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35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包括釉烧箱,釉烧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风管,进风管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抽风机,釉烧箱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热网,釉烧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釉烧箱内部的中心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且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穿过釉烧箱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和第三转动杆的一端均穿过釉烧箱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的配合,实现了驱动电机可以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转动,从而可以对钧瓷进行转动烧制,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提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钧瓷生产加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钧瓷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出产的瓷器,因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钧瓷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制模、成形、施釉、烧制和出窑等多种工序,而烧制对钧瓷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0003]但是现在的釉烧箱仍具备一些缺点,整体烧制的并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受热不均导致钧瓷变色差异过大的情况,使得生产出来的钧瓷质量较低,同时一次只能烧制一种瓷器,导致烧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在的釉烧箱整体烧制的并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受热不均导致钧瓷变色差异过大的情况,使得生产出来的钧瓷质量较低,同时一次只能烧制一种瓷器,导致烧制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包括釉烧箱,所述釉烧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抽风机,所述釉烧箱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热网,所述釉烧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釉烧箱内部的中心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且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穿过釉烧箱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和第三转动杆的一端均穿过釉烧箱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第二转动杆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轮,且两个所述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之间均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第一转动杆顶部中心的两侧、第一转动杆底部中心的两侧、第二转动杆顶部中心的两侧、第二转动杆底部中心的两侧、第三转动杆顶部中心的两侧和第三转动杆底部中心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杆、滑动套筒、移动块、齿杆、U形架、涡轮、蜗杆、螺纹杆和压板,所述支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杆,所述齿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U形架的顶部穿插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压板的顶部抵接,所述滑动套筒一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涡轮,所述支杆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蜗杆。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涡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所述涡轮的另一侧穿过滑动套筒底部开设的槽孔与齿杆的底部啮合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杆顶部中心的两侧、第一转
动杆底部中心的两侧、第二转动杆顶部中心的两侧、第二转动杆底部中心的两侧、第三转动杆顶部中心的两侧和第三转动杆底部中心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多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多个所述滑块的顶部分别与多个U形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釉烧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抽风机、驱动电机和电热网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釉烧箱底部的四个边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四个所述支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釉烧箱的正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正面的中心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可视玻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将待烧制钧瓷放置固定机构之间,通过转动转盘,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进而齿杆在移动块的限位下带动U形架移动,从而根据钧瓷的大小调整两个U形架的间距,将瓷器放置两个U形架内部,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下移带动压板将钧瓷压紧,从而可以对不同规格大小的钧瓷进行固定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0013]2、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主动轮转动,两个主动轮带动两个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转动,从而实现了对钧瓷转动烧制,实现了受热均匀使得钧瓷变色差异较小,钧瓷质量较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A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滑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釉烧箱;2、进风管;3、抽风机;4、电热网;5、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驱动电机;9、从动轮;10、主动轮;11、皮带;12、支杆;13、滑动套筒;14、移动块;15、齿杆;16、U形架;17、涡轮;18、蜗杆;19、螺纹杆;20、压板;21、弹簧;22、转盘;23、滑块;24、控制器;25、支腿;26、箱门;2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包括釉烧箱1,釉烧箱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风管2,进风管2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抽风机3,釉烧箱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热网4,通过抽风机3将外界空气抽取至内部,再通过电热网4进行加热对钧瓷进行烧制,釉烧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釉烧箱1内部的中心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5、第二转动杆6和第三转动杆7,且第二转动杆6的一端穿过釉烧箱1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5的一端和第三转动杆7的一端均穿过釉烧箱1固
定连接有从动轮9,第二转动杆6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轮10,且两个主动轮10与两个从动轮9之间均传动连接有皮带11,通过驱动电机8带动第二转动杆6转动,两个主动轮10随之转动,主动轮10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5和第三转动杆7转动,从而实现了对钧瓷翻面烧制,使其烧制的更为均匀,第一转动杆5顶部中心的两侧、第一转动杆5底部中心的两侧、第二转动杆6顶部中心的两侧、第二转动杆6底部中心的两侧、第三转动杆7顶部中心的两侧和第三转动杆7底部中心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支杆12、滑动套筒13、移动块14、齿杆15、U形架16、涡轮17、蜗杆18、螺纹杆19和压板20,支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筒13,滑动套筒13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4,移动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杆15,移动块14保证了齿杆15移动的稳定性,齿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形架16,U形架16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21,弹簧21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钧瓷生产加工的装置,包括釉烧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釉烧箱(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风管(2),所述进风管(2)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抽风机(3),所述釉烧箱(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热网(4),所述釉烧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所述釉烧箱(1)内部的中心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5)、第二转动杆(6)和第三转动杆(7),且所述第二转动杆(6)的一端穿过釉烧箱(1)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5)的一端和第三转动杆(7)的一端均穿过釉烧箱(1)固定连接有从动轮(9),所述第二转动杆(6)表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轮(10),且两个所述主动轮(10)与两个从动轮(9)之间均传动连接有皮带(11),所述第一转动杆(5)顶部中心的两侧、第一转动杆(5)底部中心的两侧、第二转动杆(6)顶部中心的两侧、第二转动杆(6)底部中心的两侧、第三转动杆(7)顶部中心的两侧和第三转动杆(7)底部中心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杆(12)、滑动套筒(13)、移动块(14)、齿杆(15)、U形架(16)、涡轮(17)、蜗杆(18)、螺纹杆(19)和压板(20),所述支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筒(13),所述滑动套筒(13)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4),所述移动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杆(15),所述齿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形架(16),所述U形架(16)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21),所述弹簧(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20),所述U形架(1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瑶刘宇馨李佳雯李会迪龙妍王亚宁张世杰刘艺卓李雨朦刘一凡庞梦妍张馨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