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包括心电监护设备、通过导联主缆与心电监护设备连接的导联连接器,所述导联连接器用于与体表电极分缆连接;还包括盐水导管连接装置,所述导联连接器上还设有定位连接端口;所述盐水导管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定位连接端口连接的转换器、注射器、待植入导管以及定位电极分缆,所述转换器、注射器和待植入导管依次连接,所述定位电极分缆的一端连接在转换器上、另一端用于与体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只需简单的心电图仪器等便可在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临床置管技术都是靠植入后拍X线摄片来观察导管尖端的位置。但是,对于臂型植入式给药装置,在中国大量的手术是由护士操作的。护士可以在手术室以外卫生和室内无菌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进行该植入,但是非手术室通常没有X射线设备可以摄片,因此,护士需要在植入后再把患者带到X射线室进行摄片。如果发现导管尖端的位置不正确,护士需要重新调理导管而导致整个植入过程的延迟。
[0003]由此可见,目前的技术必须靠X射线定位技术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但X线摄片一般在置管术后进行,若发现问题需要重新调整然后再次摄片,不仅浪费治疗时间,也增加患者费用,在导管尖端的定位缺乏经济和准确的方法。而且,现有的心电定位技术所需组件较多,操作复杂,不利于医生和护士的使用。因此,目前亟需一种简单又高效的电子定位功能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无需透视即可实时准确确定待植入导管尖端位置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包括心电监护设备、通过导联主缆与心电监护设备连接的导联连接器,所述导联连接器用于与体表电极分缆连接;还包括盐水导管连接装置,所述导联连接器上还设有定位连接端口;所述盐水导管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定位连接端口连接的转换器、注射器、待植入导管以及定位电极分缆,所述转换器、注射器和待植入导管依次连接,所述定位电极分缆的一端连接在转换器上、另一端用于与体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包括针筒、连接在针筒前端的金属腔、设置在针筒内的活塞推杆以及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金属腔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转换器上,所述待植入导管连接在所述金属腔的前端上。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腔的前端设有螺纹接头,所述待植入导管通过所述螺纹接头与金属腔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转换器上还设有切换开关。
[0010]优选地,所述体表电极分缆包括分别连接在导联连接器上的第一体表电极分缆、第二体表电极分缆以及第三体表电极分缆。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设置了具有导电作用的盐水导管连接装置,盐水导管连接装置同时连接心电监护设备和人体并形成回路,使
得可通过心电监护设备显示的P波变化来监测待植入导管的位置,从而可获知导管是否已到达合适的停留位置。该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的结构简单、方便高效,医护人员可以在术中无需透视的情况下,只需简单的心电图仪器等便可在腔
‑
房交界处准确放置导管尖端,无需导丝配合导管定位,也无需盐水滴定系统等附件,可操作性强,大大缩短了植入过程的耗时。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4]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的实施例,包括心电监护设备10、通过导联主缆11与心电监护设备10连接的导联连接器20,导联连接器20用于与体表电极分缆连接;还包括盐水导管连接装置,导联连接器20上还设有定位连接端口21;盐水导管连接装置包括与定位连接端口21连接的转换器31、注射器32、待植入导管33以及定位电极分缆34,转换器31、注射器32和待植入导管33依次连接,定位电极分缆34的一端连接在转换器31上、另一端用于与人体体表连接。
[0015]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可与任何ECG监护仪一起使用,无需额外投资,其设置了具有导电作用的盐水导管连接装置,盐水导管连接装置同时连接心电监护设备10和人体并形成回路,使得可通过心电监护设备10显示的P波变化来监测待植入导管33的位置,从而可获知导管是否已到达合适的停留位置。
[0016]其中,如图1所示,注射器32包括针筒321、连接在针筒321前端的金属腔322、设置在针筒321内的活塞推杆323以及导线324,导线324的一端与金属腔322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转换器31上,待植入导管33连接在金属腔322的前端上。金属腔322的作用是与盐水接触,同时与导线324相连,从而将盐水与导线324导通。
[0017]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将连接在金属腔322上的导线324接入连接在转换器31上,先把注射器32充满盐水,然后连接上待植入导管33,推注活塞推杆323使待植入导管33内充满盐水,再将待植入导管33植入静脉,实现电极与盐水的导通;将导联主缆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心电监护设备10和导联连接器20,再将导联连接器20接上用于连接在人体上的体表电极分缆,并将转换器31通过一电极电缆连接在导联连接器20的定位连接端口21上,从而实现心电监护设备10的导联连接;定位电极分缆34则一端连接在转换器31上、另一端用于与体表连接,实现盐水与心电监护设备10转接头的连接。
[0018]在较佳的实施例中,金属腔322的前端设有螺纹接头,待植入导管33通过螺纹接头与金属腔322连接,连接稳定可靠。
[0019]其中,转换器31上还设有切换开关。转换器31可连接电极与注射器32,实现体表与体内电极的切换。在植入导管的过程中,使用的是体内电极,而定位电极分缆34工作时,一
端与转换器31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人体表面,为体表电极。
[0020]优选地,体表电极分缆包括分别连接在导联连接器20上的第一体表电极分缆12、第二体表电极分缆13以及第三体表电极分缆14,即该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中,心电监护设备10的工作模式为三导联工作模式。使用过程中,先打开心电监护设备10(ECG监护仪),将其设置为三导联工作模式,然后按照三导联连接要求,连接第一体表电极分缆12、第二体表电极分缆13以及第三体表电极分缆14;将定位电极分缆34的一端连接在转换器31上、另一端连接在人体体表;将注射器32的导线324的插头插到转换器31的相应接口上,把待植入导管33植入静脉后,通过观察心电监护设备10上的P波变化,确认导管尖端所处位置。当导管尖端达到目标位置后,撤出所有电极分缆与注射器32,进行后续的植入操作。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的结构简单、方便高效,医护人员可以在术中无需X线摄片透视的情况下,只需简单的心电图仪器等便可在腔
‑
房交界处准确放置导管尖端,无需导丝配合导管定位,也无需盐水滴定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包括心电监护设备、通过导联主缆与心电监护设备连接的导联连接器,所述导联连接器用于与体表电极分缆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盐水导管连接装置,所述导联连接器上还设有定位连接端口;所述盐水导管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定位连接端口连接的转换器、注射器、待植入导管以及定位电极分缆,所述转换器、注射器和待植入导管依次连接,所述定位电极分缆的一端连接在转换器上、另一端用于与体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包括针筒、连接在针筒前端的金属腔、设置在针筒内的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月敏,贺平,张爱红,王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贝朗医疗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