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袋腰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16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7:58
一种引流袋腰包,它涉及医用装置技术领域。所述的包体上部连接有上背带,下部连接有下背带,所述的包体靠近人体的贴合面上设置有拉链本体,所述的拉链本体包含第一拉链与第二拉链,所述的第一拉链与第二拉链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的拉链本体的下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的观察窗外形为竖向长方形结构,所述的观察窗的外部设置有遮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在包体的上下部位均设置有一条背带,通过上下部位的背带一致与人体腰部连接固定,能防止单条背带产生的摆动,包体上靠近人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观察窗,同时观察窗上设置有遮布,能有效避免被人发觉产生的心理负担,包体的底部设置有管头让位槽,能有效的避让引流袋的管口头部,整体实用性强。整体实用性强。整体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袋腰包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引流袋腰包。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很多病人携带引流袋,患者下床活动,或者携带引流袋回家时会有诸多不便,特别是引流液增多时,易发生管路滑脱等问题;并且引流袋暴露在外,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有些患者病情严重,单位时间流出的体液较多,很快的就会充满引流袋,此时需要将引流袋中的体液排出,有的便携式携带包没有专门开设将体液排出的出口,需要将引流袋从携带包中取出,排出体液,再放入携带包中,很不方便,还有些携带包中的体积较大,对放置入的引流袋固定效果较差,引流袋容易发生晃动,会导致管路接触处松动滑落。
[0003]现有技术中CN201921083556.6公布了一种引流袋携带包,该结构通过一条背带进行固定包体,包体底部容易产生一定晃动量,同时该结构上的观察窗设计的区域较大,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外人发觉,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另外一个该结构包体的底部未设置有引流袋的管头让位槽,长时间后容易造成引流袋放置不平衡,增加歪斜晃动的可能性,同时包体内部只有两侧设置有海绵减震块,前后位置未设置有,不能全方位的保证引流袋的水平放置和防碰撞功能,整体还存在诸多改良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引流袋腰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在包体的上下部位均设置有一条背带,通过上下部位的背带一致与人体腰部连接固定,能防止单条背带产生的摆动,包体上靠近人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观察窗,之所以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一侧面不容易被人发觉,同时观察窗上设置有遮布,能有效避免被人发觉产生的心理负担,包体的底部设置有管头让位槽,能有效的避让引流袋的管口头部,使其放置平衡,同时包体的内部四壁处均设置有海绵减震块,能有效的防止引流袋倾斜晃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整体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包体1、上背带2、下背带3、拉链本体4、观察窗5,所述的包体1上部连接有上背带2,下部连接有下背带3,所述的包体1靠近人体的贴合面上设置有拉链本体4,所述的拉链本体4包含第一拉链41与第二拉链42,所述的第一拉链41与第二拉链42之间形成有开口43,所述的拉链本体4的下部设置有观察窗5,所述的观察窗5外形为竖向长方形结构,所述的观察窗5的外部设置有遮布51。
[0006]所述的包体1的底部设置有管头让位槽11,所述的管头让位槽11上设置有第三拉链12。
[0007]所述的包体1为方形结构,所述的包体1四周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减震块,包含第一海绵减震块13、第二海绵减震块14、第三海绵减震块15、第四海绵减震块16,所述的第一海绵减震块13、第二海绵减震块14、第三海绵减震块15、第四海绵减震块16依次首尾连接形成
方形结构,所述的海绵减震块的中心设置有引流袋安放槽17。
[0008]所述的上背带2与下背带3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21。
[000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上背带与下背带依次绑在患者的腰部,通过长度调节扣进行腰部实际大小调整,装好后分别将第一拉链与第二拉链拉开,使得开口处最大化,此时将引流袋小心通过开口装入至包体的引流袋安放槽内,引流袋底部的出液口头部装入至管头让位槽内,引流袋本体通过包体内部的四块海绵减震块进行有效的固定限位,装好后将第一拉链与第二拉链相向方向拉,拉不动位置,通过第一拉链与第二拉链将引流袋管进行左右位置限位,以达到整体防撞歪斜的保护,引流袋在包体内可以通过观察窗进行容量观察,当容量在一定位置的时候,可通过拉开第三拉链将引流袋底部的出液口头部漏出即可向外排放,观察窗观察完后可通过遮布进行位置掩盖。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在包体的上下部位均设置有一条背带,通过上下部位的背带一致与人体腰部连接固定,能防止单条背带产生的摆动,包体上靠近人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观察窗,之所以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一侧面不容易被人发觉,同时观察窗上设置有遮布,能有效避免被人发觉产生的心理负担,包体的底部设置有管头让位槽,能有效的避让引流袋的管口头部,使其放置平衡,同时包体的内部四壁处均设置有海绵减震块,能有效的防止引流袋倾斜晃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整体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包体1靠近人体的贴合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技术包体1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包体1的内部截面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包体1、管头让位槽11、第三拉链12、第一海绵减震块13、第二海绵减震块14、第三海绵减震块15、第四海绵减震块16、引流袋安放槽17、上背带2、长度调节扣21、下背带3、拉链本体4、第一拉链41、第二拉链42、开口43、观察窗5、遮布5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包体1、上背带2、下背带3、拉链本体4、观察窗5,所述的包体1上部连接有上背带2,下部连接有下背带3,所述的包体1靠近人体的贴合面上设置有拉链本体4,所述的拉链本体4包含第一拉链41与第二拉链42,所述的第一拉链41与第二拉链42之间形成有开口43,所述的拉链本体4的下部设置有观察窗5,所述的观察窗5外形为竖向长方形结构,所述的观察窗5的外部设置有遮布51,观察窗5方便观察引流袋本体内的液体容量情况,通过遮布51能有效遮住观察窗5,保护患者的隐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包体1的底部设置有管头让位槽11,所述的管头让位槽11上设置有第三拉链12,管头让位槽11方便放置引流袋底部的出液口头部,使得引流袋本体不容易倾斜,通过第三拉链12可以方便引流袋本体容量需要排放时,打开向外及时排出。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包体1为方形结构,所述的包体1四周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减震块,包含第一海绵减震块13、第二海绵减震块14、第三海绵减震块15、第四海绵减震块16,所述的第一海绵减震块13、第二海绵减震块14、第三海绵减震块15、第四海绵减震块16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方形结构,所述的海绵减震块的中心设置有引流袋安放槽17,通过四块海绵减震块能有效的防止引流袋倾斜晃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背带2与下背带3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21,方便调节上背带2与下背带3的实际长度。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实用时,将上背带与下背带依次绑在患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袋腰包,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包体(1)、上背带(2)、下背带(3)、拉链本体(4)、观察窗(5),所述的包体(1)上部连接有上背带(2),下部连接有下背带(3),所述的包体(1)靠近人体的贴合面上设置有拉链本体(4),所述的拉链本体(4)包含第一拉链(41)与第二拉链(42),所述的第一拉链(41)与第二拉链(42)之间形成有开口(43),所述的拉链本体(4)的下部设置有观察窗(5),所述的观察窗(5)外形为竖向长方形结构,所述的观察窗(5)的外部设置有遮布(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袋腰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体(1)的底部设置有管头让位槽(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雪晴
申请(专利权)人:海安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