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8286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包括加热室、吊轴、电磁线圈、电控柜和测温单元,所述电磁线圈位于加热室内,所述电控柜设于加热室一侧用于对电磁线圈通电,所述测温单元设于加热室内,所述吊轴置于电磁线圈内,所述吊轴包括轴部和位于轴部下端的环形限位部,所述隔震橡胶支座的胶片和钢板套在轴部并支撑在限位部上,所述胶片和钢板上下交替叠合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产生交变磁场直接作用于产品上,在钢板中形成涡流加热,在短时间内可实现隔震支座升温,大幅提高隔震支座生产效率,并节省能源,提高隔震支座硫化均匀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橡胶支座生产效率。提高橡胶支座生产效率。提高橡胶支座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隔震橡胶支座的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是薄橡胶片与薄钢板交替叠层结构,一般有10

40层,甚至更多。硫化前将薄橡胶片与薄钢板叠放在一起,然后放入模具中进行加热、加压硫化成型,硫化压力在15Mpa以上。随着在大型桥梁、建筑应用,使得隔震橡胶支座的尺寸也趋于大型化。橡胶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大尺寸橡胶隔震支座内部达到正硫化时,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产品内外层的温度差增大,必然带来内外层硫化均匀性的差异,影响产品的质量。
[0003]现今,隔震支座的硫化工艺仍然采用低温长时间硫化,就是将钢板与胶片在常温下装于预先加热好的模具中,在平板硫化机上的压力与热的条件下进行低温长时间硫化。上、下加热方式,热量传递路径穿过橡胶层,为热阻最大的路径,阻碍热量的传导,容易导致硫化过程中受热不均,硫化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亦有技术方案新增四周加热,一定程度上改善受热不均的问题,但因为模具与隔震支座之间存在间隙,特别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加热硫化时交流向四周溢出,在支座与模具之间形成胶模,也阻碍了模具对隔震支座的加热。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模具内壁嵌入电磁感应线圈,对产品产品内部的隔板进行加热,一定程度解决了在模具外表四周加热的传热效率低下问题,该技术方案,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但隔板与模具之间存在10mm橡胶层,降低了电磁感应磁场的利用率,同时,该技术方案大幅增加了模具的制造成本,且嵌入模具内壁的电磁线圈在较大的硫化压力下,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也极大推高了使用成本。
[0004]在隔震橡胶支座硫化成型前,对橡胶和钢板进行预热是提高隔震支座硫化前的温度是缩短硫化成型时间和降低内外层橡胶温度差的有效的手段。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将隔震支的钢板和胶片放入鼓风烘箱或烘房中进行预热,以空气作为加热介质,通过空气对流将烘箱中热量传递给隔震支座钢板和胶片,该技术方案加热时间长,能耗高,生产效率难以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提高隔震支座的温度,解决隔震支座硫化时间长、硫化不均匀问题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包括加热室、吊轴、电磁线圈、电控柜和测温单元,所述电磁线圈位于加热室内,所述电控柜设于加热室一侧用于对电磁线圈通电,所述测温单元设于加热室内,所述吊轴置于电磁线圈内,所述吊轴包括轴部和位于轴部下端的限位部,所述隔震橡胶支座的胶片和钢板套在轴部并支撑在限位部上,所述胶片和钢板上下交替叠合布置。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的外壁面上设有电磁屏蔽层。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的外壁面上设有保温层。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设置多组,每一组单独由电控柜通电。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为可通入冷却介质的空心铜管。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的底部设有定位销,所述限位部的底部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或者所述加热室的底部设有定位孔,所述限位部的底部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的底部设有定位旋转机构,所述定位旋转机构包括转台和设于转台上的定位销,所述限位部的底部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的底部设有定位升降机构,所述定位旋转机构包括升降台和设于升降台上的定位销,所述限位部的底部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为圆环形腔体。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吊轴为模具的芯轴,硫化成型过程置于硫化模具内。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实施工艺,胶片和钢板上下交替叠合套在芯轴上组成隔震支座胚体,胚体吊入预热装置中达到设定温度,可直接吊入模具中硫化成型。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震支座胚体与圆环型腔体之间的间隙1

30mm。
[0019]一种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包括加热室、吊轴、光波或红外发热器,电控柜和测温单元,所述光波或远红外发热器位于加热室的内壁上,所述电控柜设于加热室一侧用于对光波或远红外发热器通电,所述测温单元设于加热室内,所述吊轴置于加热室内,所述吊轴包括轴部和位于轴部下端的限位部,所述隔震橡胶支座的胶片和钢板套在轴部并支撑在限位部上,所述胶片和钢板上下交替叠合布置。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本技术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结构简单,通过产生交变磁场直接作用于产品上,在产品中铁件中形成涡流加热,在短时间内可实现隔震支座升温,大幅提高隔震支座生产效率,并节省能源,提高隔震支座硫化均匀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橡胶支座生产效率。利用能量场加热方法,无需传热介质损耗能量,相比传统烘箱更加节能和高效,能源利用率高。相比在模具内部进行加热,本技术在外部将产品加热至橡胶开始硫化温度附近,缩短模具内产品加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预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预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5]1、加热室;2、吊轴;21、轴部;22、限位部;3、电磁线圈;4、电控柜;5、胶片;6、钢板;71、电磁屏蔽层;72、保温层;8、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包括加热室1、吊轴2、电磁线圈3、电控柜4和测温单元,电磁线圈3位于加热室1内,电控柜4设于加热室1一侧用于对电磁线圈3通电,测温单元设于加热室1内,吊轴2置于电磁线圈3内,吊轴2包括轴部21和位于轴部21下端的限位部22,隔震橡胶支座的胶片5和钢板6套在轴部21并支撑在限位部22上,胶片5和钢板6上下交替叠合布置。
[0029]多个电磁线圈3组成的磁控管,布置与加热室1中,通过导线与电控柜4内的中高频控制电源连接。吊轴2直径略小于胶片5和钢板6中心孔直径,二者差值优选为0.2~1mm,以便于隔震支座的胶片5和钢板6可以套在吊轴2上串成胚体,通过吊轴2可吊起隔震支座胚体然后放入加热室1中,通过控制电源输出中频电流作用于电磁线圈3,以产生交变磁场对隔震支座胚体进行加热,电磁线圈3产生的交变感应磁场全部直接作用于隔震支座中的钢板6(加劲隔板),对产品进行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室(1)、吊轴(2)、电磁线圈(3)、电控柜(4)和测温单元,所述电磁线圈(3)位于加热室(1)内,所述电控柜(4)设于加热室(1)一侧用于对电磁线圈(3)通电,所述测温单元设于加热室(1)内,所述吊轴(2)置于电磁线圈(3)内,所述吊轴(2)包括轴部(21)和位于轴部(21)下端的限位部(22),所述隔震橡胶支座的胶片(5)和钢板(6)套在轴部(21)并支撑在限位部(22)上,所述胶片(5)和钢板(6)上下交替叠合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1)的外壁面上设有电磁屏蔽层(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1)的外壁面上设有保温层(7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3)设置多组,每一组单独由电控柜(4)通电。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3)为可通入冷却介质的空心铜管。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1)的底部设有定位销(8),所述限位部(22)的底部设有与定位销(8)配合的定位孔,或者所述加热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军辉张保生晏红卫包胜军庾光忠李斌杨坤郭梦云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