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73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包括两翻身垫,分别为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两翻身垫上均各设置有一关节固定机构,且两翻身垫两侧沿边设置有相卡合的把手。患者关节部放置于放置台上,魔术贴一端穿过穿孔口,由魔术贴自带粘扣贴调节自身长度,固定好患者关节,通过关节固定机构,贴合在人体的关节后,起到稳固关节的作用,将要进行俯卧位翻身时,拆开下层固定块上的关节固定机构,由所述束带穿入短管,直至束带到适合的长度,由管圈活动套入短管外围并旋紧,由管圈上设置的卡扣与下层固定块上的卡槽相卡合,并固定束带,对应把手,将其卡合固定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手握把手对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翻转,患者俯卧位翻身结束。患者俯卧位翻身结束。患者俯卧位翻身结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具体是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属于医疗机械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患者等无自理能力的病人易患褥疮等疾病,这是由于身体局部受压迫过久,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所致,或昏迷患者在转运途中,直接对患者抬动,可能会因为受力不均匀致使患者二次受到伤害。
[0003]不翻转病人的身体,病人某部位长时间受压迫而导致血液循环不良,以产生褥疮等不良现象,翻转过程容易导致患者二次受到伤害。
[0004]俯卧位通气指的是病人采取俯卧位的体位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方法。该通气方法主要适用于重症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病人常处于昏迷或深度镇静状态不易配合翻转,且俯卧位翻动角度大,翻转过程中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且容易导致患者四肢不能同步翻转及容易导致患者身上各种管道非计划性脱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能够对患者快速翻身,同时避免患者翻身二次受到伤害。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包括两翻身垫,分别为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两翻身垫上均各设置有一关节固定机构,且两翻身垫两侧沿边设置有相卡合的把手;
[0007]所述关节固定机构设置在分别对应颈部,手腕部,手肘部和腿部膝关节、踝关节处,且关节固定机构包括两固定块,两固定块分别为上层固定块和下层固定块,两固定块贴合关节处均设置有弧形状放置台,两放置台上均设置有一魔术贴,且两放置台的两侧各对应设置有一连接块,两所述放置台对应一侧上的连接块上各设置有一穿孔口,所述上层固定块两侧各通过一转轴活动连接有一束带;患者关节部放置于放置台上,魔术贴一端穿过穿孔口,由魔术贴自带粘扣贴调节自身长度,固定好患者关节;
[0008]所述束带上设置有一调节束带长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中空状弹性短管,所述短管的外围活动套设有管圈,所述短管的外壁与管圈内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且短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长条状缺口,所述管圈上设置有卡扣,所述下层固定块两侧设置有与卡扣相卡合的卡槽;翻身时,拆开下层固定块上的关节固定机构,由所述束带穿入短管,直至束带到适合的长度,由管圈活动套入短管外围并旋紧,由管圈上设置的卡扣与下层固定块上的卡槽相卡合,并固定束带,对应把手,将其卡合固定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手握把手对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翻转。
[0009]优选的,对应手腕部和腿部关节处的所述关节固定机构通过滑动结构调节位置,
两翻身垫上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滑竿,所述滑竿对应相对应两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滑片,所述滑片上设置有旋紧栓;上层固定块和下层固定块由滑片在滑竿上滑动,直至对应患者手腕部和腿部关节处,由旋紧栓贯穿滑片,转动旋紧抵住该滑片不动。
[0010]优选的,所述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均为长方形结构,且两翻身垫尺寸为2*1.3m宽。
[0011]优选的,所述把手对应卡合配对一共设置有四对。
[0012]优选的,所述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中各设置有一夹层,两所述夹层的一面各设置有一条隐形拉链。
[0013]优选的,所述夹层为医用防水材料构成,且夹层中设置有一啫喱软垫。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患者关节部放置于放置台上,魔术贴一端穿过穿孔口,由魔术贴自带粘扣贴调节自身长度,固定好患者关节,通过关节固定机构,贴合在人体的关节后,起到稳固关节的作用,将要翻身时,拆开下层固定块上的关节固定机构,由所述束带穿入短管,直至束带到适合的长度,由管圈活动套入短管外围并旋紧,由管圈上设置的卡扣与下层固定块上的卡槽相卡合,并固定束带,对应把手,将其卡合固定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手握把手对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翻转,患者俯卧位翻身结束,通过束带和束带调节装置能够简便的对患者关节处固定,能够快速的对患者进行俯卧位翻身;
[0016]2、本技术通过上层固定块和下层固定块由滑片在滑竿上滑动,直至对应患者手腕部和腿部关节处,由旋紧栓贯穿滑片,转动旋紧抵住该滑片不动,通过滑动结构能够调整手腕部和腿部关节处的所述关节固定机构,适用于各类不同人群。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关节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束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束带滑动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束带夹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上层翻身垫;2、下层翻身垫;3、把手;4、上层固定块;5、下层固定块;6、放置台;7、魔术贴;8、连接块;9、穿孔口;10、转轴;11、束带;12、短管;13、管圈;14、缺口;15、卡扣;16、卡槽;17、滑槽;18、滑竿;19、滑片;20、旋紧栓;21、夹层;22、隐形拉链;23、啫喱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
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包括两翻身垫,分别为上层翻身垫1和下层翻身垫2,两翻身垫上均各设置有一关节固定机构,且两翻身垫两侧沿边设置有相卡合的把手3;
[0028]关节固定机构设置在分别对应颈部,手腕部,手肘部和腿部膝关节、踝关节处,且关节固定机构包括两固定块,两固定块分别为上层固定块4和下层固定块5,两固定块贴合关节处均设置有弧形状放置台6,两放置台6上均设置有一魔术贴7,且两放置台6的两侧各对应设置有一连接块8,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昏迷患者俯卧位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翻身垫,分别为上层翻身垫和下层翻身垫,两翻身垫上均各设置有一关节固定机构,且两翻身垫两侧沿边设置有相卡合的把手;所述关节固定机构设置在分别对应颈部,手腕部,手肘部和腿部膝关节,踝关节处,且关节固定机构包括两固定块,两固定块分别为上层固定块和下层固定块,两固定块贴合关节处均设置有弧形状放置台,两放置台上均设置有一魔术贴,且两放置台的两侧各对应设置有一连接块,两所述放置台对应一侧上的连接块上各设置有一穿孔口,所述上层固定块两侧各通过一转轴活动连接有一束带;患者关节部放置于放置台上,魔术贴一端穿过穿孔口,由魔术贴自带粘扣贴调节自身长度,固定好患者关节;所述束带上设置有一调节束带长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中空状弹性短管,所述短管的外围活动套设有管圈,所述短管的外壁与管圈内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且短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长条状缺口,所述管圈上设置有卡扣,所述下层固定块两侧设置有与卡扣相卡合的卡槽;翻身时,拆开下层固定块上的关节固定机构,由所述束带穿入短管,直至束带到适合的长度,由管圈活动套入短管外围并旋紧,由管圈上设置的卡扣与下层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佩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