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81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中间部位设有上药管,管体右边端头部位为开口,管体上部设有冲洗管,冲洗管一部分延伸出管体外,冲洗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管体下部设有引流管,引流管一部分延伸出管体外,引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上药管靠近开口部位设有密封塞,密封塞上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连接有牵引线,牵引线上设置有拉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冲洗管和引流管,可以对窦道进行冲洗和引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有上药装置,可以通过上药管向病患部位上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病患的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各类皮肤软组织损伤常出现深部组织窦道,窦道是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由于窦道深浅不定,内部存在感染,导致创面无法闭合,窦道内持续流出脓液,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0003]负压引流技术是吸引窦道脓液的重要方法,将负压吸引管置于窦道内,持续给予负压,将脓液引流出窦道,然后定期从窦道内退出一定长度的负压吸引管,从而促进窦道内肉芽增生逐渐使窦道愈合,在将脓液从窦道引流后,为了让窦道更快愈合,还需对窦道进行上药,由于窦道狭窄深邃,使得药物的纱条很难送入窦道深部,还会增加病人痛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在负压引流同时针对窦道上药的冲洗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解决了目前窦道冲洗引流治疗中不能同时上药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部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一部分延伸出管体外,所述管体下部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部分延伸出管体外,所述管体右边端头设有开口,所述冲洗管形成的冲洗通道和引流管形成的引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管体中间部位设有上药管,所述上药管靠近开口部位设有密封塞,所述上药管内还设置有上药装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冲洗管延伸出管体部分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引流管延伸出管体部分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连接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上设置有拉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的管头部位连接有负压吸引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上设置有充气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药装置包括推杆,所述推杆右边连接有活塞,推杆的另一端还连接有把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通过设置冲洗管和引流管,可以对窦道进行冲洗和引流,能将患者伤口部位多余的脓液或病变组织吸出;
[0013]2、通过设置上药管,可以对窦道进行上药,有利于患者伤口部位愈合;
[0014]3、通过设置环形气囊,可以让环形气囊和皮肤切口体壁充分接触,防止空气进入,也有利于患者舒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上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管体;2、冲洗管;3、引流管;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环形气囊;7、充气口;8、上药管;9、密封塞;10、连接块;11、牵引线;12、拉环;13、把手;14、推杆;15、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参见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上部设有冲洗管2,冲洗管2为弯折形,冲洗管2一部分延伸出管体1,冲洗管2的管头部位可以和生理盐水注射瓶连接,生理盐水可以冲洗窦道脓液,稀释脓液和坏死组织,管体1下部设有引流管3,引流管3也为弯折形,引流管3一部分延伸出管体1,引流管3的管头部位连接有负压吸引器,可以为引流管3持续提供负压,引流管3可以将窦道脓液部位的脓液和坏死组织吸出体外负,压吸引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0020]管体1右边端头设有开口,开口形状为弧形,可以让管体1更好的进入窦道部位,冲洗管2形成的冲洗通道和引流管3形成的引流通道相连通,为了让冲洗管2中的生理盐水能够单向流向窦道病患处,冲洗管2延伸出管体1部分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第一单向阀4还能防止液体倒流。为了让脓液和坏死组织从病变部位顺着引流管3吸出体外,引流管3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5能保证脓液被顺利吸出。
[0021]管体1中间部位有贯穿的上药管8,上药管8两端为开口,上药管8靠近管体1开口部位设置有密封塞9,当冲洗引流时,密封塞9可以堵住上药管8右端,防止多余的空气进入,密封塞9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上固定连接牵引线11,牵引线11端部设置有拉环12,当需要上药时,首先需要取出密封塞9打开上药管8再加注药物,此时打开冲洗管2上的第一单向阀4,使上药管8内的气压和窦道部位的气压始终保持一致,用拉环12拉动牵引线11,牵引线11会带动密封塞9向左移动,从而将密封塞9拉出,然后就能进行上药操作。
[0022]参见图2,为了更好地上药,本技术还设置有上药装置,上药装置包括推杆14,推杆14右边固定连接有活塞15,推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13,当需要上药时,只需将药粉放置在上药管8中,同时打开引流管3上的第二单向阀5,保持上药管8内的气压和窦道部位的气压始终一致,然后用把手13推动推杆14,活塞15就会将药粉向右推动,从而达到病患部位。
[0023]管体1上还设置有环形气囊6,环形气囊6包裹在管体1上,环形气囊6上还设置有充气口7,可以为环形气囊6充气,当管体1进入患者伤口时,通过充气口7适当为环形气囊6充气,让环形气囊6和患者体壁充分接触,使患者皮肤戳口密封,防止空气进入。
[0024]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管体1慢慢进入患者窦道部位,然后通过充气口7为环形气囊6充气,使患者皮肤戳口密封,然后打开第一单向阀4,让冲洗管2的管口部位和生理盐水瓶连接,再打开第二单向阀5,将引流管3管口部位和负压吸引器相连,打开负压吸引
器,此时窦道部位的脓液或者坏死组织就会通过引流管3被引出体外,如此循环操作,在冲洗完成后,将生理盐水瓶和负压吸引器断开,再打开冲洗管2上的第一单向阀,通过拉环12拉动牵引线11,将上药管8右端的密封塞9拉出上药管8,然后打开引流管3上的第二单向阀5,向上药管8中加入药粉,通过把手13推动推杆14,将药粉推至病患部位,从而完成上药操作。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部设有冲洗管(2),所述冲洗管(2)一部分延伸出管体(1)外,所述管体(1)下部设有引流管(3),所述引流管(3)一部分延伸出管体(1)外,所述管体(1)右边端头设有开口,所述冲洗管(2)形成的冲洗通道和所述引流管(3)形成的引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管体(1)中间部位设有上药管(8),所述上药管(8)靠近开口部位设有密封塞(9),所述上药管(8)内还设置有上药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负压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2)延伸出管体(1)部分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所述引流管(3)延伸出管体(1)部分设置有第二单向阀(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卓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