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000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菌种制剂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包括罐体和支架,罐体底部的出料口通过出料单元排出发酵液;其中,出料单元为虹吸管,虹吸管的进料端与出料口相连通,虹吸管的出料端与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虹吸管的出料端的离地距离为H1,罐体中的液面最高处的离地距离为H2,则H1和H2之差至少为2.5m。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虹吸原理排出发酵液,通过控制虹吸管的高度差,增大管路内的压力,将发酵液抽出发酵罐,避免絮状沉淀堵塞,解决了现有发酵罐排液不畅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发酵罐排液不畅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发酵罐排液不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菌种制剂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菌剂是由有益微生物制成的活菌制剂,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土壤改良和修复处理、污水净化处理等领域。例如最早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光合细菌,可调节水质,具有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成本低、效果显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0003]作为另一大类微生物制剂,酶制剂也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酶制剂是指酶经过提纯、加工后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催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具有催化效率高等特点,其应用领域遍布食品、纺织、饲料、洗剂剂、造纸、皮革、医药以及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例如,在印刷废水处理领域,漆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染料进行脱色降解,对于各类有机物(例如氯酚类有机物)也具有极好的去除作用。酶制剂来源于生物,一般地说较为安全,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0004]现有技术中以发酵罐的形式生产各类菌种制剂。按照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发酵罐可分为三大类。(1)敞口式发酵:属于繁殖速度快的好氧发酵,例如酵母工业;(2)半密闭式发酵:如酵母菌等的发酵,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不是很严格的厌氧发酵;(3)密闭式发酵:主要是好气性的液体深层培养,要求复杂,但无菌程度高。
[0005]发酵罐的主要部件包括以下几部分。罐体:主要用来培养发酵各种菌体,密封性要好(防止菌体被污染);罐体当中有搅拌浆,用于发酵过程当中不停的搅拌;空气处理系统,用来供给菌体生长所需要的空气或氧气;蒸汽净化系统以供给发酵罐空消及实效所需蒸汽;罐体上有控制传感器,最常用的有pH电极和容氧电极,用来监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和DO的变化。此外有些发酵罐还配备有电气控制系统,用来显示和控制发酵条件等等。
[0006]发酵罐的出料口通常设置于罐体底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1和中国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乳酸菌发酵罐在罐体底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出料口。但申请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当利用自然重力对发酵菌液进行排出时,在发酵罐内液面较低时,由于菌胶团存在,会对出液口造成堵塞,进而造成排液慢或罐内发酵液残留的现象。此时需要向罐内加入大量清水进行清洗,提高生产成本。
[0007]中国专利文献1:CN214937384U,一种乳酸菌发酵罐,公开(公告)日:2021

11

30;
[0008]中国专利文献2:CN208104430U,一种乳酸菌发酵罐,公开(公告)日:2018

11

16。

技术实现思路

[0009]1.要解决的问题
[0010]针对现有发酵罐排液不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主要包括罐体和支架。罐体底部的出料口通过出料单元排出发酵液。其中,出料单元为虹吸管,虹吸管的进料端与出料口相连通,虹吸管的出料端与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虹吸管的出料端的
离地距离为H1,罐体中的液面最高处的离地距离为H2,则H1和H2之差至少为2.5m。本专利技术利用虹吸原理排出发酵液,通过控制虹吸管的高度差,增大管路内的压力,将发酵液抽出发酵罐,避免絮状沉淀堵塞,解决了现有发酵罐排液不畅的问题。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上述的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制备裂解酶制剂的方法,出料单元包括若干虹吸管,且虹吸管形成出料管束,且出料管束中单个虹吸管的管径为1.5

2cm,增大絮状菌团破碎程度,提高输送效率。
[0012]2.技术方案
[001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包括
[0015]罐体,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罐体的出料口通过出料单元与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以及支架,支架用于支撑罐体,使得罐体下部相对于地面悬空设置;
[0016]其中,出料单元为虹吸管,虹吸管的进料端与出料口相连通,虹吸管的出料端与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虹吸管的出料端的离地距离为H1,罐体中的液面最高处的离地距离为H2,则H1和H2之差至少为2.5m。
[0017]优选地,虹吸管的管径为1

5cm。
[0018]优选地,出料单元包括若干虹吸管,且虹吸管构成出料管束;出料管束的进料端与出料口相连通,出料管束的出料端与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
[0019]优选地,罐体的出料口设置有滤网,滤网的孔径为1

3cm。
[0020]优选地,虹吸管的内壁设置有若干碰撞凸起。
[0021]优选地,虹吸管的出料端的离地距离为H1,罐体中的液面最高处的离地距离为H2,则H1和H2之差为2.5

6m。
[0022]优选地,虹吸管的有效排水长度为5

10m。
[0023]优选地,虹吸管的管径为1.5

2cm。
[002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利用上述的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制备裂解酶制剂的方法,出料单元包括若干虹吸管,且虹吸管形成出料管束;出料管束的进料端与出料口相连通,出料管束的出料端与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出料管束中的虹吸管的管径为1.5

2cm。
[0025]优选地,出料管束的出料端的离地距离为H1,罐体中的液面最高处的离地距离为H2,则H1和H2之差为4.5

6m。
[0026]3.有益效果
[00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罐体底部的出料口通过出料单元排出发酵液,出料单元为虹吸管,虹吸管的出料端的离地距离为H1,罐体中的液面最高处的离地距离为H2,且H1和H2之差至少为2.5m。本专利技术利用虹吸原理排出发酵液,通过控制虹吸管的高度差,增大管路内的压力,将发酵液抽出发酵罐,避免絮状沉淀堵塞,解决了现有发酵罐排液不畅的问题。
[0029](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出料单元包括若干虹吸管,且虹吸管构成出料管束,进一步增大絮状菌团的破碎程度,提高输送效率。
[0030](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虹吸管的内壁设置有若干碰撞凸起,使得絮状菌团在输送过程中进一步破碎,提高后续过滤环节回收率。
[0031](4)本专利技术的裂解酶制剂的方法,出料单元包括若干虹吸管,且虹吸管形成出料管束,且出料管束中单个虹吸管的管径为1.5

2cm,增大絮状菌团破碎程度,提高输送效率,缩短生产时间,提升生产效率,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发酵罐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碰撞凸起的虹吸管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00、罐体;
[0036]200、虹吸管;210、破真空阀;220、碰撞凸起;
[0037]300、发酵液储存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罐体的出料口通过出料单元与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以及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罐体,使得罐体下部相对于地面悬空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单元为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进料端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虹吸管的出料端与所述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所述虹吸管的出料端的离地距离为H1,所述罐体中的液面最高处的离地距离为H2,则H1和H2之差至少为2.5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管径为1

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单元包括若干虹吸管,且所述虹吸管构成出料管束;所述出料管束的进料端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出料管束的出料端与所述外部承接容器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出料口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孔径为1

3cm。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内壁设置有若干碰撞凸起。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万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