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换能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291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换能器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和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置于主体的顶层;主体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一部和第三部实体平板结构,第二部为充气结构。固定装置的第二部设计为充气结构,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调节固定装置主体的高度,以保证换能器所处位置满足临床中心静脉压的测定需求,并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度。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设置于主体的顶层和底层,将其设置为实体平板结构,可以保证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在主体顶端设置固定换能器管路的固定机构。解决了临床在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时,换能器固定不规范、不稳定的问题。稳定的问题。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换能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换能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心静脉压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心功能、循环血容量及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影响。严重创伤、各类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腹部的大手术,需长期输液或接受完全肠外营养的病人,需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等都需要测量中心静脉压。目前,一般采用带换能器的压力传感器来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在使用时,换能器应与右心房水平,临床常定于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水平处,
[0003]现有技术中,临床常规的固定换能器都是通过个人习惯,采用自制的固定装置对换能器进行固定,因为没有明确规范标准,常常会因装置的大小形态及固定方法影响中心静脉压及血压监测的准确性。
[0004]因此,开发设计一种换能器固定装置,以便于能够稳定、规范地对换能器管路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顶层;所述主体(1)包括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第三部(13),所述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第三部(1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部(11)和所述第三部(13)为实体平板结构,所述第二部(12)为充气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12)包括多个纵向充气单元(121),多个纵向所述充气单元(121)逐一连接,所述充气单元(121)包括充气阀(1211)和充气腔室(1212),所述充气阀(1211)设置于所述充气腔室(1212)的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测量尺(3),所述高度测量尺(3)包括尺体(31)、发条弹簧、制动机构(32)和壳体(33),所述尺体(31)内侧端设置于所述壳体(33)内,所述尺体(31)从所述壳体(33)穿出沿所述第三部(13)底层经所述第二部(12)侧壁延伸,所述尺体(31)外侧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部(11)的顶层侧缘,从所述壳体(33)设置于所述第三部(13)底层,所述发条弹簧设置于所述壳体(33)内部,所述制动机构(32)设置于所述壳体(33)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尺体限位带(34),所述尺体限位带(34)设置于所述第三部(13)侧面的底端,所述尺体(31)穿过所述尺体限位带(3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充气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可心段明贺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儿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