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伤针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63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烫伤针灸盘,包括:盘体,设置在盘体上的针套,针套上的卡柱,设置在盘底的导向部,套孔,贴合在盘底的隔热垫,套在针套上的弹簧,套在盘体外侧的转动环,转动环上的穿线环以及系在穿线环上的固定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盘体套在温针灸的针柄上,从而能够起到收集艾条掉落的灰烬的作用,防止其掉落在人的皮肤上造成烫伤,并且又通过在盘底安装有隔热垫,能够进一步起到隔绝热量的作用,盘体上设置有固定绳,能够绑系在患者身上用来固定,弹簧能够对针柄进行加固,防止其倾倒。防止其倾倒。防止其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伤针灸盘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烫伤针灸盘。

技术介绍

[0002]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条段插在针柄的尾端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0003]但是在进行温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处于躺卧位,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灰烬会掉落在患者的皮肤上,从而对患者的皮肤造成烫伤,如果用隔热垫等工具进行隔热,不容易固定,而且效果不好,并且尤其是在患者的肩部等难以固定的位置上进行针灸时,隔热垫难以进行固定,并且针柄穿过隔热垫固定会导致固定不稳,易发生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伤针灸盘,从而克服现有的温针灸由于灰烬的掉落容易烫伤患者,隔热装置不好固定以及针柄固定不稳的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烫伤针灸盘,包括:盘体,其包括相对的盘面和盘底,所述盘面上设有盘口,所述盘面的中心设有针套,所述针套的一端向所述盘口的外部延伸,所述盘底的中心设有向内凹陷的导向部,所述针套内设有套孔,所述套孔将所述导向部和所述针套的一端贯穿;隔热垫,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所述盘底;弹簧,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套设在所述针套上;转动环,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套设在所述盘体的外周,所述转动环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穿线环,所述穿线环上设有固定绳。
[0006]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部为向内凹陷的圆锥面,且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盘底之间圆滑过渡。
[000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盘底设有环形的尼龙贴,所述尼龙贴能够将所述隔热垫固定。
[0008]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垫的中部开设有过针孔,所述过针孔与所述套孔相对应。
[000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盘体的外周开设有环槽,所述转动环以可转动的方式卡设在所述环槽内。
[00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环上对称设有两个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环转动连接,贯穿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设有通孔。
[00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柱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转动环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所述转动柱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通孔的轴线相互垂直。
[0012]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穿线环从所述通孔中穿过并能够转动。
[001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绳的一端系于所述穿线环上。
[001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套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卡柱,所述卡柱的一端固
设于所述针套的外壁上,所述卡柱的另一端向所述针套的外周延伸,所述卡柱从所述弹簧的弹簧圈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 本技术中的防烫伤针灸盘通过将盘体套在温针灸的针柄上,从而能够起到收集艾条掉落的灰烬的作用,防止其掉落在人的皮肤上造成烫伤,并且又通过在盘底安装有隔热垫,能够进一步起到隔绝热量的作用,盘体上设置有固定绳,能够绑系在患者身上用来固定,弹簧能够对针柄进行加固,防止其倾倒。
[0017]2. 本技术中的盘体的盘底设置有锥形的导向部,其能够在将盘体向针柄上套的时候,起到导向的作用,使针柄更容易地被插入至套孔中。
[0018]3. 本技术中的固定绳固定在转动环上,转动环能够进行转动,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调整固定绳的角度,使其适应性更好。
[0019]4. 本技术中的弹簧能够套在针柄的外部将针柄进行辅助加固,能够有效地防止针柄向侧方发生倾倒,甚至有的时候当针柄收到外部的撞击时,弹簧还能够防止针柄被撞掉。
[0020]5.本技术中的弹簧能够方便的进行拆卸,如果不想使用时,可以将其拆除。
[0021]6. 本技术中的隔热垫通过尼龙贴与盘体的盘底连接,从而使隔热垫更换的时候更加容易,也能防止盘体从隔热垫上滑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防烫伤针灸盘的结构图。
[0023]图2是盘体的结构图。
[0024]图3是转动环及穿线环的结构图。
[002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盘体,11

盘面,12

盘底,13

盘口,14

针套,15

导向部,16

套孔,17

尼龙贴,18

环槽;
[0027]2‑
隔热垫,21

针孔;
[0028]3‑
弹簧;
[0029]4‑
转动环,41

转动柱,42

通孔;
[0030]5‑
穿线环;
[0031]6‑
固定绳;
[0032]7‑
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4]如图1到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的防烫伤针灸盘包括:盘体1,盘面11,盘底12,盘口13,针套14,导向部15,套孔16,尼龙贴17,环槽18,隔热垫2,针孔21,弹簧3,转动环4,转动柱41,通孔42,穿线环5,固定绳6,卡柱7。
[0035]盘体1包括相对的盘面11和盘底12,盘面11上开设有盘口13,盘面11的中心设置有
针套14,针套14的一端向盘口13的外部延伸,盘底12的中心设置有导向部15,导向部15为向内凹陷的圆锥面,且导向部15与盘底12之间圆滑过渡,针套14的中心开设有套孔16,套孔16将导向部15和针套14的一端贯穿。
[0036]盘底12粘贴有环形的尼龙贴17,隔热垫2通过尼龙贴17安装在盘底12处,隔热垫2的中部开设有过针孔21,过针孔21与套孔16的位置相对应。
[0037]针套14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柱7,卡柱7的一端焊接在针套14的外壁上,卡柱7的另一端向针套14的外周成辐射状延伸,弹簧3套设在针套14上,卡柱7从弹簧3的弹簧圈之间的间隙中穿过,从而将弹簧3卡紧固定。
[0038]盘体1的外周开设有环槽18,转动环4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在环槽18内;转动环4上对称安装有两个转动柱41,转动柱41的一端与转动环4转动连接,贯穿转动柱41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42;转动柱41的转动轴线与转动环4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转动柱41的转动轴线与通孔42的轴线相互垂直,穿线环5的其中一段从通孔42中穿过并能够转动,固定绳6的一端系于穿线环5上。
[0039]接下来,对该实施例中一种防烫伤针灸盘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了解本技术: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伤针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体(1),其包括相对的盘面(11)和盘底(12),所述盘面(11)上设有盘口(13),所述盘面(11)的中心设有针套(14),所述针套(14)的一端向所述盘口(13)的外部延伸,所述盘底(12)的中心设有向内凹陷的导向部(15),所述针套(14)内设有套孔(16),所述套孔(16)将所述导向部(15)和所述针套(14)的一端贯穿;隔热垫(2),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所述盘底(12);弹簧(3),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套设在所述针套(14)上;转动环(4),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套设在所述盘体(1)的外周,所述转动环(4)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穿线环(5),所述穿线环(5)上设有固定绳(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伤针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5)为向内凹陷的圆锥面,且所述导向部(15)与所述盘底(12)之间圆滑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伤针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12)设有环形的尼龙贴(17),所述尼龙贴(17)能够将所述隔热垫(2)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伤针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2)的中部开设有过针孔(21),所述过针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荷卢琰琰韦杰芝黄东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广西康复医学保健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