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改良中弯血管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59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8
本公开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改良中弯血管钳,包括相互咬合的左夹钳部以及右夹钳部,左夹钳部以及右夹钳部均包含有用于手持的手持部、以及用于相互咬合的尖端部,位于所述左夹钳部或右夹钳部上的手持部以及尖端部之间开设有通道,通道贯穿手持部以及尖端部呈两端开放式;所述通道内穿插有导丝;本公开的中弯钳建立肌性通道进入胸腔后,从手持部处循通道的一侧钳体置入导丝,在导丝进入胸腔后,退出血管钳,将导丝留在肌性的置管通道内;中弯钳夹持引流管后,将导丝末端置入尖端部的中空的通道内,然后从手持部处伸出,这样就可以循着导丝将钳和导管轻易的送入胸腔内。入胸腔内。入胸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改良中弯血管钳


[0001]本公开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改良中弯血管钳。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最为常见的有创性操作。通过置放闭式引流管于胸腔内,可以观察到胸腔内的出血、渗液、气体渗漏等情况,另外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管可以进行注药等治疗性操作。临床上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过程如下:首先,在拟定置管的位置皮肤切一长约1.5cm切口。然后,用中弯血管钳从切口扩张胸壁肌肉至肋间肌表面;紧接着中弯血管钳穿过肋间肌,进入胸腔,建立胸腔引流管置管通道后,将中弯钳拔出。然后,再用中弯钳夹持引流管从刚建立的通道将引流管置入胸腔。但在临床上置放闭式引流过程中,在建立置管通道拔出中弯钳后,当术者持中弯钳夹持引流管沿肌性通道再次置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置管困难,且往往会发生置管肋间错误。原因如下:患者胸壁肌肉往往较厚,加之疼痛刺激引起患者的移位,在置放引流管过程中,使得原有建立的肌性通道闭合,夹持引流管的中弯钳再次进入切口,寻找原先的肌性通道时,难以找到先前建立的通道,造成置管困难,这时往往需要术者再次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改良中弯血管钳,包括相互咬合的左夹钳部(1)以及右夹钳部(2),左夹钳部(1)以及右夹钳部(2)均包含有用于手持的手持部(100)、以及用于相互咬合的尖端部(101),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左夹钳部(1)或右夹钳部(2)上的手持部(100)以及尖端部(101)之间开设有通道(102),通道(102)贯穿手持部(100)以及尖端部(101)呈两端开放式;所述通道(102)内穿插有导丝(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改良中弯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3)的一端设置有柱状的限位块(4),限位块(4)的截面直径大于导丝(3)直径。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陈群清童健张福伟贾龙飞黄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