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墙,具体的是涉及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主要是用于房建项目中砌体隔墙,注墙长小于8米构件的置换,属于建筑施工用品辅助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来说,传统设计中的普通隔墙,组成材料为钢筋(配筋型号、规格单一)、砌块(砖的型号、规格多)、M7.5或M10强度砂浆、C20或C25强度的混凝土、钢丝网片等;工序与剪力墙工序相比较为复杂,共11道主要工序,且工序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不能一次完成。上述传统的施工工序为:放线
→
植筋
→
砌砖
→
设置马牙槎
→
构筑柱(或腰梁)钢筋安装
→
模板安装
→
浇筑混凝土
→
抹灰(钢丝网片安装
→
拉毛
→
打底
→
收光)。其施工工序多,施工复杂、材料品种多且用量大、二次材料搬运成本高、人工费高、质量通病多等缺陷。
[0003]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包括原主体结构(1),其特征在于:在原主体结构(1)的两端顶部设有主体柱(2),各主体柱(2)的内侧设有垂直拉缝板(3);在原主体结构(1)的顶部设有水平拉缝板(4),在水平拉缝板(4)上成排设有若干块填充块(5),若干块填充块(5)的顶部设有主体梁(6),主体梁(6)和填充块(5)的两侧对称设有应力分散层(7),其中,在两主体柱(2)和各应力分散层(7)的外侧均通过安装组件可拆卸安装有防护墙模板(8),数块防护墙模板(8)之间拼搭形成带有间隙的空腔结构(9),在空腔结构(9)内浇筑有填充物(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主体结构(1)是由钢筋混凝土一体注塑而成的整体呈C形或是U形或者是匚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柱(2)是由数根呈垂直设置的柱筋和围设在柱筋上的箍筋构成,其中,数根柱筋围设形成内部为空腔结构的方形柱状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拉缝板(3)为长形板状体构件,该长形板状体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主体柱(2)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拉缝板(4)为长形板状体构件,该板状体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原主体结构(1)的顶端中部,水平拉缝板(4)位于两垂直拉缝板(3)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填充墙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5)为长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钧,杨俊伟,徐辉武,何湘,张健,朱辛平,黎明光,茶叶慧,李来宝,黎明亮,李光清,孔垂响,史荣伟,
申请(专利权)人: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