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30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针,包括相互连通的针管和套管;套管内设置有针芯和活塞杆,针芯设置在活塞杆上;针管套设在针芯上,且针芯的端部延伸至针管外部,针管与针芯之间无间隙;活塞杆相对于套管移动的情况下,带动针芯移动。在对植入式给药装置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减少植入式给药装置上的落屑通过针管进入无损针内部;在针管达到目标位置后,通过移动活塞杆,以带动针芯从针管中分离,使得针管和套管相互连通。上述结构的无损针在穿刺植入式给药装置时,通过针芯对针管的针孔进行填充,使得针芯和针管构成一个无孔结构,减少穿刺过程中出现落屑的现象,增强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完整性,从而,减小对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损坏。减小对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损坏。减小对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无损针。

技术介绍

[0002]植入式给药装置,也称为输液港,是一种长期留置于人体内的输液装置。在对需要化疗、营养支持、腹水或胸腔积液抽吸引流、疼痛管理、采血及其他临床需反复输注或抽吸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植入式给药装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003]一般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港体和导管,导管可植入静脉、动脉、腹膜内或椎管内等部位,输液针刺穿港体壁上的密封件,通过导管向人体内输注药物或抽吸体液。输液针刺穿港体壁上的密封件时,会出现穿刺落屑俗称“取芯”的现象,容易造成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输液针穿刺到给药装置中时,容易造成给药装置损坏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损针,包括相互连通的针管和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针芯和活塞杆,所述针芯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针管套设在所述针芯上,且所述针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针管外部,所述针管与所述针芯之间无间隙;所述活塞杆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的情况下,带动所述针芯移动。
[0006]可选地,所述无损针还包括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用于与输液装置或抽液装置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针管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成第一锥形结构,所述针芯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成第二锥形结构,所述针管的端部的直径逐渐减小,且所述针管的端部的最小直径与所述针芯的直径相同。
[0008]可选地,所述活塞杆上还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套管的内壁贴合。
[0009]可选地,所述针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呈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二段部分嵌套于所述套管。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为90度。
[0011]可选地,所述针芯为无孔实心的结构。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还设置有鲁尔接头,所述第一导管通过所述鲁尔接头与所述连接输液装置或所述抽液装置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套管选用透明材料制成。
[0014]可选地,所述针芯选用镍钛合金材料制成。
[0015]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所述针管套设在所述针芯上,使得所述针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针管外部,以对植入式给药装置进行穿刺,且所述针管与所述针芯之间无间隙,在对
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减少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上的落屑通过所述针管进入所述无损针内部;在所述针管达到目标位置后,通过移动所述活塞杆,以带动所述针芯从所述针管中分离,使得所述针管和所述套管相互连通。上述结构的无损针在穿刺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时,通过所述针芯对所述针管的针孔进行填充,使得所述针芯和所述针管构成一个无孔结构,减少穿刺过程中出现落屑的现象,增强了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的完整性,从而,减小对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损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损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损针的穿刺过程示意图之一;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损针的穿刺过程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结构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3]植入式给药装置,也称为输液港,是一种长期留置于人体内的输液装置,一般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港体和导管,导管可植入静脉、动脉、腹膜内或椎管内等部位,输液针刺穿港体壁上的密封件,通过导管向人体内输注药物或抽吸体液。
[0024]通常密封件由硅胶材料制成,输液针刺穿港体壁上的密封件时,密封件的部分会进入输液针的刃口,出现穿刺落屑的现象,俗称“取芯”,破环了密封件的完整性,在反复输注或抽吸治疗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损坏。
[002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针,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损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损针,包括相互连通的针管10和套管20;套管20内设置有针芯30和活塞杆40,针芯30设置在活塞杆40上;针管10套设在针芯30上,且针芯30的端部延伸至针管10外部,针管10与针芯30之间无间隙;活塞杆40相对于套管20移动的情况下,带动针芯30移动。
[0026]本实施方式中,将针管10套设在针芯30上,使得针芯30的端部延伸至针管10外部,以对植入式给药装置进行穿刺,且针管10与针芯30之间无间隙,在对植入式给药装置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减少植入式给药装置上的落屑通过针管10进入无损针内部;在针管10达到目标位置后,通过移动活塞杆40,以带动针芯30从针管10中分离,使得针管10和套管20相互连通。上述结构的无损针在穿刺植入式给药装置时,通过针芯30对针管10的针孔进行填充,使得针芯30和针管10构成一个无孔结构,减少穿刺过程中出现落屑的现象,增强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完整性,从而,减小对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损坏。
[0027]具体的,如图1至图4所示,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港体60和第二导管70,无损针在穿刺植入式给药装置时,可以是对港体60上的密封件601进行穿刺,密封件601一般由硅橡胶材料制成,港体60内设置有容置腔602,第二导管70与容置腔602连通,第二导管70可植入静脉、动脉、腹膜内或椎管内等部位;对经常需要输液或者抽液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将植入式给药装置植入人体,通过穿刺植入式给药装置,达到以减轻反复输注或抽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
[0028]无损针对植入式给药装置进行穿刺时,找到港体60上的中心位置,将针管10套设在针芯30上,使得针芯30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针管和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针芯和活塞杆,所述针芯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针管套设在所述针芯上,且所述针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针管外部,所述针管与所述针芯之间无间隙;所述活塞杆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的情况下,带动所述针芯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损针还包括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用于与输液装置或抽液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成第一锥形结构,所述针芯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成第二锥形结构,所述针管的端部的直径逐渐减小,且所述针管的端部的最小直径与所述针芯的直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针,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涛陈大为吕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康迪泰科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