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思澈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93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包括坐垫主体,坐垫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底座,坐垫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小腿支撑主体,坐垫主体远离小腿支撑主体的一侧对称设置有齿轮调节器,齿轮调节器的内侧安装有上半身主体,齿轮调节器的外侧安装有扶手,上半身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上半身主体包括靠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该治疗椅可以有效解决病人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身体不适的问题。该治疗椅为多功能一体式结构,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人群可制定个性化方案,该治疗椅可以排除时间、地点等影响因素,使治疗过程简便化,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市面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产品多为医院医疗器械,体型过大,造价过高,不适宜居家使用。本项目设计LIDP(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椅是基于对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一种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家用医疗器械。致力于方便大众,科学有效地提供医疗服务,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在家中进行治疗的愿望。本产品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要求下,矫正靠垫采用可调节曲度状态的技术达到有效科学的治疗患处的效果;同时,红外线发热和中药熏蒸使理疗效果更加显著,达到对相关肌肉群持久深入的刺激,并且具有祛除湿邪的作用。治疗椅可展开实现自身重力牵引腰椎,缓解椎间盘内神经的压力。本设计同时含有含有多种治疗方案,为多功能一体式,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人群制定个性化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包括坐垫主体,所述坐垫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底座,所述坐垫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小腿支撑主体,所述坐垫主体远离小腿支撑主体的一侧对称设置有齿轮调节器,所述齿轮调节器的内侧安装有上半身主体,所述齿轮调节器的外侧安装有扶手,所述上半身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所述上半身主体包括靠背,所述靠背上对称设置有凸起,所述靠背靠近凸起的两边侧均设置有第二包边,所述靠背上设置有矫正靠背,所述矫正靠背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模组,所述靠背的顶端中央设置有头枕,所述靠背远离凸起的一侧设置有靠背加强件,所述靠背加强件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孔。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坐垫主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包边,所述坐垫主体与上半身主体通过齿轮调节器活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底座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安装有轮子。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小腿支撑主体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足勾,所述坐垫主体与小腿支撑主体活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矫正靠背包括控制器、温度调节器、远红外线发热片和电动推杆升降器,所述控制模组包括多个控制按钮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和第一支撑底座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与上半身主体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是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可以有效解决病人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身体不适的问题。该治疗椅为多功能一体式结构,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人群可制定个性化方案,该治疗椅可以排除时间、地点等影响因素,使治疗过程简便化,大大提高了实用性;该治疗椅可通过自身重力分力的力学原理的腰椎牵引对腰椎进行纵向皮牵拉,从而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消除炎性水肿,从而促进突出椎间盘的回缩,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该治疗椅的矫正靠垫的设计,不论在坐位或是仰卧位,根据不同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与程度,可以进行精准定位及高低调节,从而有效针对突出组织进行治疗;该治疗椅可通过红外线热敷法刺激患者腰椎的肌肉,从而达到促进腰椎血液循环、疏通腰椎经络的作用;该治疗椅可针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药物外敷在患者的病痛位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5]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6]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矫正靠背电路连接图;
[0019]图中:1、坐垫主体;11、底座;12、第一包边;2、第一支撑底座;21、伸缩杆;22、固定件;23、轮子;3、小腿支撑主体;31、支撑板;32、足勾;4、齿轮调节器;5、扶手;6、上半身主体;61、靠背;62、凸起;63、第二包边;64、矫正靠背;65、控制模组;66、头枕;67、靠背加强件;68、安装孔;7、第二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包括坐垫主体1,坐垫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底座2,坐垫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小腿支撑主体3,坐垫主体1远离小腿支撑主体3的一侧对称设置有齿轮调节器4,齿轮调节器4的内侧安装有上半身主体6,齿轮调节器4的外侧安装有扶手5,上半身主体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7,上半身主体6包括靠背61,靠背61上对称设置有凸起62,靠背61靠近凸起62的两边侧均设置有第二包边63,靠背61上设置有矫正靠背64,矫正靠背64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模组65,靠背61的顶端中央设置有头枕66,靠背61远离凸起62的一侧设置有靠背加强件67,靠背加强件67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孔68。
[0023]进一步的,坐垫主体1包括底座11,底座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包边12,坐垫主体1与上半身主体6通过齿轮调节器4活动连接,齿轮调节器4包括电机和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电机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为上半身主体6提供动力,扶手5与上半身主体6同轴,使得扶手5与上半身主体6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
[0024]第一支撑底座2包括伸缩杆21,伸缩杆21与底座11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伸缩杆21的底端安装有固定件22,固定件22上安装有轮子23,轮子23为带刹车的小轮,使得该治疗椅在停下来的时候能够实现制动驻车,避免移位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0025]小腿支撑主体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板31的底端设置有足勾32,坐垫主体1与小腿支撑主体3活动连接,小腿支撑主体3可通过合页的方式进行活动连接,亦可通过电机驱动小腿支撑主体3进行旋转,小腿支撑主体3使得病人在功能牵引过程中,加强该治疗椅牵引作用,并有利于病人固定身体。
[0026]矫正靠背64包括控制器、温度调节器、远红外线发热片和电动推杆升降器,控制模组65包括多个控制按钮,矫正靠背64的远红外线发热片和电动推杆升降器可刺激患者腰椎的肌肉,从而达到促进腰椎血液循环、疏通腰椎经络的作用,控制模组65的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包括坐垫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底座(2),所述坐垫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小腿支撑主体(3),所述坐垫主体(1)远离小腿支撑主体(3)的一侧对称设置有齿轮调节器(4),所述齿轮调节器(4)的内侧安装有上半身主体(6),所述齿轮调节器(4)的外侧安装有扶手(5),所述上半身主体(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7),所述上半身主体(6)包括靠背(61),所述靠背(61)上对称设置有凸起(62),所述靠背(61)靠近凸起(62)的两边侧均设置有第二包边(63),所述靠背(61)上设置有矫正靠背(64),所述矫正靠背(64)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模组(65),所述靠背(61)的顶端中央设置有头枕(66),所述靠背(61)远离凸起(62)的一侧设置有靠背加强件(67),所述靠背加强件(67)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孔(6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的治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主体(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澈陈纤纤高乐孟宪熙
申请(专利权)人:黄思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