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72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包括通气管、吸痰管、气体监测管和无线微型摄像头;该导管具有吸痰功能、球囊压力监测、气体监测和可视化插管等多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管设置了呼吸通道、吸痰通道和气体监测通道,能在鼻咽通气导管起通气作用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气体监测和吸痰,且不相互影响干涉,能有效节省医护人员操作时间和抢救步骤,并能维持患者鼻咽道通畅,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且满足长期留置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护理需要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多功能、更具实用性。更具实用性。更具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急救中常用的一种抢救手段,气管插管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文献报道困难的气管插管的发生率在1.5%~13%,并且困难插管更有可能发生在手术室以外的次优环境中,如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病房,甚至医院外。而经鼻清醒插管气则是处理困难气道最有效的方法。
[0003]气管插管过程中,由于气管插管导管的结构特点和设计缺点,有可能引起如喉头水肿、声门损伤、口腔内损伤、呼吸道损伤、局部出血等并发症,想要降低这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采用可视化气管插管是一个好的选择。
[0004]气管插管用于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因套管内湿化不足、吸痰方法不得当、患者咳痰无力、体液不足造成痰液粘稠等多种原因,以致痰液长时间附着在气切气道管壁,堆积过多从而形成痰痂。目前临床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是:在气管插管开口滴入0.5ml生理盐水后,用吸痰管由近及远地沿气管插管吸出气道和插管里的分泌物。由于气管插管的内径为圆形,且其长度达250mm和一定的弧度,滴入的生理盐水从高位往低位流;同时,无法任意吸取贴在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无法做到有效清洁。
[0005]现阶段临床上的经鼻气管插管常通过可视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来进行引导插管,其操作较为复杂,且成本较为高昂,在众多基层医院较难普及。再者,现有的气管导管功能不够完善,医护人员在进行插管相关操作时可能需要使用不同器械分步进行操作来进行吸痰和气体监测等,步骤较为繁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感染或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既为满足长期留置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护理需要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避免了再次插管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严重并发症。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包括通气管、气囊、吸痰管负压接头、气体监测管、波纹管拉线、气囊注气口、气囊注气管和无线微型摄像头;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的下半段;所述吸痰管负压接头、所述气体监测管、所述波纹管拉线、所述气囊注气口均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半段;所述气囊注气管设置在所述通气管内壁;所述无线微型摄像头可伸入所述通气管内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注气管一端通过所述气囊注气口与所述气囊相连通,另一端
与连接在所述气囊注气管上的气囊充气组件相连接,所述气囊环绕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管体外壁上,所述通气管管体与所述气囊连接处上方向内凹陷形成有环状积痰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段上设有若干第一吸痰口,所述第一吸痰口等间隔开设于所述环状积痰槽周围,所述通气管管体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圆环吸管,所述第一圆环吸管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吸痰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圆环吸管的侧壁还与一竖向设置的吸痰管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吸痰管设置于所述通气管管体内部,其顶部向上穿出管体与所述吸痰管负压接头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段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区段的所述通气管管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的顶部与所述第三区段的所述通气管管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波纹管和所述通气管的管壁内纵向设置有两个通拉线管,两个所述通拉线管管道内设置有波纹管拉线,所述波纹管拉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波纹管的前端管壁上,另一端通过所述通拉线管管道前端的开口引出,在所述的波纹管拉线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套环。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区段上设有螺纹凸起,所述螺纹凸起上开设有第二吸痰口,所述通气管管体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吸管,所述第二圆环吸管与所述第二吸痰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圆环吸管与所述吸痰管相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注气口可与外接的气囊压力自动监测装置相连。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监测管末端设有鲁尔接头可与气体监测仪相连。
[0017]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上半段表面设有刻度。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专利技术了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将吸痰功能、球囊压力监测、气体监测和可视化插管多功能集于一身,设置了呼吸通道、吸痰通道和气体监测通道,能在鼻咽通气导管起通气作用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气体监测和吸痰,且不相互影响干涉,能有效节省医护人员操作时间和抢救步骤,并能维持患者鼻咽道通畅,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且满足长期留置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护理需要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既可单用,也可与气道辅助装置配套使用;集通气、吸痰、气体监测等于一体,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在临床上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螺纹结构水平截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环状积液槽结构水平截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区段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区段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通气管水平截面示意图。
[0026]图中:1、通气管;2、第一区段;21、通气管下管口;22、气囊;23、第一吸痰口;24、吸痰管;25、气囊注气管;26、第一圆环吸管;3、第二区段;31、波纹管;4、第三区段;41、第二吸痰口;42、螺纹凸起;43、第二圆环吸管;5、吸痰管负压接头;6、气体监测管;7、波纹管拉线;
8、气囊注气口;9、通气管上管口;10、通拉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8]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包括通气管1、气囊22、吸痰管负压接头5、气体监测管6、波纹管拉线77、气囊注气口8、气囊注气管25和无线微型摄像头;气囊22设置在通气管1的下半段;吸痰管负压接头5、气体监测管6、波纹管拉线7、气囊注气口8均设置在通气管1上半段;气囊注气管25设置在通气管1内壁;无线微型摄像头可伸入通气管1内部。通气管1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第一区段2、第二区段3和第三区段4。通气管1下半部分分为3个区段,可以起到吸痰和控制方向的作用;气囊22形成的环状积痰槽以吸纳痰液;实现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部中空气体监测通道。气囊22的气囊注气口8可与另一带有传感器的外部气囊连通进行充放气来改变气囊的大小,使其与人体气管内壁黏膜贴合力度适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气囊、吸痰管负压接头、气体监测管、波纹管拉线、气囊注气口、气囊注气管和无线微型摄像头;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的下半段;所述吸痰管负压接头、所述气体监测管、所述波纹管拉线、所述气囊注气口均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半段;所述气囊注气管设置在所述通气管内壁;所述无线微型摄像头可伸入所述通气管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注气管一端通过所述气囊注气口与所述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与连接在所述气囊注气管上的气囊充气组件相连接,所述气囊环绕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管体外壁上,所述通气管管体与所述气囊连接处上方向内凹陷形成有环状积痰槽。4.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上设有若干第一吸痰口,所述第一吸痰口等间隔开设于所述环状积痰槽周围,所述通气管管体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圆环吸管,所述第一圆环吸管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吸痰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圆环吸管的侧壁还与一竖向设置的吸痰管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吸痰管设置于所述通气管管体内部,其顶部向上穿出管体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坚杜云飞黄赐钦沈健博李佳勇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