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向礼专利>正文

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57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涉及建筑通风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通风管、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通风管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与通风管固定连接,通风管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通风管、隔板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通孔,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均贯穿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带动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从动锥形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一端的扇叶转动,完成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一台电机完成进气和排气,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使用成本。使用成本。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通风结构
,特别是涉及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墙式通风装置安装于建筑墙体内部,可以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实现室内通风,解决雾霾天气或空气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室内通风不便的问题,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而机械性的通风主要通过对室内气体的主动排出,和对室外新鲜空气的主动排入两部分组成,现如今通常会在排气和进气处分别设置独立的导气结构,这种独立的导气结构在工作时需要用多个电机带动,这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能源消耗,针对上问题提出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解决现有的排气和进气处各自设置的导气结构增加了能源消耗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为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通风管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通风管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通风管、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均贯穿通孔,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均通过轴承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通风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表面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部分设置在通风管内部,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与通风管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所述通风管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通风管卡接,所述通风管的左侧面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通风管卡接,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挡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锥形齿轮与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啮合,便于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锥形齿轮转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锥形齿轮与第二主动锥形齿轮啮合,便于第二主动锥形齿轮带动第二从动锥形齿轮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板,除去进入室内空气中的灰尘。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电机电性连接,蓄电池便于为电机供电。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滤网,防止室外的物体进入通风管内部影响通风。
[0011]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大小与开口相适应,通过挡板遮挡住开口使得不需要通风的时候通风管处于密闭状态。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带动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从动锥形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一端的扇叶转动,第一空腔内的扇叶转动带动室外的空气向室内流动,第二空腔内的扇叶转动带动室内的空气向室外流动,从而完成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通过一台电机完成进气和排气,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使用成本。
[0014]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4为图3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通风管;2、隔板;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电机;6、蓄电池;7、防护罩;8、旋转轴;9、第一主动锥形齿轮;10、第一从动锥形齿轮;11、固定板;12、第一转杆;13、第二转杆;14、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5、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6、扇叶;17、安装板;18、开口;19、挡板;20、滤网;21、活性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1、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13,通风管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隔板2与通风管1固定连接,通风管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两端分别与通风管1、隔板2固定连接,固定板11的一侧面设置有通孔,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13均贯穿通孔,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13均通过轴承与固定板11转动连接,第
一转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10,第二转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5,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叶16,通风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下表面设置有旋转轴8,旋转轴8的一部分设置在通风管1内部,旋转轴8通过轴承与通风管1转动连接,旋转轴8的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形齿轮9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4,通风管1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罩7,防护罩7与通风管1卡接,通风管1的左侧面设置有安装板17,安装板17与通风管1卡接,安装板17的一侧面设置有开口18,安装板17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挡板19。
[0026]第一从动锥形齿轮10与第一主动锥形齿轮9啮合,便于第一主动锥形齿轮9带动第一从动锥形齿轮10转动。
[0027]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5与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4啮合,便于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4带动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5转动。
[0028]第一空腔3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板21,除去进入室内空气中的灰尘。
[0029]防护罩7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6,蓄电池6与电机5电性连接,蓄电池6便于为电机5供电。
[0030]通风管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滤网20,防止室外的物体进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1)、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与通风管(1)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所述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两端分别与通风管(1)、隔板(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1)的一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13)均贯穿通孔,所述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13)均通过轴承与固定板(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10),所述第二转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5),所述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叶(16),所述通风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下表面设置有旋转轴(8),所述旋转轴(8)的一部分设置在通风管(1)内部,所述旋转轴(8)通过轴承与通风管(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8)的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形齿轮(9)和第二主动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向礼
申请(专利权)人:薛向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