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046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机冷却系统,包括压气机、燃烧室、透平、余热锅炉、第一防喘管道、第二防喘管道、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冷却装置,所述压气机、燃烧室、透平依次连接组成燃机,透平连接预热锅炉,压气机还通过第一防喘管道和第二防喘管道与透平连通,第一防喘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二防喘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冷却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防喘管道和第二防喘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系统避免了压气机防喘抽气直接排出,减少空气资源浪费;提高了燃机的工作效率;还防止了压缩空气温度过低,与透平的温差过大而造成对透平的叶片造成损坏的现象发生。片造成损坏的现象发生。片造成损坏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机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机冷却
,具体为一种燃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喘振是燃机电站重大的运行事故,往往会造成永久性的设备损伤和巨大经济损失。例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4832221A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防喘振系统,避免涡轮增压装置的喘振现象。
[0003]目前燃机普遍采用压气机中间级抽气排入排气扩散段的方式进行防喘。在燃机运行过程中,由于透平叶片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中(透平入口1200

1400℃,透平出口590

640℃),为了防止高温造成叶片蠕变损伤,需要抽取冷却空气对透平叶片进行冷却,具体的是从压气机中间级进行防喘抽气,经由二次冷却空气系统给各级透平叶片进行冷却。
[0004]压气机防喘抽气直接排入排气扩散段进入余热锅炉,使得经过过滤、除湿、压缩等步骤的高品质空气直接被排出,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在燃机运行过程中从压气机进行抽气冷却,不仅增加对气路的扰动,容易诱发气路堵塞等故障,同时减少了压气机内工质流量,降低了压气机工作效率,进而降低了燃机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减少空气资源浪费、提高燃机工作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燃机冷却系统,包括压气机、燃烧室、透平、余热锅炉、第一防喘管道、第二防喘管道、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冷却装置,所述压气机、燃烧室、透平依次连接组成燃机,所述透平远离燃烧室的一端连接预热锅炉,所述压气机还通过第一防喘管道和第二防喘管道与透平连通,所述第一防喘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防喘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防喘管道和第二防喘管道连通。
[0008]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系统、储气罐、冷却管道、第一冷却支管、第二冷却支管、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差压计,所述压缩空气系统与储气罐连通,所述冷却管道一端与储气罐连通,另一端从余热锅炉中贯穿后一分为二,分为第一冷却支管和第二冷却支管,所述第一冷却支管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第一防喘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支管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之间的第二防喘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支管和第二冷却支管分别设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靠近第一阀门输入端的第一防喘管道与靠近第五阀门输入端的第一冷却支管之间以及靠近第二阀门输入端的第二防喘管道与靠近第六阀门输入端的第二冷却支管之间均设有差压计。
[0009]该系统在燃机启动时并打开第一阀门、第三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以及关闭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通过储气罐对压气机排出的空气进行回收,避免了压气机防喘抽气直
接排出,减少空气资源浪费;在燃机正常运行时,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打开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通过压缩空气系统提供压缩空气对透平进行冷却,取代了原有从压气机中抽取的冷却气体,提高了压气机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了燃机的工作效率。另外,还通过余热锅炉内的高温烟气对冷却管道内的压缩空气进行加热,防止了压缩空气温度过低,与透平的温差过大而造成对透平的叶片造成损坏的现象发生。
[0010]优选地,所述压缩空气系统通过空气管道与储气罐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空气管道上设有第七阀门。
[0012]优选地,所述冷却管道上设有放散器。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支管和第二冷却支管上均设有减压器。
[0014]优选地,所述压缩空气系统为空压站。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该系统在燃机启动时并打开第一阀门、第三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以及关闭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通过储气罐对压气机排出的空气进行回收,避免了压气机防喘抽气直接排出,减少空气资源浪费;在燃机正常运行时,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打开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通过压缩空气系统提供压缩空气对透平进行冷却,取代了原有从压气机中抽取的冷却气体,提高了压气机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了燃机的工作效率。另外,还通过余热锅炉内的高温烟气对冷却管道内的压缩空气进行加热,防止了压缩空气温度过低,与透平的温差过大而造成对透平的叶片造成损坏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9]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0]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机冷却系统,包括压气机1、燃烧室2、透平3、余热锅炉4、第一防喘管道5、第二防喘管道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0和冷却装置11,所述压气机1、燃烧室2、透平3依次连接组成燃机,所述透平3远离燃烧室2的一端连接预热锅炉4,所述压气机1还通过第一防喘管道5和第二防喘管道6与透平3连通,所述第一防喘管道5上设有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所述第二防喘管道6上设有第三阀门9和第
四阀门10,所述冷却装置1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防喘管道5和第二防喘管道6连通。
[0022]所述冷却装置11包括压缩空气系统1101、储气罐1102、冷却管道1103、第一冷却支管1104、第二冷却支管1105、第五阀门1106、第六阀门1107和差压计1108,所述压缩空气系统1101与储气罐110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空气系统1101为空压站。所述冷却管道1103一端与储气罐1102连通,另一端从余热锅炉4中贯穿后一分为二,分为第一冷却支管1104和第二冷却支管1105,所述第一冷却支管1104与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之间的第一防喘管道5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支管1105与第三阀门9和第四阀门10之间的第二防喘管道6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支管1104和第二冷却支管1105分别设有第五阀门1106和第六阀1107,靠近第一阀门7输入端的第一防喘管道5与靠近第五阀门1106输入端的第一冷却支管1104之间以及靠近第二阀门8输入端的第二防喘管道6与靠近第六阀门1107输入端的第二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气机、燃烧室、透平、余热锅炉、第一防喘管道、第二防喘管道、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冷却装置,所述压气机、燃烧室、透平依次连接组成燃机,所述透平远离燃烧室的一端连接预热锅炉,所述压气机还通过第一防喘管道和第二防喘管道与透平连通,所述第一防喘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防喘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防喘管道和第二防喘管道连通;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系统、储气罐、冷却管道、第一冷却支管、第二冷却支管、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差压计,所述压缩空气系统与储气罐连通,所述冷却管道一端与储气罐连通,另一端从余热锅炉中贯穿后一分为二,分为第一冷却支管和第二冷却支管,所述第一冷却支管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第一防喘管道连通,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搏超蒋寻寒阮圣奇吴仲陈开峰任磊邵飞宋勇朱涛李强张宁王家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