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设备及其配水与流场调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是一种水处理设备及其配水与流场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生物法处理污水或者生物法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过程中,使微生物与水充分接触以便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是污染物得以高效去除的必要条件,而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内合理的水力流态则是确保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的先决条件。传统的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设计主要依据规范和设计手册等提供的控制参数,实际应用中规范、手册中设计参数取值过宽,加之缺乏精确的水力流场分析作为设计辅助手段,水处理构筑物(或者设备)在设计时只能凭借经验进行设计,建成后的水处理构筑物或者设备经常因水力流场不合理,出现短流、污泥淤积等现象,导致构筑物(设备)的容积利用率低,水处理效果差。利用配水与流场调控装置对水处理构筑物(设备)内的水力流态进行流场调节,可有效改善水处理的技术效果。
[0003]公开号为CN21132826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配水装置,包括一块配水主板、一块配水尾板及固定连杆。水流垂直撞击至配水主板,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水与流场调控装置,设置于进水通道靠近池底的进水口处;所述进水通道设于第一隔墙(5)与第二隔墙(6)之间,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第二隔墙(6)与池底(9)之间,所述第一隔墙(5)与池底(9)相接,且与所述第二隔墙(6)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水板,所述配水板远离池底(9)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隔墙(5),所述配水板靠近池底(9)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隔墙(5);所述配水板纵截面中,两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隔墙(5)与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间距的70%~2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与流场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板为第一矩形板(101),所述第一矩形板(10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隔墙(6)所在平面的夹角范围为50
°
~55
°
;所述第一矩形板(101)的宽度为所述第一隔墙(5)与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间距的100%~20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与流场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板为弧形板(102),所述弧形板(102)的圆心角范围为45
°
~90
°
,所述弧形板(102)的圆心远离池底且朝向所述进水通道;所述弧形板(102)弧形的半径为所述第一隔墙(5)与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间距的100%~150%。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配水与流场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在池壁(7)上,或/和所述配水板靠近池底(9)的一侧通过支架(8)与池底(9)连接,或/和所述配水板通过连杆(1c)与所述第二隔墙(6)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水与流场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板与所述第一隔墙(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剑虹,蒋竹荷,樊佳,唐清畅,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