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30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2
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包括套管、储液器和气囊;套管内部中空形成安装软管的空腔;套管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通孔与空腔相连通,软管从空腔中穿过并从螺纹柱的通孔中伸出;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导管;储液器设置在套管的底部,储液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导管相连通;储液器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腔的外壳上设置有外包层;外包层与储液腔的壳体之间形成气密隔层;储液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气囊安装在储液器的底部,气囊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多次更换棉球,也无需频繁沾取消毒液;降低了器具交叉感染的现象;使用完毕后更换棉球彻底消毒即可,可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了使用成本。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消毒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

技术介绍

[0002]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和微生物,使常见的致病细菌数目减少到安全的水平,借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既是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也是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同时也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0003]在生殖医学科中经常需要使用消毒器具对皮肤进行消毒;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镊子夹着充满碘伏的棉球在皮肤表面反复擦拭进行消毒;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镊子多次夹取棉花进行消毒,若消毒不彻底则很容易造成器具之间的交叉感染。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镊子多次夹取棉花进行消毒,若消毒不彻底则很容易造成器具之间的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本技术无需多次更换棉球,也无需频繁沾取消毒液;降低了器具交叉感染的现象;使用完毕后更换棉球彻底消毒即可,可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包括套管、储液器和气囊;
[0009]套管内部中空形成安装软管的空腔;套管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通孔与空腔相连通,软管从空腔中穿过并从螺纹柱的通孔中伸出;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导管,导管与空腔内的软管相连通;
[0010]储液器设置在套管的底部,储液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导管相连通;储液器的外部设置硬质的外壳体;储液器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腔的外壳上设置有外包层;外包层与储液腔的壳体之间形成气密隔层;储液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
[0011]气囊安装在储液器的底部,气囊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
[0012]优选的,储液器的外壳体为透明壳。
[0013]优选的,套管的顶部安装可更换的棉球;棉球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件;棉球通过连接件与螺纹柱螺纹配合连接;软管穿过螺纹柱的一端与棉球相接触。
[0014]优选的,第一连接管插入储液腔中。
[0015]优选的,第二连接管插入外包层中,与外包层和储液腔的壳体之间形成气密隔层相连通。
[0016]优选的,消毒液通过第一连接管注入储液器中。
[0017]优选的,套管为透明的弹性管。
[001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1、一手握住套管,另一手挤压气囊;气囊将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冲入外包层与储液腔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随着冲入的气体逐渐增多,储液腔受到挤压,并逐渐将其内部的消毒液顶出至棉球中,此时将棉球与皮肤表面接触即可进行消毒。
[0020]2、储液器的外壳体为透明壳。透过储液器的透明壳体可以方便的观察储液器内剩余的液位情况,从而方便使用。
[0021]3、本技术无需多次更换棉球,也无需频繁沾取消毒液;降低了器具交叉感染的现象;使用完毕后更换棉球彻底消毒即可,可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便于使用的消毒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便于使用的消毒器中棉球与套管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便于使用的消毒器中储液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储液器;2、套管;3、棉球;4、连接件;5、气囊;6、螺纹柱;7、外壳体;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外包层;11、储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7]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包括套管2、储液器1和气囊5;
[0028]套管2内部中空形成安装软管的空腔;套管2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柱6;螺纹柱6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通孔与空腔相连通,软管从空腔中穿过并从螺纹柱6的通孔中伸出;套管2的底部设置有导管,导管与空腔内的软管相连通;
[0029]储液器1设置在套管2的底部,储液器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8与导管相连通;储液器1的外部设置硬质的外壳体7;储液器1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11;储液腔11的外壳上设置有外包层10;外包层10与储液腔11的壳体之间形成气密隔层;储液器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9;
[0030]气囊5安装在储液器1的底部,气囊5与第二连接管9相连接。
[003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储液器1的外壳体7为透明壳。
[0032]需要说明的是,透过储液器1的透明壳体可以方便的观察储液器1内剩余的液位情况,从而方便使用。
[003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套管2的顶部安装可更换的棉球3;棉球3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件4;棉球3通过连接件4与螺纹柱6螺纹配合连接;软管穿过螺纹柱6的一端与棉球3相接触。
[0034]需要说明的是,储液器中的碘伏消毒液可通过软管穿过套管和螺纹柱流入棉球
中,从而方便进行消毒。
[003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8插入储液腔11中。
[003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9插入外包层10中,与外包层10和储液腔11的壳体之间形成气密隔层相连通。
[003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消毒液通过第一连接管8注入储液器1中。
[00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套管2为透明的弹性管。
[0039]本技术中,先将消毒液通过第一连接管8注入储液器1中;之后将储液器1通过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分别与套管2以及气囊5进行安装;第一连接管8插入储液腔11中;而第二连接管9插入外包层10中,与外包层10和储液腔11的壳体之间形成气密隔层相连通;将棉球3与套管2顶部的螺纹柱6螺纹配合连接;套管2内的软管与棉球3相接触;使用时一手握住套管2,另一手挤压气囊5;气囊5将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9冲入外包层10与储液腔11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随着冲入的气体逐渐增多,储液腔11受到挤压,并逐渐将其内部的消毒液顶出至棉球3中,此时将棉球3与皮肤表面接触即可进行消毒;本技术无需多次更换棉球,也无需频繁沾取消毒液;降低了器具交叉感染的现象;使用完毕后更换棉球3,并进行彻底消毒即可,可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0040]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消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2)、储液器(1)和气囊(5);套管(2)内部中空形成安装软管的空腔;套管(2)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柱(6);螺纹柱(6)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通孔与空腔相连通,软管从空腔中穿过并从螺纹柱(6)的通孔中伸出;套管(2)的底部设置有导管,导管与空腔内的软管相连通;储液器(1)设置在套管(2)的底部,储液器(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8)与导管相连通;储液器(1)的外部设置硬质的外壳体(7);储液器(1)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11);储液腔(11)的外壳上设置有外包层(10);外包层(10)与储液腔(11)的壳体之间形成气密隔层;储液器(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9);气囊(5)安装在储液器(1)的底部,气囊(5)与第二连接管(9)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