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42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包括原主体结构,在原主体结构的两端顶部设有主体柱,各主体柱的内侧设有垂直拉缝板;在原主体结构的顶部设有水平拉缝板,在水平拉缝板上成排设有若干块加强块,若干块加强块的顶部设有主体梁,主体梁和加强块的两侧对称设有应力分散层,其中,在两主体柱和各应力分散层的外侧均通过安装组件可拆卸安装有防护墙模板,数块防护墙模板之间拼搭形成空腔结构,在空腔结构内浇筑填充物。本申请设计新颖、结构受力合理,具有方便二次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一次性优化施工的效果,成本低、质量高、速度快,能够根据不同的建筑物选择不同数量的普通隔墙进行优化与主体结构一次成型。隔墙进行优化与主体结构一次成型。隔墙进行优化与主体结构一次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墙,具体的是涉及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主要是用于房建项目中砌体隔墙,注墙长小于8米构件的置换,属于建筑施工用品辅助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来说,传统设计中的普通隔墙,组成材料为钢筋(配筋型号、规格单一)、砌块(砖的型号、规格多)、M7.5或M10强度砂浆、C20或C25强度的混凝土、钢丝网片等;工序与剪力墙工序相比较为复杂,共11道主要工序,且工序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不能一次完成。上述传统的施工工序为:放线

植筋

砌砖

设置马牙槎

构筑柱(或腰梁)钢筋安装

模板安装

浇筑混凝土

抹灰(钢丝网片安装

拉毛

打底

收光)。其施工工序多,施工复杂、材料品种多且用量大、二次材料搬运成本高、人工费高、质量通病多等缺陷。
[0003]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较强以及工作可靠性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包括原主体结构(1),其特征在于:在原主体结构(1)的两端顶部设有主体柱(2),各主体柱(2)的内侧设有垂直拉缝板(3);在原主体结构(1)的顶部设有水平拉缝板(4),在水平拉缝板(4)上成排设有若干块填充块(5),若干块填充块(5)的顶部设有主体梁(6),主体梁(6)和填充块(5)的两侧对称设有应力分散层(7),其中,在两主体柱(2)和各应力分散层(7)的外侧均通过安装组件可拆卸安装有防护墙模板(8),数块防护墙模板(8)之间拼搭形成带有间隙的空腔结构(9),在空腔结构(9)内浇筑有填充物(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主体结构(1)是由钢筋混凝土一体注塑而成的整体呈C形或是U形或者是匚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柱(2)是由数根呈垂直设置的柱筋和围设在柱筋上的箍筋构成,其中,数根柱筋围设形成内部为空腔结构的方形柱状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拉缝板(3)为长形板状体构件,该长形板状体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主体柱(2)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拉缝板(4)为长形板状体构件,该板状体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原主体结构(1)的顶端中部,水平拉缝板(4)位于两垂直拉缝板(3)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5)为长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钧杨俊伟徐辉武何湘张健朱辛平黎明光茶叶慧李来宝黎明亮李光清孔垂响史荣伟
申请(专利权)人: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