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50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包括膜面,所述膜面中部设置有敷料仓,所述敷料仓内设置有敷料,所述膜面侧面通过第一固定条连接有翼状胶条,所述膜面上端通过第三粘贴层连接有吸湿防滑垫,所述膜面侧面固定连接有书写标签,所述膜面上端中部设置有按压装置。该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在进行粘贴时,可通过设置在膜面侧面的翼状胶条直接对留置针进行固定,翼状胶条和膜面为一个整体,便于直接使用的同时,保证翼状胶条的无菌性,吸湿防滑垫避免皮肤出汗导致留置针移位或者滑动,从而撕裂伤口,保证伤口处的干爽,进一步实现操作的无菌环境。环境。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来说,采取下肢动脉溶栓手术进行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术后,穿刺点会有留置针,需要利用敷料对穿刺点的留置针进行固定,对伤口进行止血消毒,在将敷料粘贴在皮肤上后,需要利用另外的胶布对针管进行“8字固定”,但是胶布和敷料不是一个整体,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另外的胶布上可能附着其他细菌,感染伤口,无法达到无菌效果,而且被敷料覆盖的皮肤处容易出汗,造成留置针松动滑落,不能很好的保护伤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包括膜面,所述膜面中部设置有敷料仓,所述敷料仓内设置有敷料,所述膜面底部设置有第一粘贴层,所述第一粘贴层底部粘贴有第一油膜防护层,所述膜面侧面通过第一固定条连接有翼状胶条,所述翼状胶条和第一固定条连接处设置有易撕折痕,所述翼状胶条底端设置有第二粘贴层,所述第二粘贴层底端设置有第二油膜防护层,所述膜面上端通过第三粘贴层连接有吸湿防滑垫,所述吸湿防滑垫端部设置有翘边,所述膜面侧面固定连接有书写标签,所述膜面上端中部设置有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位于敷料仓上方。
[0005]优选的,所述敷料仓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层。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油膜防护层包括第一油膜纸和第二油膜纸,所述第一油膜纸和第二油膜纸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粘贴层底端两侧,所述第一油膜纸和第二油膜纸相互靠近的端部相互重叠。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油膜防护层和第二油膜防护层两端均设置有撕拉条。
[0008]优选的,所述吸湿防滑垫包括防滑层和吸湿层,所述防滑层固定连接在吸湿层上端,所述吸湿层底端与第三粘贴层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书写标签包括透明膜、书写纸和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二固定条固定连接透明膜端部与书写纸,所述透明膜设置在书写纸上方,所述透明膜和书写纸靠近第二固定条的端部固定连接在膜面侧面。
[0010]优选的,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橡胶垫和透气孔,所述橡胶垫固定连接在膜面内部,所述橡胶垫位于敷料仓上方,所述膜面上位于橡胶垫上方处设置有透气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在进行粘贴时,可通过设置在膜面侧面的翼状胶条直接对留置针进行固定,翼状
胶条和膜面为一个整体,便于直接使用的同时,保证翼状胶条的无菌性,易撕折痕的设置方便撕拉翼状胶条,使得操作过程更加便捷,在对敷料进行粘贴前,将吸湿防滑垫撕下粘贴皮肤上,使得留置针的针管和吸湿防滑垫接触,避免皮肤出汗导致留置针移位或者滑动,从而撕裂伤口,保证伤口处的干爽,进一步实现操作的无菌环境,有效防止伤口感染,通过在书写标签上设置透明膜,避免字迹被擦拭模糊,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书写标签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翼状胶条侧视剖视图。
