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路吸能导水防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90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公路综合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公路吸能导水防涝结构。在透水沥青路面和透水混凝土人行路之间设置雨水井,在雨水井上设置井篦,在透水混凝土人行路邻近雨水井一端处设置路缘石,在透水混凝土人行路和路缘石的下方设置透水砂石填充层,同时在透水混凝土人行路的下方设置若干竖向支撑肋板,在竖向支撑肋板和透水砂石填充层的下方设置水泥砂浆找平层,在透水沥青路面的下方设置透水吸声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能充分发挥吸能导水护墩结合路面排水方式,能对落在吸能道路导水护墩上雨水以及透水沥青路面和透水混凝土人行路上雨水紧急疏导,减少占用和耗费过多人力与物力资源。和耗费过多人力与物力资源。和耗费过多人力与物力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公路吸能导水防涝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城市公路综合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公路吸能导水防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使用的大量隔离墩大多缓冲耗能不好,当汽车失控撞上后只能依靠自身的变形损坏吸能,变形能力和吸收能量的能力有限,常常会造成车毁人亡,尤其是破裂的碎片伤人更为严重,不能有效阻止危险发生,随着高速公路、城市立交等大量兴建及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此外道路隔离墩两侧往往一下雨就会形成地面积水或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可渗透地面的面积高速增长,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具有吸附能力,在涝时吸水,旱时吐水。在应对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目前路面、街面铺设采用的都是水泥、沥青和地面砖,透水性极差,在下雨时,往往都是往路上流,往街上流,而不是往绿地里流,隔离墩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通过建设隔离墩和市政排水道路相结合体系达到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公路吸能导水防涝结构,主要包括吸能道路导水护墩(1)、透水沥青路面(2)、透水混凝土人行路(3)、路缘石(4)、竖向支撑肋板(5)、透水砂石填充层(6)、水泥砂浆找平层(7)、路承重基(8)、人行路溢流管(9)、透水吸声层(10)、主集水沟(11)、导管(12)、沥青路溢流管(13)、沥青路排水槽(14)、格栅板(15)、水管(16)、雨水井(17)、井篦(18)、过量排管(19)、市政管网(20)、肋板通水过孔(21)、人行路溢流管预留孔(22)、景观盆(23)、盆底排水拦土网(24)、紧急渗水净化贯通器(25)、器外壁(26)、器底封网(27)、器顶渗水隔土板(28)、活性炭吸附层(29)、陶粒净化层(30)、粗砂瓜子片石混合层(31)、鹅卵石过滤层(32)、滑水导坡脊板(33)、导坡脊板分板(34)、脊板初级溢流孔(35)、集水通道渠(36)、防积水管(37)、输送主管(38)、高强橡胶混凝土导水护墩基体(39)、美化植物(40)、植物根系(41)、培养土层(42)、吸水滋养折棒(43)、后续涵养箱涵(44)、警示光条(45)、高密度聚氨酯泡棉(46)、多贯通口吸能铝板(47)、空心贯通腔口(48)和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层(49)等,其特征在于:在透水沥青路面(2)上的中间位置设置吸能道路导水护墩(1),在透水沥青路面(2)的两侧设置透水混凝土人行路(3),在透水沥青路面(2)和透水混凝土人行路(3)之间设置雨水井(17),在雨水井(17)上设置井篦(18),在透水混凝土人行路(3)邻近雨水井(17)一端处设置路缘石(4),在透水混凝土人行路(3)和路缘石(4)的下方设置透水砂石填充层(6),同时在透水混凝土人行路(3)的下方设置若干竖向支撑肋板(5),在竖向支撑肋板(5)和透水砂石填充层(6)的下方设置水泥砂浆找平层(7),在透水沥青路面(2)的下方设置透水吸声层(10),在水泥砂浆找平层(7)、透水吸声层(10)和雨水井(17)的下方设置路承重基(8),在邻近吸能道路导水护墩(1)处的透水沥青路面(2)上设置沥青路排水槽(14),在沥青路排水槽(14)上设置格栅板(15),设置过量排管(19)对雨水井(17)和市政管网(20)联通,在竖向支撑肋板(5)上设置若干排肋板通水过孔(21),相邻排肋板通水过孔(21)相互错开设置,在竖向支撑肋板(5)的下方等间距设置若干人行路溢流管预留孔(22),在透水砂石填充层(6)中设置若干人行路溢流管(9),人行路溢流管(9)穿过人行路溢流管预留孔(22)设置并且人行路溢流管(9)的一端和雨水井(17)联通,在吸能道路导水护墩(1)正下方的透水沥青路面(2)上设置主集水沟(11),设置水管(16)对主集水沟(11)和沥青路排水槽(14)联通,在透水吸声层(10)中设置沥青路溢流管(13),并且沥青路溢流管(13)的两端和雨水井(17)联通,设置导管(12)对主集水沟(11)和沥青路溢流管(13)联通,在吸能道路导水护墩(1)结构的上方设置景观盆(23),在景观盆(23)下方的两侧分别设置后续涵养箱涵(44),设置紧急渗水净化贯通器(25),其上端设置在景观盆(23)中,下端设置在后续涵养箱涵(44)中,紧急渗水净化贯通器(25)的结构两侧为器外壁(26),在紧急渗水净化贯通器(25)的结构上方设置器顶渗水隔土板(28),在紧急渗水净化贯通器(25)的结构下方设置器底封网(27),在器底封网(27)和器顶渗水隔土板(28)之间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活性炭吸附层(29)、陶粒净化层(30)、粗砂瓜子片石混合层(31)、鹅卵石过滤层(32),在景观盆(23)中设置培养土层(42),在培养土层(42)上方种植美化植物(40),美化植物(40)的下方为植物根系(41),设置吸水滋养折棒(43),其经过培养土层(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令令张延年闫飞徐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