括底壳和上盖,底壳分为PCB安装区、光器件安装区及卡扣安装区,所述PCB安装区内安装有PCB板,所述光器件安装区内安装有两个与PCB板电连接的光器件,所述卡扣安装区内设有两个SC跳线卡扣,两个SC跳线卡扣与两个光器件一一对应,优点在于:通过连接两个单纤双向光器件替换原一个单纤双向光器件的模式,内增1个卡扣,通过两个卡扣的形式,从而实现两个常规OLT光模块功能或单独一个OLT光模块功能的切换;光器件可采用CWDM器件,通过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可满足一根光纤传输原先的18倍信息,极大的扩展了应用,这样就能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对于一些老小区的升级有很大的意义。对于一些老小区的升级有很大的意义。对于一些老小区的升级有很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模块的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光模块作为光通信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起着通信信号的接受和发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完成电信号与光信号的转换。
[0003]在吉比特无源光网传输系统中,光模块成本在设备中占比也不断增加,部分设备成本占比甚至达到50%

70%,而常规用于OLT光模块主要包含有一个底壳、一个上盖、一块PCB板以及一个单纤双向光器件组成,OLT光模块壳体前一侧开设有用于信息传输的接口,接口内装有一个SC卡扣,OLT光模块通过SC光纤跳线插入单纤双向光器件,再OLT光模块插接在交换机的接口处,从而实现信息传输和转换。
[0004]但目前的OLT光模块均采用单SC接口的结构设计和相同波长的光学设计,通信端口密度和数据吞吐量小,网络设备成本和安装空间占用较高。
[0005]基于此,本案由此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以实现一个OLT光模块达到常规两个OLT光模块的功能,从而降低成本以及节约空间,同时通过波分复用技术,实现一根光纤多个波长的传输,降低成本及布线难度。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包括底壳和上盖,底壳分为PCB安装区、光器件安装区及卡扣安装区,所述PCB安装区内安装有PCB板,所述光器件安装区内安装有两个与PCB板电连接的光器件,所述卡扣安装区内设有两个SC跳线卡扣,两个SC跳线卡扣与两个光器件一一对应。
[0008]进一步的,所述PCB板为一块集成板,包括金手指、MCU控制器和两个工作电路,每个工作电路均包括激光器驱动电路、限幅放大器、APD升压电路、RSSI采保电路;所述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光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金手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限幅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金手指的输入端连接,限幅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光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CU控制器分别与金手指、RSSI采保电路、激光器驱动电路、限幅放大器电连接,MCU控制器的输出端与APD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APD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RSSI采保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PD升压电路与光器件之间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金手指的管脚有20个,其中第1管脚定义为TX1+,第2管脚定义为TX1

,第3管脚定义为GND,第4管脚定义为SDA,第5管脚定义为SCL,第6管脚定义为RD1

,第7管脚定义为GPON_RST1,第8管脚定义为SD1,第9管脚定义为TX_DIS /Trig,第10管脚定义为RD1+,第11管脚定义为GND,第12管脚定义为RD2

,第13管脚定义为RD2+,第14管脚定义为
SD2,第15管脚定义为VccR,第16管脚定义为VccT,第17管脚定义为GPON_RST2,第18管脚定义为TX2+,第19管脚定义为TX2

,第20管脚定义为GND。
[0010]进一步的,所述PCB板与光器件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光器件为CWDM光器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壳靠卡扣安装区一端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插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壳靠卡扣安装区一端的底面上开设有插槽。
[0014]进一步的,所述光器件的接口为SC接口。
[0015]一种双头SC跳线,包括跳线外壳,跳线外壳内开设有两个插芯通道,插芯通道内安装有SC跳线插芯,所述跳线外壳的两侧侧壁及底面上均设有插块。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 采用一块集成后的PCB板替代两块PCB板,并通过连接两个单纤双向光器件替换原一个单纤双向光器件的模式,实现了在小尺寸的底壳内拥有两个SC接口,从而实现一个OLT光模块达到常规二个OLT光模块的效果;2. 内增1个卡扣,通过两个卡扣的形式,可同时插入两个常规SC跳线,或单根常规SC跳线,从而实现两个常规OLT光模块功能或单独一个OLT光模块功能的切换;3. 通过将两根常规SC跳线改成SC双头跳线,进一步降低了空间,提高了安装效率;4. 将常规的单纤双向光器件改成了CWDM光器件,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用户端的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中该光模块的三维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底壳内各部件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底壳的三维构造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两个常规SC跳线与该光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集成PCB板的原理框图;图7为实施例2中双头SC跳线与该光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图7另一视角的构造示意图;图9为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光器件时光纤的传输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3中采用CWDM光器件时光纤的传输示意图。
[0018]标号说明底壳1,PCB板2,上盖3,PCB板安装区4,光器件5,SC跳线卡扣6,插槽7,跳线外壳8,插块9,常规SC跳线10,双头SC跳线11,光器件安装区12,卡扣安装区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如图1至5所示,包括底壳1和
上盖3,底壳1分为PCB安装区4、光器件安装区12及卡扣安装区13,所述PCB安装区4内安装有PCB板2,所述光器件安装区12内安装有两个与PCB板2电连接的光器件5,所述卡扣安装区13内设有两个SC跳线卡扣6,两个SC跳线卡扣6与两个光器件5一一对应。与现有技术相同,该光模块上安装有解锁复位结构,以实现与交换机的插拔。本实施例中,PCB板2与两个光器件5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光器件5采用SC接口。
[0021]由于底壳尺寸较小,内部空间无法安装两块现有的PCB板,为实现一块PCB板2与两个光器件的连接,本实施例采用了集成形式的PCB板2,具备两个工作通道,如图6所示,包括金手指、MCU控制器、一通道工作电路和二通道工作电路,一通道工作电路和二通道工作电路均包括激光器驱动电路(LD Driver)、限幅放大器(LA 芯片)、APD升压电路、RSSI采保电路。所述光器件5包括半导体激光器(LD)、光接收器件(APD+TIA)。所述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入端连接,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金手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限幅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金手指的输入端连接,限幅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光接收器件的输出端连接,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端与SC接口连接,SC接口与光接收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控制器分别与金手指、RSSI采保电路、激光器驱动电路、限幅放大器电连接,MCU控制器的输出端与APD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APD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RSSI采保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包括底壳和上盖,底壳分为PCB安装区、光器件安装区及卡扣安装区,所述PCB安装区内安装有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器件安装区内安装有两个与PCB板电连接的光器件,所述卡扣安装区内设有两个SC跳线卡扣,两个SC跳线卡扣与两个光器件一一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为一块集成板,包括金手指、MCU控制器和两个工作电路,每个工作电路均包括激光器驱动电路、限幅放大器、APD升压电路、RSSI采保电路;所述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光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金手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限幅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金手指的输入端连接,限幅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光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CU控制器分别与金手指、RSSI采保电路、激光器驱动电路、限幅放大器电连接,MCU控制器的输出端与APD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APD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RSSI采保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PD升压电路与光器件之间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SC型OLT高速波分复用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手指的管脚有20个,其中第1管脚定义为TX1+,第2管脚定义为TX1

,第3管脚定义为GND,第4管脚定义为SDA,第5管脚定义为SCL,第6管脚定义为RD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苗庆俞国平罗声静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