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15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包括:左侧单元、右侧单元、上方单元、下方单元和弧形单元;所述左侧单元、右侧单元、上方单元与下方单元通过角码连接件,连接成一体;下边框固定件压紧另一组挂钩固定件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檩条上;圆弧单元能够插接在左侧单元与右侧单元的插槽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整体结构应力强,能够抵御恶劣天气下的大风破坏;通过弧形单元的作用,解决了光伏瓦安装后,左右光伏瓦之间的进水难题;通过叠加结构的巧妙设计,同时解决了光伏上下之间的漏水不足;整体结构设计美观,制造、安装以及日后维护方便,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
,尤其是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

技术介绍

[0002]把光伏组件嵌入支撑结构,使太阳能板和房屋建筑材料结为一体,直接应用于屋顶,和普通屋面瓦一样安装在屋面结构上,形成了现今流行的光伏瓦产品;
[0003]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式能够保证能源清洁,且太阳能资源丰富,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其他资源,已被人们日益重视和使用,现在技术中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光伏瓦单片及其框架的结构性能一般,特别防水效果一般,在气候日益变化的今天,现有光伏瓦的安装结构件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该结构件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防止光伏瓦安装后其间隙进水的问题,结构件整体强度大,安装方便快捷,整体美观大方,适合推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包括:左侧单元、右侧单元、上方单元、下方单元和弧形单元;
[0006]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左侧,所述左侧单元采用一体式框架结构,该一体式框架结构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角码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角码连接通孔上、下贯通;所述第一角码连接通孔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光伏瓦下托板;所述第一角码连接通孔的右侧上方设置有光伏瓦上夹板;通过光伏瓦下托板与光伏瓦上夹板的配合,将光伏瓦的左侧包裹;所述第一角码连接通孔的左侧设置有插槽结构,所述插槽结构的上部开有插口,插口下方为水槽结构,所述水槽结构亦上、下贯通;
[0007]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说水槽结构用于导流并排出雨水;
[0008]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光伏瓦下托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光伏瓦上夹板的长度;
[0009]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一体式框架结构采用断桥铝、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质加工制作;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右侧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右侧,所述右侧单元的结构与所述左侧单元的结构呈镜像对称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方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上方,所述上方单元采用一体化框架结构,该一体化框架结构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角码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角码连接通孔前、后贯通;所述第二角码连接通孔的下方左侧设置有光伏瓦下托件;所述第二角码连接通孔的下方右侧设置有光伏瓦上夹件;通过光伏瓦下托件与光伏瓦上夹件的配合,将光伏瓦的上方包裹;所述第二角码连接通孔的上方设置有应力通孔结构,所述应力通孔结构上方左侧,设置有挂钩固定件;
[0012]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挂钩固定件用于卡住檩条,完成光伏瓦上方挂接固定;
[0013]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光伏瓦下托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光伏瓦上夹件的长度;
[0014]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应力通孔结构除了增加一体化框架结构整体应力之外,还能增加施工空隙,防止光伏瓦上、下叠压搭建时,上方的光伏瓦压住下方光伏瓦的电池板采光面;
[0015]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一体化框架结构采用断桥铝、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质加工制作;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下方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下方,所述下方单元采用一体的框架结构,该一体的框架结构的右侧设置有第三角码通孔,所述第三角码通孔前、后贯通;施工时,所述第三角码通孔左侧压住另一组上方单元的应力通孔右侧,形成叠压结构,有效降低雨水侵蚀;所述下方单元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光伏瓦托板,所述下方单元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光伏瓦夹板;通过所述光伏瓦托板与光伏瓦夹板的配合,将光伏瓦的下方包裹;所述光伏瓦托板左侧设置有下边框固定件;
[0017]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第三角码通孔下方左侧设置有防水结构,用于叠压另一组上方单元的应力通孔右侧时,进一步降低大风天气的雨水倒灌;
[0018]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防水结构采用防水胶条;
[0019]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光伏瓦托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光伏瓦夹板的长度;
