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21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电源,所述壳体具有反应腔以及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进料口、出料口、排气口和排泥口,所述电极组件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的数量一致,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均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排泥口的上方,所述电源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中的每一者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提升了厌氧消化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厌氧消化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厌氧消化技术由于具备运行稳定、回收能源和运行负荷高等特点,在各类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置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的厌氧反应器的厌氧消化的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厌氧反应器,该厌氧反应器加入了电极组件,有效地改善了厌氧反应器的性能,提升厌氧消化的效率。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反应腔以及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进料口、出料口、排气口和排泥口;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的数量一致,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均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排泥口的上方;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中的每一者电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通过在厌氧反应器的反应腔设置阳极板和阴极板,其中,阳极板和阴极板均与电源电连接。在通电时,阳极板的表面发生还原反应,阴极板的表面发生氧化反应,阳极板和阴极板发生电子转移,电子由阳极板向阴极板进行移动进而产生电势,位于该电势区域内的微生物更活跃,提高了该电势区域内的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最终改善了厌氧反应器的性能,提升厌氧消化的效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厌氧反应器进一步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主管,所述第一主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应腔内;第二主管,所述第二主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应腔内;和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每个所述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连通,每个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管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管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二主管的轴向,所述第一主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主管的轴线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正交,其中所述第一主管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主管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管沿所述第一主管的轴向并列设置,多个所述支管中的每一者的轴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主管的轴向。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厌氧反应器进一步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多个叶片,所述搅拌轴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反应腔内,多个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反应腔内且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口设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所述厌氧反应器进一步包
括三相分离组件,所述三相分离组件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三相分离组件和所述壳体的顶壁相连,所述三相分离组件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下方且与所述排气口配合。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泥斗和第一排泥通道,所述第一排泥通道与所述排泥口连通,所述排泥斗具有排泥腔和第二排泥通道,其中所述排泥腔的横截面由上向下减小,所述第二排泥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排泥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泥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排泥通道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泥斗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泥斗均匀地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阳极板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阳极板到与所述阳极板相邻的每一个所述排泥斗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阴极板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阴极板到与所述阴极板相邻的每一个所述排泥斗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抽泥泵,所述抽泥泵具有抽泥泵入口和抽泥泵出口,所述抽泥泵入口和所述排泥口连通,所述抽泥泵出口和所述进料口连通。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为多个。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厌氧反应器100,壳体1,反应腔11,进料口101,出料口102,排气口103,排泥口104,第一安装口105,第二安装口106,电极组件2,阳极板21,阴极板22,电源3,加热组件4,第一主管41,第二主管42,支管43,搅拌组件5,搅拌轴51,叶片52,第一子叶片521,第二子叶片522,三相分离组件6,排泥斗7,第一排泥通道71,排泥腔72,第二排泥通道7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100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2和电源3。
[0021]壳体1具有反应腔11以及与反应腔11连通的进料口101、出料口102、排气口103和排泥口104。
[0022]电极组件2包括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间隔开地设在反应腔11内,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数量一致,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均设在壳体1的底壁上,且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位于排泥口104的上方。电源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中的每一者电连接。
[0023]根据本技术的厌氧反应器100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24]废水和餐厨垃圾等废弃物通过进料口101进入到壳体1内,在反应腔11的底部放置有污泥,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可对反应腔11内的废弃物进行分解,以产生甲烷、一氧化碳和其它气体。
[0025]其中,反应腔11内设有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均与电源3电连
接。在通电后,阳极板21的表面发生还原反应,阴极板22的表面发生氧化反应,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电子由阳极板21向阴极板22进行移动进而产生电势,该电势提高了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也就是说,该电势提高了阳极板21附近的微生物的分解能力、阴极板22附近的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以及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之间的,即位于上述区域内的微生物更活跃,最终改善了厌氧反应器的性能,提升厌氧消化的效率。
[0026]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100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改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强化微生物的厌氧消化过程,提高厌氧反应器100的分解效率。同时,厌氧反应器100内的微生物更活跃,使得厌氧反应器100内的分解产物有利于向产生甲烷的方向进行。厌氧反应器100内的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只需要消耗很小的电能即可显著提高微生物的活跃程度。
[0027]优选地,电源3可设在壳体1的内壁内,由此,使得电源3不与反应腔11内的废弃物和微生物接触,避免了废弃物和微生物腐蚀电源3,延长了电源3的使用寿命。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厌氧反应器100进一步包括加热组件4,加热组件4包括第一主管41、第二主管42和多个支管43。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反应腔以及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进料口、出料口、排气口和排泥口;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的数量一致,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均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排泥口的上方;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中的每一者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主管,所述第一主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应腔内;第二主管,所述第二主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应腔内;和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每个所述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连通,每个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二主管的轴向,所述第一主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主管的轴线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正交,其中所述第一主管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主管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管沿所述第一主管的轴向并列设置,多个所述支管中的每一者的轴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主管的轴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多个叶片,所述搅拌轴可旋转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严赵永志赵金杨恒聂宜文王彦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