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84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所述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包括收线盒,所述收线盒包括下收线盒和上收线盒,所述下收线盒和上收线盒分别设于差速器的下端和上端,所述差速器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下收线盒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收线盒套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上收线盒和下收线盒分别设置在差速器的两端,结构紧凑。结构紧凑。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力量训练器械,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力量训练器械大多为重型机械框架,配多种负重法码,负重改变不灵活。因此,出现了利用电机来控制拉力的力量训练器械,该类力量训练器械通常包括踏板、位于踏板左右两侧力量控制部和与力量控制部连接的拉绳,力量控制部主要通过电机来实现控制。但是,目前的力量训练器械的运动模式都是左右分离,也就是说每个力量控制部都各自通过独立的电机驱动,需要设置两个电机,不仅结构复杂,成本也较高。收线盒也是分开独立设置,相互之间无关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盒是分开独立设置,相互之间无关联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所述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包括收线盒,所述收线盒包括下收线盒和上收线盒,所述下收线盒和上收线盒分别设于差速器的下端和上端,所述差速器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下收线盒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收线盒套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
[0005]所述下收线盒的侧面设置有朝内凹陷的第一绕线槽,所述上收线盒的侧面设置有朝内凹陷的第二绕线槽。
[0006]所述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还包括:
[0007]机架,所述差速器设于所述机架上;
[0008]第一导线架,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下收线盒的侧方;
[0009]第一导线轮,其设于所述第一导线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导线架旋转;所述第一导线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轮正对所述第一绕线槽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线轮的高度与所述第一绕线槽的高度相同;
[0010]第二导线架,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上收线盒的侧方;
[0011]第二导线轮,其设于所述第二导线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导线架旋转;所述第二导线轮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二导线轮正对所述第二绕线槽设置,且所述第二导线轮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绕线槽的高度相同。
[0012]所述第一导线架和第二导线架正对设置于所述收线盒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导线轮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槽的切线上,所述第二导线轮位于所述第二绕线槽的切线上。
[0013]所述第二导线架的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线轮正对的第三导线轮。
[0014]所述第一导线轮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两侧面之间的第一防脱柱;所述第二导线轮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导线槽的两侧面之间的第二防脱柱。
[0015]所述下收线盒包括:
[0016]下收线盒上壳;
[0017]下收线盒下壳,其与所述下收线盒上壳固定连接;所述下收线盒上壳与下收线盒下壳之间形成有第一固线间隙和与所述第一固线间隙相通的第一固线槽;
[0018]所述上收线盒包括:
[0019]上收线盒上壳;
[0020]上收线盒下壳,其与所述上收线盒上壳固定连接;所述上收线盒上壳与上收线盒下壳之间形成有第二固线间隙和与所述第二固线间隙相通的第二固线槽。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收线盒和下收线盒,将所述下收线盒和上收线盒分别设于差速器的下端和上端,所述差速器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下收线盒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收线盒套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使收线盒与差速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结构紧凑,而且通过差速器将上收线盒和下收线盒关联在一起。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力量训练器械的结构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力量训练器械的变速装置、差速器和收线装置的结构图;
[0025]图3是图2的剖面图;
[0026]图4是图2去掉上机架后的结构图;
[0027]图5是图2去掉上机架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8]图6是图4去掉上接线盒以及差速器去掉上壳体后的结构图;
[0029]图7是图6的主视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立体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差速器的分解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上收线盒上壳的结构图;
[0033]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下收线盒下壳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5]请参见图1至图11。本专利技术力量训练器械包括力量控制部9、位于力量控制部9两侧的踏板8和设于踏板外侧的拉绳孔7。拉绳通过拉绳孔7与力量控制部9连接,克服力量控制部作用在拉绳上的力,即可拉动拉绳,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目的。
[0036]力量控制部9包括机架1、变速装置2、差速器3和收线装置4。其中:
[0037]机架1包括上机架11和下机架12。
[0038]变速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21和变速器22。其中驱动电机包括一个,其设于所述机架上。驱动电机21具有一电机输出轴211。
[0039]变速器22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变速器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经过减速后输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22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一
减速齿轮组221和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组连接的第二减速齿轮组222。即驱动电机的输出经过两次减速后输出。所述第一减速齿轮组的速比和第二减速齿轮组的速比均大于1小于6。
[0040]第一减速齿轮组221包括驱动齿轮2211和第一减速齿轮2212,其中:驱动齿轮2211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减速齿轮2212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0041]所述第二减速齿轮组222包括第二主减速齿轮2221和第二从减速齿轮2222。其中:第二从减速齿轮2222与所述第二主减速齿轮啮合。第二主减速齿轮2221与第一减速齿轮2212可以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但是,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会导致第二主减速齿轮和第二从减速齿轮的尺寸很大,占用空间很大。因此,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减速齿轮轴223,第一减速齿轮轴223的两端支撑于所述机架上且可相对所述机架转动,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第二主减速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轴上。从而使得第二主减速齿轮与第一减速齿轮同步转动,可将第二主减速齿轮的尺寸做的比较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也小。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第二主减速齿轮为一体成型而成的上下分布的双联齿轮。所述第二主减速齿轮由所述第一减速齿轮的中央朝下延伸而成,从而使制造更加简单,结构更加紧凑。
[004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减速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于所述上机架和下机架之间,从而实现第一减速齿轮轴可相对机架转动。
[0043]所述驱动齿轮、第一减速齿轮、第二主减速齿轮和第二从减速齿轮均水平方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包括收线盒,所述收线盒包括下收线盒和上收线盒,所述下收线盒和上收线盒分别设于差速器的下端和上端,所述差速器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下收线盒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收线盒套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收线盒的侧面设置有朝内凹陷的第一绕线槽,所述上收线盒的侧面设置有朝内凹陷的第二绕线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量训练器械的收线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差速器设于所述机架上;第一导线架,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下收线盒的侧方;第一导线轮,其设于所述第一导线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导线架旋转;所述第一导线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轮正对所述第一绕线槽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线轮的高度与所述第一绕线槽的高度相同;第二导线架,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上收线盒的侧方;第二导线轮,其设于所述第二导线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导线架旋转;所述第二导线轮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导线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俊舒露露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兴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