[0016]图中:膜面1、敷料仓2、敷料3、密封层4、第一粘贴层5、第一油膜防护层6、第一油膜纸7、第二油膜纸8、撕拉条9、第一固定条10、易撕折痕11、翼状胶条12、第二粘贴层13、第二油膜防护层14、吸湿防滑垫15、防滑层16、吸湿层17、第三粘贴层18、翘边19、书写标签20、透明膜21、书写纸22、第二固定条23、按压装置24、橡胶垫25、透气孔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包括膜面1,膜面1中部设置有敷料仓2,敷料仓2内设置有敷料3,敷料3为抗菌材料,在进行粘贴时,使得敷料3下方直接覆盖在伤口上,敷料3和伤口直接接触,对伤口进行清理和保护,避免细菌感染;
[0019]膜面1底部设置有第一粘贴层5,第一粘贴层5底部粘贴有第一油膜防护层6,第一粘贴层5可将膜面1粘贴固定在皮肤上,在进行粘贴时,撕下第一油膜防护层6,将敷料3对准伤口中心处,将膜面1覆盖在皮肤上,利用第一粘贴层5将膜面1粘贴在伤口附近的皮肤以及留置针上,依次按压膜面1,使得膜面1和皮肤以及留置针紧密接触,对留置针进行固定;
[0020]膜面1侧面通过第一固定条10连接有翼状胶条12,将膜面1粘贴在皮肤上之后,撕下翼状胶条12,利用翼状胶条12将留置针的针管进行“8字固定”,翼状胶条12与膜面1一体连接,便于直接使用的同时,保证翼状胶条12的无菌性,避免胶带上的细菌造成伤口感染;
[0021]翼状胶条12和第一固定条10连接处设置有易撕折痕11,易撕折痕11便于将翼状胶条12从第一固定条10上直接撕下,提高操作效率,便于使用;
[0022]翼状胶条12底端设置有第二粘贴层13,第二粘贴层13底端设置有第二油膜防护层14,将翼状胶条12撕下后,撕开第二油膜防护层14,利用第二粘贴层13对留置针进行固定;
[0023]膜面1上端通过第三粘贴层18连接有吸湿防滑垫15,吸湿防滑垫15端部设置有翘边19,翘边19并未和膜面1表面连接,便于利用翘边19将吸湿防滑垫15直接撕下,在粘贴膜面1之前,首先利用翘边19将吸湿防滑垫15撕下,将吸湿防滑垫15粘贴在皮肤上,且留置针
以及留置针的针管位于吸湿防滑垫15上方,吸湿防滑垫15可对皮肤上的汗水进行吸收,避免伤口潮湿滋生细菌造成伤口感染,同时吸湿防滑垫15增加了摩擦力,避免留置针以及留置针针管滑动移位造成伤口撕裂;
[0024]膜面1侧面固定连接有书写标签20,在进行粘贴膜面1前,首先在书写标签20上记录姓名和操作时间等信息;
[0025]膜面1上端中部设置有按压装置24,按压装置24位于敷料仓2上方,可利用按压装置24对伤口进行按压,保证敷料3与伤口的直接接触,同时避免伤口出血,对伤口进行止血操作。
[0026]在使用时,首先在书写标签20上记录姓名和操作时间等信息,利用翘边19将吸湿防滑垫15撕下,将吸湿防滑垫15粘贴在皮肤上,且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的针管位于吸湿防滑垫15上方,撕下第一油膜防护层6,将敷料3对准伤口中心处,将膜面1覆盖在皮肤上,利用第一粘贴层5将膜面1粘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包括膜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面(1)中部设置有敷料仓(2),所述敷料仓(2)内设置有敷料(3),所述膜面(1)底部设置有第一粘贴层(5),所述第一粘贴层(5)底部粘贴有第一油膜防护层(6),所述膜面(1)侧面通过第一固定条(10)连接有翼状胶条(12),所述翼状胶条(12)和第一固定条(10)连接处设置有易撕折痕(11),所述翼状胶条(12)底端设置有第二粘贴层(13),所述第二粘贴层(13)底端设置有第二油膜防护层(14),所述膜面(1)上端通过第三粘贴层(18)连接有吸湿防滑垫(15),所述吸湿防滑垫(15)端部设置有翘边(19),所述膜面(1)侧面固定连接有书写标签(20),所述膜面(1)上端中部设置有按压装置(24),所述按压装置(24)位于敷料仓(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仓(2)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层(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穿刺点固定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膜防护层(6)包括第一油膜纸(7)和第二油膜纸(8),所述第一油膜纸(7)和第二油膜纸(8)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粘贴层(5)底端两侧,所述第一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红王沆俞裕玉王思源刘彦彬程章波沈碧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