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蛛网膜牵拉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02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蛛网膜牵拉夹,包括呈回形针状的应力架,所述应力架前部的两端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置有铰接接头,所述铰接接头后端设置有与应力架两端分别连接的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一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在应力架未受力时,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两个夹板的接触面设置有摩擦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直接作用在外层蛛网膜上,不与脑组织,脑血管直接接触,避免了脑压迫和缺血,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脑挫伤,即有脑保护作用,同时也不会遮挡手术通道,适宜广泛推广应用。应用。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蛛网膜牵拉夹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蛛网膜牵拉夹。

技术介绍

[0002]脑沟和脑裂是脑的天然自然间隙,经脑沟脑裂入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入路。以前外侧入路为例,打开硬脑膜后我们就能看见外侧裂,打开外侧裂外层蛛网膜及内层蛛网膜后,我们方可处理外侧裂深部的病变。因为成人的外侧裂较深,外侧裂的外侧部距离皮层表面的深部约2.0

2.5cm,外侧裂的内侧部最深方距离皮层表面约4cm。目前常规经侧裂入路处理岛叶病变,如前循环动脉瘤等,打开侧裂后,需用脑压板或自动牵开器牵拉将侧裂的两岸牵开,暴露出手术通路,便于手术。常规使用脑压板或自动牵开器牵拉均是通过压迫脑组织,实现手术通路的牵开,会不同程度的引起脑缺血、缺氧,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引起局部脑组织挫伤,另外,使用脑压板或自动牵开器本身有一定厚度,会对手术通路视野造成一定程度的遮挡,不利于脑部手术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达到传统脑压板或自动牵开器所达到的牵开暴露效果,又可避免脑缺血缺氧及不必要的脑挫伤,对脑神经脑血管有保护作用,且又不遮挡手术通路视野的蛛网膜牵拉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蛛网膜牵拉夹,包括呈回形针状的应力架,所述应力架前部的两端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置有铰接接头,所述铰接接头后端设置有与应力架两端分别连接的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一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在应力架未受力时,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两个夹板的接触面设置有摩擦纹。
[0005]相较于传统的脑压板或自动牵开器对脑组织的压迫,本技术方案则是利用脑的蛛网膜,通过牵拉蛛网膜来增加脑沟脑裂自然宽度,从而形成手术通路。目前还未见通过有存在牵拉蛛网膜的医疗器械,本技术方案则是重点针对蛛网膜的牵拉过程,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若干个蛛网膜牵拉夹,多点进行蛛网膜的牵拉过程,本技术方案中蛛网膜牵拉夹的结构极为微小,整体结构长度不超过1.2cm,而且由于是对外层蛛网膜进行两侧的牵拉,不会影响手术通路的视野情况。另外,本技术方案直接作用在外层蛛网膜上,不与脑组织,脑血管直接接触,能够避免脑压迫和缺血,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脑挫伤,对脑组织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000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架后端还设置有能够固定缝线的固定环。
[000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的直径为0.8~1mm,其厚度为0.5mm。
[000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夹板为圆形,其边缘部分为光滑的流
线型弧面。
[000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板接触面的摩擦纹为菱形花纹结构。
[00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夹板的直径为1.5~2mm。
[00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架、连接杆、夹板之间均呈一体结构。
[00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架的长度为5mm,连接杆的长度为5mm。
[00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架、连接杆、夹板、圆环的材质均为钛合金。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能直接夹持外层蛛网膜,牵拉外层蛛网膜可增加脑沟脑裂自然宽度形成手术通路,既可达到传统脑压板或自动牵开器所达到的牵开暴露效果,又可避免脑缺血缺氧及不必要的脑挫伤,对脑神经脑血管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0016](2)由于本技术是作用于脑部的蛛网膜,因此在通过牵拉蛛网膜,使脑沟脑裂自然宽度形成手术通路时,不会造成手术通道的阻挡,增加了手术通道的暴露视野,一定程度降低了脑部手术的操作难度;
[0017](3)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直接作用在外层蛛网膜上,不与脑组织,脑血管直接接触,避免了脑压迫和缺血,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脑挫伤,即有脑保护作用,同时也不会遮挡手术通道,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应力架,2

铰接接头,3

连接杆,4

夹板,5—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呈回形针状的应力架1,所述应力架1前部的两端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置有铰接接头2,所述铰接接头2后端设置有与应力架1两端分别连接的连接杆3,每个所述连接杆3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一个夹板4,两个所述夹板4在应力架1未受力时,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两个夹板4的接触面设置有摩擦纹。
[0027]具体实施过程为,在进行脑部手术的过程中,通过镊子压紧应力架1的前端,由于铰接接头2的存在,使得连接杆3分开,连接杆3则带动夹板4分开,然后将夹板4直接夹持在外层蛛网膜上,然后松开对应力架1受力,应力架1回复原状,带动两个夹板4闭合,由于夹板4的接触面设置有摩擦纹,因此可以实现对蛛网膜的夹紧。蛛网膜的牵拉需要多个蛛网膜牵拉夹的夹持和牵拉,在夹紧蛛网膜后,通过在应力架1内穿插牵引线,在向两边拉扯,使得蛛网膜牵拉夹向两侧牵拉蛛网膜,增加脑沟脑裂自然宽度形成手术通路,然后直接进行脑部手术,在脑部手术结束后,取下蛛网膜牵拉夹,蛛网膜恢复原状,手术通路闭合,不会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蛛网膜牵拉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回形针状的应力架(1),所述应力架(1)前部的两端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置有铰接接头(2),所述铰接接头(2)后端设置有与应力架(1)两端分别连接的连接杆(3),每个所述连接杆(3)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一个夹板(4),两个所述夹板(4)在应力架(1)未受力时,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两个夹板(4)的接触面设置有摩擦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蛛网膜牵拉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架(1)后端还设置有能够固定缝线的固定环(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蛛网膜牵拉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5)的直径为0.8~1mm,其厚度为0.5m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蛛网膜牵拉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慎杰刘小梅徐桂兴孙树杰明扬周杰李茗初向伟肖静白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