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763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涉及菌群检测技术领域。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围挡、玻璃栏板和玻璃门,所述底座顶端固定有围挡,所述围挡一侧固定有玻璃栏板,所述玻璃栏板一侧开设有玻璃门,所述围挡、玻璃栏板和玻璃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之间固定有菌群培养釜,所述菌群培养釜底端固定有灌装装置,所述菌群培养釜顶端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顶端设置有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灌装装置、丝杆、移动台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时可以使移动台上的器皿依次移动到固定管底部,通过灌装装置可以将混合液输入到器皿内。将混合液输入到器皿内。将混合液输入到器皿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菌群检测
,具体为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曾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0003]现有的部分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检测装置,首先将菌群和营养液放置在反应釜中进行培育,一段时间后,再对菌群进行定量检测,定量检测时一般是将检测管深入到反应釜内,检测管吸取混合液后再挤到器皿中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在放入菌群和营养液时没有经过搅拌和加温,从而使得菌群生长较慢且分布不均匀,导致检测不准确,并且每次需要人工多次吸取混合液,从而检测较慢,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围挡、玻璃栏板和玻璃门,所述底座顶端固定有围挡,所述围挡一侧固定有玻璃栏板,所述玻璃栏板一侧开设有玻璃门,所述围挡、玻璃栏板和玻璃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之间固定有菌群培养釜,所述菌群培养釜底端固定有灌装装置,所述菌群培养釜顶端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顶端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底座顶端活动连接有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底部螺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固定有第二电机。
[0006]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顶端与顶盖活动连接,所述搅拌轴轴体固定有多个搅拌桨,所述搅拌轴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
[0007]优选的,所述灌装装置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顶端与菌群培养釜底端相固定,所述固定管管内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顶端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部一侧固定有弹性密封环。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台顶端开设有多个放置凹台,所述放置凹台底端放置有器皿,所述菌群培养釜一侧连通有菌群输入管,所述菌群培养釜一侧连通有营养液输入管,所述菌群培养釜内壁固定有多个加热管。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台底端两侧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底端固定有多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端固定有万向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设置有灌装装置、丝杆、移动台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时可以使移动台上的器皿依次移动到固定管底部,通过灌装装置可以将混合液输入到器皿内,无需人工多次吸取混合液,从而检测较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3](2)、该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加热管,搅拌装置可以将菌群和营养液进行均匀搅拌,加热管再将混合液进行加温,促进菌群生长,并且使得菌群分布均匀,从而提高了检测准确率,间接的提高了菌群的检测速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左侧轴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右侧轴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顶盖与菌群培养釜的分解图;
[0017]图4为菌群培养釜的主视图;
[0018]图5为图4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9]图6为灌装装置的轴视图;
[0020]图7为灌装装置的分解图。
[0021]图中:1、底座;2、围挡;3、玻璃栏板;4、玻璃门;5、立柱;6、菌群培养釜;7、顶盖;8、搅拌装置;801、第一电机;802、搅拌轴;803、搅拌桨;9、加热管;10、第二电机;11、丝杆;12、菌群输入管;13、营养液输入管;14、移动台;15、放置凹台;16、器皿;17、支撑架;18、万向轮;19、灌装装置;1901、固定管;1902、隔板;1903、伸缩杆;1904、连接柱;1905、弹性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5]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6]如图1

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围挡2、玻璃栏板3和玻璃门4,在底座1顶端固定有围挡2,围挡2一侧固定有玻璃栏板3,玻璃栏板3一侧开设有玻璃门4,围挡2、玻璃栏板3和玻璃门4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并保证密闭空间为无菌环境,底座1顶端两侧固定有立柱5,立柱5之间固定有菌群培养
釜6,菌群培养釜6底端固定有灌装装置19,灌装装置19包括固定管1901,固定管1901顶端与菌群培养釜6底端相固定,固定管1901管内固定有隔板1902,隔板1902顶端固定有伸缩杆1903,伸缩杆1903顶端固定有连接柱1904,连接柱1904顶部一侧固定有弹性密封环1905,弹性密封环1905具有弹性,搅拌装置19可以将菌群和营养液进行均匀搅拌,菌群培养釜6顶端固定有顶盖7,菌群培养釜6与顶盖7具体的固定方式为螺接,从而方便对菌群培养釜6内部进行检修,顶盖7顶端设置有搅拌装置8,搅拌装置8包括搅拌轴802,搅拌轴802顶端与顶盖7活动连接,搅拌轴802轴体固定有多个搅拌桨803,搅拌轴802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801,底座1顶端活动连接有移动台14,移动台14底部螺接有丝杆11,底座1顶端两侧开设有滑槽,移动台14底端两侧固定有滑块,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丝杆11一端固定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转动时可以使移动台14上的器皿16依次移动到固定管1901底部,通过灌装装置19可以将混合液输入到器皿16内,第二电机10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围挡(2)、玻璃栏板(3)和玻璃门(4),所述底座(1)顶端固定有围挡(2),所述围挡(2)一侧固定有玻璃栏板(3),所述玻璃栏板(3)一侧开设有玻璃门(4),所述围挡(2)、玻璃栏板(3)和玻璃门(4)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两侧固定有立柱(5),所述立柱(5)之间固定有菌群培养釜(6),所述菌群培养釜(6)底端固定有灌装装置(19),所述菌群培养釜(6)顶端固定有顶盖(7),所述顶盖(7)顶端设置有搅拌装置(8),所述底座(1)顶端活动连接有移动台(14),所述移动台(14)底部螺接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一端固定有第二电机(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8)包括搅拌轴(802),所述搅拌轴(802)顶端与顶盖(7)活动连接,所述搅拌轴(802)轴体固定有多个搅拌桨(803),所述搅拌轴(802)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8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制品中菌群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辉李建立袁永智高云虎顾寅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食之韵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