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126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核辅助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碱性装置和除盐装置,进水通道接收发动机内冷水;碱性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性进水端、碱性流量调节组件、钠离子交换器、氢氧离子交换器以及碱性出水端,其中,碱性进水端与进水通道相连,碱性出水端与出水通道连接;除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除盐进水端、除盐流量调节组件、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以及除盐出水端,其中,除盐进水端与进水通道相连,除盐出水端与出水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能实现对内冷水PH值、电导率和铜离子含量的控制和调节,能够便于钠型和/或氢氧离子交换器中的树脂更换。于钠型和/或氢氧离子交换器中的树脂更换。于钠型和/或氢氧离子交换器中的树脂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核辅助系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内冷水作为高压电厂中的冷却介质,其水质好坏对保证发动机安全经济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火力发动机组内冷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冷水PH值偏低,空心铜导线易发生酸性腐蚀,进而导致电导率升高。在这种工况下长时间运行会引发空心铜导线水回路堵塞,内冷水流量降低,发动机定子绕组层间温差升高,严重的会导致发电机线圈损坏。因而,为避免由空心铜导线腐蚀引起的发电机事故,需要对发动机内冷水进行碱性处理。
[0003]碱性化处理是向内冷水中添加碱化剂调节PH值,使其达到减缓线棒腐蚀的目的。目前行业内发动机内冷水碱性化的方法主要有单床法、双床法、三床法和四床法,但采用单床法和双床法时不能单独更换其中一种树脂,采用三床法和四床法时电导率的下降速度比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碱性化处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能同时实现有效控制内冷水PH值、电导率和铜离子含量至目标值,又能在系统电导率过高时快速降低电导率,还能便于树脂更换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碱性装置和除盐装置,所述进水通道接收发动机内冷水;所述碱性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性进水端、碱性流量调节组件、钠离子交换器、氢氧离子交换器以及碱性出水端,其中,所述碱性进水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所述碱性出水端与所述出水通道连接;所述除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除盐进水端、除盐流量调节组件、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以及除盐出水端,其中,除盐进水端与进水通道相连,除盐出水端与出水通道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树脂捕捉器,用于捕捉来自所述碱性装置和所述除盐装置的树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通道上还设有第一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所述树脂捕捉器位于所述第一入口压力表和所述出口压力表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通道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有入口隔离阀和第二入口压力表。
[0009]进一步地,所述钠离子交换器、所述氢氧离子交换器以及所述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均包括:上封头、筒体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上设有排气口;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水管,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进水通道的所述发动机内冷水;所述下封头上设有出水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和所述下封头之间设有约翰逊滤网,所述筒体上设有树脂出
口管线,所述约翰逊滤网的中心设有与所述树脂出口管线连接的树脂排放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旁路隔离阀和第二旁路隔离阀,所述第一旁路隔离阀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钠离子交换器的进水管端和出水管端;所述第二旁路隔离阀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氢氧离子交换器的进水管端和出水管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钠离子交换器、所述氢氧离子交换器以及所述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的进水管端均设有冲洗水隔离阀。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钠离子交换器、所述氢氧离子交换器以及所述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的出水管端均设有疏水隔离阀。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封头与所述筒体的连接以及所述筒体与所述下封头的连接均采用法兰连接。
[0015]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碱性装置和除盐装置并联设置,通过碱性装置中的钠离子交换器以及氢氧离子交换器可以实现对内冷水的PH值进行调节;通过除盐装置中的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可以实现对内冷水进行除盐处理;通过碱性流量调节组件和除盐流量调节组件可以调节流经碱性装置和除盐装置的流量配比,从而实现对内冷水PH值、电导率和铜离子含量的控制和调节;同时,由于碱性装置中的钠离子交换器以及氢氧离子交换器是分开设置在不同的交换器中,能够便于钠离子交换器和/或氢氧离子交换器的树脂更换。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的离子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1]10

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1

进水通道;11

入口隔离阀;12

第二入口压力表;2

出水通道;21

树脂捕捉器;22

第一入口压力表;23

出口压力表;3

碱性装置;31

碱性流量调节组件;32

钠离子交换器;321

上封头;3211

排气口;322

筒体;3222

树脂出口管线;323

下封头;3231

出水管;3232

疏水隔离阀;324

约翰逊滤网;325

冲洗水隔离阀;33

氢氧离子交换器;34

碱性进水端;35

碱性出水端;4

除盐装置;41

除盐流量调节组件;42

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43

除盐进水端;44

除盐出水端;5

第一旁路隔离阀;6

第二旁路隔离阀;7

发动机内冷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进行说明,该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水通道1、出水通道2、碱性装置3和除盐装置4,进水通道1接收发动机内冷水7;碱性装置3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性进水端34、碱性流量调节组件31、钠离子交换器32、氢氧离子交换器33以及碱性出水端35,其中,碱性进水端34与进水通道1连接,碱性出水端35与出水通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碱性装置和除盐装置,所述进水通道接收发动机内冷水;所述碱性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性进水端、碱性流量调节组件、钠离子交换器、氢氧离子交换器以及碱性出水端,其中,所述碱性进水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所述碱性出水端与所述出水通道连接;所述除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除盐进水端、除盐流量调节组件、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以及除盐出水端,其中,除盐进水端与进水通道相连,除盐出水端与出水通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树脂捕捉器,用于捕捉来自所述碱性装置和所述除盐装置的树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上还设有第一入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所述树脂捕捉器位于所述第一入口压力表和所述出口压力表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有入口隔离阀和第二入口压力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内冷水碱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离子交换器、所述氢氧离子交换器以及所述氢/氢氧混合离子交换器均包括:上封头、筒体和下封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卫华郑文远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