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34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膜,达到了可在手术时将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密封隔离的目的,有效防止患者的血液传播病毒和飞沫传播,且手术医生可不带护目镜进行显微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医生的舒适度及操作准确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防护膜,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与第二框架的内侧卡接,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顶部一侧的前后两端均卡接有支杆,所述防护膜覆盖在支杆的顶部,所述防护膜的底部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贴合,所述防护膜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支杆位于空腔的内部,所述防护膜的顶部且位于支杆的对应处贴合有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上方且位于防护膜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固定框。部套接有第二固定框。部套接有第二固定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0003]在对一些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通常需要佩戴防面具防止病菌的感染,但这样在手术实施时十分不便,容易影响视野和手术操作,给手术进行带来不便,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具备可在手术时将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密封隔离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防护膜,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与第二框架的内侧卡接,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顶部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防护膜(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的内侧与第二框架(2)的内侧卡接,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顶部一侧的前后两端均卡接有支杆(4),所述防护膜(3)覆盖在支杆(4)的顶部,所述防护膜(3)的底部与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顶部贴合,所述防护膜(3)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支杆(4)位于空腔的内部,所述防护膜(3)的顶部且位于支杆(4)的对应处贴合有第一固定框(5),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上方且位于防护膜(3)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固定框(6),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一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7),所述固定机构(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固定框(6)的上方并与第二固定框(6)的顶部贴合,所述第一固定框(5)两侧的前后两端均铰接有磁吸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块体(9),所述块体(9)的顶部为球面设置,所述块体(9)的顶部与防护膜(3)的内表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级防护下显微手术用感染防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2)靠近第一框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插杆(10),所述第一框架(1)靠近插杆(10)的一端开设有与插杆(10)相适配的插孔(11),所述插杆(10)的一端延伸至插孔(11)的内腔,所述第一框架(1)的前后两侧均螺纹连接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一端贯穿第一框架(1)并延伸至插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开魏鹏吴屹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