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1713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包括通风散热单元、按摩单元、操控单元,通风散热单元包括散热风扇安装于座椅背部和/或座部,所述按摩单元包括气囊固定垫、平行设置在所述气囊固定垫上的气囊、与气囊对应连接的气管、与气管连接的气泵,气囊固定垫为具有支撑作用又可以变形的材质,气囊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部和/或座部且气囊之间留有所述散热风扇的安装空间,操控单元对通风散热单元和按摩单元进行开关和/或档位调节控制。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风、按摩、加热的功能,通过气囊实现按摩功能不仅使用者的体验更为舒适,气囊充气后可带动气囊垫形变,从而形成有利于气体流动的空间,提升散热通风的效果。提升散热通风的效果。提升散热通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按摩椅很少同时具有通风加热的功能,并且功能过于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包括通风散热单元、按摩单元、操控单元,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包括若干个散热风扇安装于座椅背部和/或座部,所述按摩单元包括气囊固定垫、若干个平行设置在所述气囊固定垫上的气囊、与所述若干个气囊对应连接的气管、与所述气管连接的气泵,所述气囊固定垫为具有支撑作用又可以变形的材质,所述若干个气囊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部和/或座部且气囊之间留有所述散热风扇的安装空间,所述操控单元对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和按摩单元进行开关和/或档位调节控制。
[0006]所述气囊上方进一步设置一层网布,所述网布上固定有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固定层、加热丝,所述固定层上开设若干通风孔,所述加热丝绕过所述通风孔均匀布设在所述固定层内部。
[0007]进一步,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和加热单元连接同一控制电路,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控制电路启动加热电路,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时关闭所述加热电路,同时启动所述通风散热单元,以将温度维持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0008]进一步,还包括启动开关,所述启动开关设置于所述座椅的背部或座部,当所述启动开关受到的压力超过阈值时,允许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和按摩单元的控制电路通电。
[0009]进一步,所述启动开关为行程开关或压力传感器。
[0010]进一步,所述若干个气囊包括方形气囊和圆形气囊,所述圆形气囊设置在中间所述方形气囊设置在两边,或所述方形气囊和圆形气囊交替设置。
[0011]进一步,所述操控单元为控制手柄、机械控制面板、触控面板、或语音/APP/手势/人脸识别控制模块中的一种。
[0012]进一步,所述机械控制面板包括面板、容置盒、无线充电模块、UV消毒模块,所述面板上设有开口和机械按键,所述容置盒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其开口端连通所述面板开口,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容置盒一侧,所述UV消毒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盒相对两侧内壁上的UV消毒灯及设置在所述容置盒开口端的消毒指示灯,所述容置盒底部靠近所述充电线圈一侧设有一台阶,所述台阶下方的容置盒底部设置为反光材质。
[0013]进一步,所述面板上还设有连通一杯托的开口,所述杯托用于容置杯子,所述杯托
底部设置制冷或加热单元可对放置在所述杯托内的杯子制冷或加热。
[0014]进一步,所述散热风扇的扇叶朝向座椅外部设置,或部分所述散热风扇的扇叶朝向座椅外部设置,部分所述散热风扇的扇叶朝向座椅内部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具有通风、按摩、加热的功能,通过气囊实现按摩功能不仅使用者的体验更为舒适,气囊充气后可带动气囊垫形变,从而形成有利于气体流动的空间,提升散热通风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风及按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风、按摩、加热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操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操控单元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手机为倾斜放置。
[002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操控单元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手机放置在台阶上。
[0023]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操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一面”、“另一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具体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以下结合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内容。
[0029]请参阅图1

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包括通风散热单元、按摩单元、操控单元,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包括若干个散热风扇11安装于座椅背部和/或座部,所述按摩单元包括气囊固定垫21、若干个平行设置在所述气囊固定垫21上的气囊22、与所述若干个气囊22对应连接的气管23、与所述气管23连接的气泵24,所述气囊固定垫21为具有支撑作用又可以变形的材质,所述若干个气囊22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部和/或座部且气囊22之间留有所述散热风扇11的安装空间,所述操控单元对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和按摩单元进行开关和/或档位调节控制。图2中仅示出了气囊安装在座椅背部的实施方式,应当注意的是,座部上同样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设置气囊。具体的,气囊固定垫21可以是毛毡垫、亚麻织物、毛涤织物等具有一定支撑性又可以变形的材质。气囊22可以是并列连续设置,气囊22相邻一侧的侧边对应设置有让位孔,散热风扇11安装于所述让位孔下方。气囊固定垫21可以使气囊位置相对固定,防止在充气按摩的过程中位置跑偏。并且气囊固定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散热单元、按摩单元、操控单元,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包括若干个散热风扇安装于座椅背部和/或座部,所述按摩单元包括气囊固定垫、若干个平行设置在所述气囊固定垫上的气囊、与所述若干个气囊对应连接的气管、与所述气管连接的气泵,所述气囊固定垫为具有支撑作用又可以变形的材质,所述若干个气囊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部和/或座部且气囊之间留有所述散热风扇的安装空间,所述操控单元对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和按摩单元进行开关和/或档位调节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上方进一步设置一层网布,所述网布上固定有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固定层、加热丝,所述固定层上开设若干通风孔,所述加热丝绕过所述通风孔均匀布设在所述固定层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和加热单元连接同一控制电路,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控制电路启动加热电路,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时关闭所述加热电路,同时启动所述通风散热单元,以将温度维持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座椅通风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开关,所述启动开关设置于所述座椅的背部或座部,当所述启动开关受到的压力超过阈值时,允许所述通风散热单元和按摩单元的控制电路通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绍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瑞孚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