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撕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123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激光撕囊装置,利用自适应光学的技术完成对由于人眼相对位置变化及人眼角膜像差引起的光学通路上激光波前的变化,通过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实现对人眼波前像差的检测及人眼相对空间位姿的检测,并将获得的检测数据上传至计算机,并结合自适应光学系统实现闭环控制及调节,解决了传统技术依靠人眼对接接口固定人眼,医生手术中手动撕囊时,撕囊形状、大小、位置精度难以保证的难题,实时、动态、精准地实现前囊膜的切割,精准而安全地完成撕囊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且手术均一度好,大大降低了对执行手术的医生的经验的要求。医生的经验的要求。医生的经验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撕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撕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晶状体替换手术领域如白内障手术和老花眼手术,需要将患者原来的晶状体替换为人工晶状体,达到改善视力的目的。而晶状体替换手术中最核心的步骤为撕囊,现有技术主要是医生手动手术撕囊的方式。目前超声乳化技术十分成熟,医生手工碎核的技术也十分成熟,在晶状体替换领域最大的难点就是撕囊环节。圆形囊袋一旦偏心或太小时,在术后囊袋则会收缩成直径偏小的连续圆形囊袋,使得人工晶状体发生偏心的情况,导致囊袋收缩综合征发生。一旦发生囊袋收缩综合征,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对患者形成刺激,导致炎性反应的发生,使得患者房水屏障破裂,导致前囊下的上皮细胞出现纤维细胞,促使纤维化及增殖生长,导致术后出现撕囊区域面积减少、人工晶状体偏心、囊袋收缩变窄等,患者屈光不正、视觉功能障碍、炫光等不良症状。
[0003]撕囊的关键在于对所撕囊膜形状、大小、切割边缘光滑程度的控制。医生依靠经验完成手动手术撕囊操作不确定性大,撕囊均一性难保证,撕囊形状及大小精度低,所撕囊膜边缘较为粗糙,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术后不良症状。
[0004]激光属于脉冲式能量,每个能量脉冲持续时间为10

15s,即飞秒级,切割精度可达微米级,瞬时功率大,在能量作用期间可瞬间释放百万亿瓦的能量。激光穿过透明材料时能量损耗小,对眼部周围组织损伤小。激光辅助前囊膜切开的连续性显著优于手动撕囊。
[0005]无人眼接口情况下受到人眼相对位置变化及人眼角膜像差的影响,人眼内聚焦光斑的位置及能量分布会随之变化导致撕囊操作不确定性大的技术难题。
[0006]目前,现有的晶状体置换手术设备都需要人眼接口装置或者其他类似能实现固定人眼的装置来保证人眼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固定。此类固定人眼的装置均需要制造真空负压使得装置与人眼的接触面贴合并吸附,这就造成了人眼在手术的过程中眼压升高并引起一系列的手术副作用,对患者健康不利,且此类固定人眼的装置与患者人眼直接接触增大了手术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时精准地实现前囊膜的切割及撕囊手术的激光撕囊装置。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激光撕囊装置,包括:激光器(1)、高速光开关(101)、激光能量调节器(102)、光学中继系统(103)、第一扩束系统(2)、第一反射镜(3)、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4)、第二反射镜(5)、第一镜头组(801)、第二镜头组(802)、第一振镜(6)、第三镜头组(7)、第四镜头组(8)、第一二向色镜(9)、物镜(10)、人眼(11)、成像系统(12)、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第二振镜(14)、第二二向色镜(15)、计算机(16)及人眼照明系统(17),所
述计算机(16)与所述激光器(1)、所述高速光开关(101)、所述激光能量调节器(102)、所述空间光调制器(4)、所述第一振镜(6)、所述第一镜头组(801)、所述第二镜头组(802)、所述成像系统(12)、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及所述第二振镜(14)均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对获取的人眼(11)的空间位置、姿态、角膜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人眼空间位姿、角膜像差、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三维数据并存储在所述计算机(16)中;所述激光器(1)根据所述计算机(16)存储的数据并在其控制下发射出第一激光;所述第一激光依次所述高速光开关(101)、所述激光能量调节器(102)、所述光学中继系统(103)及所述第一扩束系统(2)后入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镜(3),所述第一反射镜(3)将入射的所述第一激光反射至所述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4),所述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4)对激光波前进行定量调制形成第二激光;所述第二激光经所述第二反射镜(5)反射后垂直入射到所述第一镜头组(801),再依次经所述第二镜头组(802)、所述第一振镜(6)及所述第四镜头组(8)进行扩束再传输至所述第二二向色镜(15),所述第二二向色镜(15)将部分光传输至反射至所述物镜(10)并在所述人眼(11)内聚焦成光斑,所述第二二向色镜(15)中的部分光与所述人眼照明系统(17)发射的可见光再依次经所述物镜(10)、所述第二二向色镜(15)及所述反射镜(15)传输至所述成像系统(12),所述成像系统(12)获得人眼在所述物镜(10)的像平面上的坐标数据后进行转换并上传至所述计算机(16);所述第一二向色镜(9)的另一部分光经所述反射镜(15)后调整入射方向经所述第三镜头组(7)传输至所述第二振镜(14),再进入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所述成像系统(12)和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实时检测人眼空间位姿和图像并传递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所述计算机(16);所述计算机(16)根据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检测到的人眼空间位姿信息和所述成像系统(12)获取的人眼在像平面上的偏移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调整所述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入射的光斑位置和光斑质量偏离。