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46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蓄电池箱,包括箱体和多个设置在箱体内部的电池仓,箱体上设有对箱体顶部进行封闭的箱盖组件,第一箱盖顶板和第二箱盖顶板的一侧边与箱体铰接,另一侧边相扣合;第一冷凝板固定连接在第一箱盖顶板的下方,第二冷凝板固定在第二箱盖顶板的下方,第二冷凝板搭接在第一冷凝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取下箱盖组件即可使蓄电池暴露,给检修人员提供操作空间,开闭便捷;倾斜设置的冷凝板可将隔热保护层内形成的冷凝水引导至箱体外侧;第一箱盖顶板上设置的排液流道可对箱盖组件表面的冷凝水进行汇集和引导,避免冷凝水进入箱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蓄电池箱箱体内部或外部的冷凝水滴落到蓄电池上,保证蓄电池的安全性。电池的安全性。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箱


[0001]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尤其是一种蓄电池箱。

技术介绍

[0002]蓄电池多用于轨道交通车辆,通常需要多只蓄电池组成蓄电池组;为配合车辆设计,蓄电池组安装在车顶固定,作为备用辅助电源或者牵引启动电源,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运行,通过蓄电池组为车内的其他用电器件供电。蓄电池组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需要保持蓄电池箱内相对密封,并且检修维护时能快速进行开闭。
[0003]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海拔落差巨大的铁路线路投入运营。因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时速高,在海拔快速变化地区运行的车辆受到外部环境迅速变化的温差影响,蓄电池箱的顶部很容易形成冷凝水,一旦冷凝水直接滴落在蓄电池上,容易产生短路、造成蓄电池寿命缩短,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冷凝水滴落在蓄电池上的蓄电池箱。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蓄电池箱,包括箱体和多个设置在箱体内部的电池仓,所述箱体上设有对箱体顶部进行封闭的箱盖组件,所述箱盖组件包括第一箱盖顶板、第二箱盖顶板、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第一箱盖顶板和第二箱盖顶板的一侧边与箱体铰接,另一侧边相扣合;第一冷凝板固定连接在第一箱盖顶板的下方,第二冷凝板固定在第二箱盖顶板的下方,第二冷凝板搭接在第一冷凝板上。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箱盖顶板与第二箱盖顶板相扣合的一边上设有排液流道,所述第二箱盖顶板与第一箱盖顶板相扣合的一边上设有密封卡扣;所述排液流道为开口朝上且向下方凹陷的U型槽,密封卡扣为朝下方折弯的折弯边,第一箱盖顶板和第二箱盖顶板相扣合时,密封卡扣插入排液流道中。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倾斜设置,第一冷凝板和第一箱盖顶板之间以及第二冷凝板和第二箱盖顶板之间都设有间隙,第一冷凝板的边部与第一箱盖顶板的侧边固定连接,第二冷凝板的边部与第二箱盖顶板的侧边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冷凝板与第二冷凝板相搭接的一边从第一箱盖顶板下方伸出,第一冷凝板与第二冷凝板相搭接时,第一冷凝板的此边边部位于第二箱盖顶板下方。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箱体由安装架和蒙皮组成,所述安装架为将电池仓包围在内的框架结构,蒙皮包裹在安装架的外围。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池仓可拆卸固定在安装架上,电池仓的两端固定有吊耳。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箱盖顶板和第二箱盖顶板的顶面上固定有通风帽和把手。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箱体的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风罩,通风罩与箱体内部连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蓄电池箱的结构进行改进,采用箱
盖组件对箱体进行封闭,箱盖组件由与箱体铰接的第一箱盖顶板和第二箱盖顶板组成,第一箱盖顶板和第二箱盖顶板采用扣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当需要对蓄电池进行检修时,不需要取下箱盖组件即可使蓄电池暴露,给检修人员提供操作空间,开闭便捷;本技术通过在箱盖组件下方设置的冷凝板配合箱盖顶板形成隔热保护层,倾斜设置的冷凝板可将隔热保护层内形成的冷凝水引导至箱体外侧;第一箱盖顶板上设置的排液流道可对箱盖组件表面的冷凝水进行汇集和引导,避免冷凝水进入箱体内部;本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蓄电池箱箱体内部或外部的冷凝水滴落到蓄电池上,保证蓄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打开状态的轴测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侧剖图;
[0017]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为:100

