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61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作业机,其通过比以往少的部件数量及组装工时,实现防止或抑制与以往同等或其以上的振动传递。锤钻(1A)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40),且安装有通过从该马达(40)输出的驱动力驱动的钻头(3)。锤钻(1A)具有形成外壳(2)的至少一部分的主体壳体(10)及手柄壳体(20),主体壳体(10)和手柄壳体(20)经由弹性体(30)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弹性体(30)是通过双层成形而成形于主体壳体(10)及手柄壳体(20)上且覆盖主体壳体(10)及手柄壳体(20)的表面的连续的树脂制罩(31)的一部分。体(20)的表面的连续的树脂制罩(31)的一部分。体(20)的表面的连续的树脂制罩(31)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作业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作业机,尤其涉及电动作业机中的防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已知有以马达为驱动源的各种电动作业机。这些电动作业机所具备的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在被放大或被转换为往复运动的基础上被传递至前端工具。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上述那样的电动作业机中的一个的锤钻。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锤钻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备:壳体,其收纳马达、将从该马达输出的驱动力传递至前端工具的传递机构等;以及由操作者把持的手柄部。并且,在壳体与手柄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体,该弹性体防止或抑制在壳体中产生的振动向手柄部传递。这样,经由用于防止或抑制振动传递的弹性体而与收纳振动源的壳体连接的手柄部有时被称为“防振手柄”。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10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锤钻中,通过设置于壳体与手柄部之间的与这些壳体及手柄部独立的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作业机,其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且安装有通过从该马达输出的驱动力驱动的前端工具,上述电动作业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外壳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经由弹性体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上述弹性体是通过双层成形而成形在上述第一部件及上述第二部件上,且覆盖上述第一部件及上述第二部件的表面的连续的树脂制罩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是主体壳体,该主体壳体收纳上述马达以及将从上述马达输出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前端工具的传递机构,上述第二部件是手柄壳体,该手柄壳体形成由操作者把持的手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弹性体的上述树脂制罩的上述一部分是横跨上述手柄壳体和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树脂制罩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制罩的上述端部包括:夹设部,其夹在对置的上述手柄壳体的端面与上述主体壳体的端面之间;手柄壳体侧卡合部,其设置于比上述夹设部靠上述手柄壳体侧,并与形成于该手柄壳体的表面的卡合部卡合;以及主体壳体侧卡合部,其设置于比上述夹设部靠上述主体壳体侧,并与形成于该主体壳体的表面的卡合部卡合。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夹设于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二部件之间,并将上述第二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的移动量限制在预定范围内。6.一种电动作业机,其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且安装有通过从该马达输出的驱动力驱动的前端工具,上述电动作业机的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智志小杉新悟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