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中继系统(103)为导光臂或光纤传输。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801)及所述第二镜头组(802)为可移动调节式镜头组,通过对所述第一镜头组(801)及所述第二镜头组(802)的可调节镜头组的调节,实现对飞秒激光聚焦光斑沿着所述物镜(1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调控。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801)及所述第二镜头组(802)的可调节镜头组的位置调整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为一一映射。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镜头组(7)与所述物镜(10)组合成双远心系统,实现对人眼内部结构的相干层析成像。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为谱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或扫频光学相干层析系统或其组合,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通过对人眼前节三维成像获取角膜地形图及前囊膜空间位置并监测手术时人眼的空间位置。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眼前节包括角膜或前房或虹膜或睫状体。
[0015]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下述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激光撕囊装置,包括:激光器(1)、高速光开关(101)、激光能量调节
器(102)、光学中继系统(103)、第一扩束系统(2)、第一反射镜(3)、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4)、第二反射镜(5)、第一镜头组(801)、第二镜头组(802)、第一振镜(6)、第三镜头组(7)、第四镜头组(8)、第一二向色镜(9)、物镜(10)、人眼(11)、成像系统(12)、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第二振镜(14)、第二二向色镜(15)、计算机(16)及人眼照明系统(17),上述激光撕囊装置,利用自适应光学的技术完成对由于人眼相对位置变化及人眼角膜像差引起的光学通路上激光波前的变化,通过光学相干层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撕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1)、高速光开关(101)、激光能量调节器(102)、光学中继系统(103)、第一扩束系统(2)、第一反射镜(3)、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4)、第二反射镜(5)、第一镜头组(801)、第二镜头组(802)、第一振镜(6)、第三镜头组(7)、第四镜头组(8)、第一二向色镜(9)、物镜(10)、人眼(11)、成像系统(12)、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第二振镜(14)、第二二向色镜(15)、计算机(16)及人眼照明系统(17),所述计算机(16)与所述激光器(1)、所述高速光开关(101)、所述激光能量调节器(102)、所述空间光调制器(4)、所述第一振镜(6)、所述第一镜头组(801)、所述第二镜头组(802)、所述成像系统(12)、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及所述第二振镜(14)均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双模式光学相干层析系统(13)对获取的人眼(11)的空间位置、姿态、角膜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人眼空间位姿、角膜像差、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三维数据并存储在所述计算机(16)中;所述激光器(1)根据所述计算机(16)存储的数据并在其控制下发射出第一激光;所述第一激光依次所述高速光开关(101)、所述激光能量调节器(102)、所述光学中继系统(103)及所述第一扩束系统(2)后入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镜(3),所述第一反射镜(3)将入射的所述第一激光反射至所述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4),所述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4)对激光波前进行定量调制形成第二激光;所述第二激光经所述第二反射镜(5)反射后垂直入射到所述第一镜头组(801),再依次经所述第二镜头组(802)、所述第一振镜(6)及所述第四镜头组(8)进行扩束再传输至所述第二二向色镜(15),所述第二二向色镜(15)将部分光传输至反射至所述物镜(10)并在所述人眼(11)内聚焦成光斑,所述第二二向色镜(15)中的部分光与所述人眼照明系统(17)发射的可见光再依次经所述物镜(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辉曹海峰张道森王月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麦特维逊医学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