[0020]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一体的框架结构采用断桥铝、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质加工制作;
[0021]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单元、右侧单元、上方单元与下方单元通过角码连接件,连接成一体;所述下边框固定件压紧另一组挂钩固定件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檩条上;
[0022]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单元采用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的中间为圆弧盖顶结构,所述圆弧盖顶结构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方外侧,分别焊接有防渗水件,所述防渗水件左右对称设置,用于盖住一组光伏瓦左侧单元和另一组光伏瓦右侧单元上部,防止大风雨水漫灌进两组光伏瓦之间的缝隙;所述限位块与防渗水件之间的圆弧盖顶厚度小于所述插口的口径,保证圆弧单元能够插接在所述插槽结构上;
[0023]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圆弧盖顶结构可以有效的分散雨水的聚集,降低房顶承重;
[0024]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圆弧盖顶结构可以有效形成漫反射太阳光,避免传统平面连接件形成的大面积光反射导致的光学污染;
[0025]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限位块与防渗水件之间还起到圆弧盖顶结构的上、下位限位作用,同时保证限位块底部悬空,利用所述水槽结构,排出可能的进水;
[0026]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防渗水件内部设置有防水胶条,进一步降低大风引发的雨水倒灌问题;
[0027]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两组防渗水件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倒角,降低雨水产生的聚集效应;
[0028]有益效果:
[0029]①
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整体结构应力强,能够抵御恶劣天气下的大风破坏;
[0030]②
通过弧形单元的作用,解决了光伏瓦安装后,左右光伏瓦之间的进水难题;通过
叠加结构的巧妙设计,同时解决了光伏上下之间的漏水不足;
[0031]③
整体结构设计美观,制造、安装以及日后维护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之左侧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之右侧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之上方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之下方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6]图5是本技术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之弧形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7]图6是本技术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之弧形单元安装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6所示,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包括:左侧单元、右侧单元、上方单元、下方单元和弧形单元;
[0039]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左侧,所述左侧单元采用一体式框架结构,该一体式框架结构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防水性能的光伏瓦安装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单元、右侧单元、上方单元、下方单元和弧形单元;所述左侧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左侧,所述左侧单元采用一体式框架结构,该一体式框架结构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角码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角码连接通孔上、下贯通;所述第一角码连接通孔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光伏瓦下托板;所述第一角码连接通孔的右侧上方设置有光伏瓦上夹板;通过光伏瓦下托板与光伏瓦上夹板的配合,将光伏瓦的左侧包裹;所述第一角码连接通孔的左侧设置有插槽结构,所述插槽结构的上部开有插口,插口下方为水槽结构,所述水槽结构亦上、下贯通;所述右侧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右侧,所述右侧单元的结构与所述左侧单元的结构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上方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上方,所述上方单元采用一体化框架结构,该一体化框架结构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角码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角码连接通孔前、后贯通;所述第二角码连接通孔的下方左侧设置有光伏瓦下托件;所述第二角码连接通孔的下方右侧设置有光伏瓦上夹件;通过光伏瓦下托件与光伏瓦上夹件的配合,将光伏瓦的上方包裹;所述第二角码连接通孔的上方设置有应力通孔结构,所述应力通孔结构上方左侧,设置有挂钩固定件;所述下方单元安装在光伏瓦的下方,所述下方单元采用一体的框架结构,该一体的框架结构的右侧设置有第三角码通孔,所述第三角码通孔前、后贯通;施工时,所述第三角码通孔左侧压住另一组上方单元的应力通孔右侧,形成叠压结构,有效降低雨水侵蚀;所述下方单元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光伏瓦托板,所述下方单元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光伏瓦夹板;通过所述光伏瓦托板与光伏瓦夹板的配合,将光伏瓦的下方包裹;所述光伏瓦托板左侧设置有下边框固定件;所述左侧单元、右侧单元、上方单元与下方单元通过角码连接件,连接成一体;所述下边框固定件压紧另一组挂钩固定件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檩条上;所述弧形单元采用一体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钟杰
申请(专利权)人:汉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