箱体、110

安装架、120

蒙皮、200

电池仓、300

箱盖组件、310

第一箱盖顶板、311

排液流道、320

第二箱盖顶板、321

密封卡扣、330

第一冷凝板、340

第二冷凝板、350

通风帽、360

把手、370

通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蓄电池箱包括箱体100和电池仓200,每个电池仓200中安装有多个蓄电池,电池仓200可拆卸固定在箱体100内部。本技术中对蓄电池箱的结构进行改进,采用箱盖组件300对箱体100进行封闭,箱盖组件300采用对开门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箱盖组件300包括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的一侧边通过铰链结构与箱体100铰接,使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能够绕与箱体100的连接处轴向转动,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的另一侧边采用扣合的方式进行配合,从而通过转动第一箱盖顶板310或第二箱盖顶板320即可对箱体100进行开闭,能够轻松将箱体100内的电池仓200露出。蓄电池箱安装在车顶,采用上述箱盖组件300后,不用拆下蓄电池箱即可进行检修,并且可在箱盖组件300上设置闭锁结构,在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闭合后锁死箱盖组件300,方便检修人员对蓄电池进行检修。为了方便对蓄电池箱进行安装,可在蓄电池箱的箱体100上设置安装孔,利用螺栓配合安装孔将蓄电池箱安装在车顶上。
[0021]本技术为了解决在海拔落差巨大地区蓄电池箱内容易滴落冷凝水的问题,在箱盖组件300上增加了第一冷凝板330和第二冷凝板340,第一冷凝板330固定连接在第一箱盖顶板310的下方,第二冷凝板340固定在第二箱盖顶板320的下方;第一冷凝板330与第二冷凝板340相搭接的一边从第一箱盖顶板310下方伸出,第一冷凝板330与第二冷凝板340相搭接时,第一冷凝板330的此边边部位于第二箱盖顶板320下方,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闭合时,第二冷凝板340搭接在第一冷凝板330上。本技术中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采用周边设有折边的盖板结构,第一冷凝板330的边部与第一箱盖顶板310的侧边折边固定连接,第二冷凝板340的边部与第二箱盖顶板320的侧边折边固定
连接;第一冷凝板330和第一箱盖顶板310之间以及第二冷凝板34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之间都设有间隙,利用冷凝板与箱盖顶板形成隔热保护层。当蓄电池箱外部环境温度低于蓄电池箱内部温度时,箱体100内的水蒸气附着于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的内侧,即位于隔热保温层的顶部,当水蒸气冷凝后形成水滴时,水滴直接滴落在下方的第一冷凝板330和第二冷凝板340上,两个冷凝板将冷凝水引导至箱体100外部,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蓄电池箱,包括箱体(100)和多个设置在箱体(100)内部的电池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上设有对箱体(100)顶部进行封闭的箱盖组件(300),所述箱盖组件(300)包括第一箱盖顶板(310)、第二箱盖顶板(320)、第一冷凝板(330)和第二冷凝板(340),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的一侧边与箱体(100)铰接,另一侧边相扣合;第一冷凝板(330)固定连接在第一箱盖顶板(310)的下方,第二冷凝板(340)固定在第二箱盖顶板(320)的下方,第二冷凝板(340)搭接在第一冷凝板(330)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盖顶板(310)与第二箱盖顶板(320)相扣合的一边上设有排液流道(311),所述第二箱盖顶板(320)与第一箱盖顶板(310)相扣合的一边上设有密封卡扣(321);所述排液流道(311)为开口朝上且向下方凹陷的U型槽,密封卡扣(321)为朝下方折弯的折弯边,第一箱盖顶板(310)和第二箱盖顶板(320)相扣合时,密封卡扣(321)插入排液流道(311)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板(330)和第二冷凝板(340)倾斜设置,第一冷凝板(330)和第一箱盖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鳌李凌波杨国栋蔡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