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23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包括表层以及里层,表层由第一聚酯纤维丝与聚氨酯纤维交错缠绕形成的长丝织物制成的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聚氨酯纤维丝作为长丝织物的内芯丝,里层由第二聚酯纤维丝与天然纤维素丝交错缠绕形成的短丝织物制成的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天然纤维素丝作为短丝织物的内芯丝,短丝织物外侧分布多个微孔,表层与里层之间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为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气凝胶的混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涤纶胚布的吸湿性,隔热保温能力好,舒适度佳,有利于胚布后期的染色工艺。有利于胚布后期的染色工艺。有利于胚布后期的染色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


[0001]本技术涉及布料
,具体涉及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

技术介绍

[0002]涤纶是布料中最常用的化学合成纤维材料,一般指聚酯纤维,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但传统的涤纶型白胚布面料其吸湿性差,隔热能力弱,在空气干燥或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极容易产生体感不适,皮肤感应出灼烧感的现象,而且由于内部分子排列紧密,面层光滑,使得其表面光滑,不易染色且面料发硬,舒适度较差吸湿性好,有效隔热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可以有效提高涤纶胚布的吸湿性,隔热保温能力好,舒适度佳,有利于胚布后期的染色工艺。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包括表层以及里层,所述表层由第一聚酯纤维丝与聚氨酯纤维交错缠绕形成的长丝织物制成的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所述聚氨酯纤维丝作为所述长丝织物的内芯丝,所述聚酯纤维丝包覆在所述聚氨酯纤维丝外,所述里层由第二聚酯纤维丝与天然纤维素丝交错缠绕形成的短丝织物制成的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所述天然纤维素丝作为短丝织物的内芯丝,所述第二聚酯纤维丝包覆在所述天然纤维素丝外,所述短丝织物外侧分布多个微孔,所述表层与所述里层之间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气凝胶的混合层。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聚酯纤维丝与所述天然纤维素丝的重量比范围在4:1

3:1内。
[0007]优选地,所述天然纤维素丝为棉纤维丝、麻纤维丝与竹纤维丝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优选地,所述里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表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聚酯纤维丝的线密度为15D。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聚酯纤维丝的线密度为10D。
[0011]优选地,所述短丝织物通过添加蓖麻油与二氧化硅微粒混合熔融纺丝经切断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呈网状分布在所述隔热层内。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表层由第一聚酯纤维丝与聚氨酯纤维形成的长丝织物交织形成,聚酯纤维丝包覆在聚氨酯纤维丝外,聚酯纤维与聚氨酯纤维形变能力好,胚布弹性表现优异,里层由第二聚酯纤维丝与天然纤维素丝形成的短丝织物交织形成,第二聚酯纤维丝包覆在天然纤维素丝外,天然纤维素丝具备良好的抗静电、抗菌防霉能力,可增加胚布的吸湿性,提高胚布
舒适度;
[0015](2):短丝织物通过添加蓖麻油与二氧化硅微粒熔融混合纺丝切断制成,短丝织物外侧分布多个微孔,可提高里层的透气能力,增强里层吸湿性,同时微孔有利于胚布的后期染色,蓖麻油与二氧化硅微粒可促进短丝织物的润滑能力,提高里层的柔软度,使胚布舒适;
[0016](3):隔热层为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气凝胶的混合层,玻璃纤维与气凝胶的传热系数小,可做到有效隔热,避免出现体感不适的灼烧感,温度恢复正常后,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内分子力作用可使隔热层与胚布恢复原状,热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长丝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短丝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短丝织物的剖面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短丝织物的俯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1

表层;11

第一聚酯纤维丝;12

聚氨酯纤维;2

里层;21

第二聚酯纤维丝;22

天然纤维素丝;3

长丝织物;4

短丝织物;41

微孔;5

隔热层;51

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52

玻璃纤维;53

气凝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6]请参阅图1

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包括表层1以及里层2,表层1由第一聚酯纤维丝11与聚氨酯纤维丝12交错缠绕形成的长丝织物3制成的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聚氨酯纤维12作为长丝织物3的内芯丝,聚酯纤维丝11包覆在聚氨酯纤维丝12外,聚酯纤维与聚氨酯纤维形变能力好,使表层1弹性表现优异,优选地,由于聚氨酯纤维丝分子链较长,第一聚酯纤维丝11的线密度采用15D,使聚氨酯纤维丝12形成有效的包裹。
[0027]其中,里层2由第二聚酯纤维丝21与天然纤维素丝22交错缠绕形成的短丝织物4制成的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天然纤维素丝22作为短丝织物4的内芯丝,天然纤维素丝22为棉纤维丝、麻纤维丝与竹纤维丝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聚酯纤维丝11包覆在天然纤维素丝22外,第二聚酯纤维丝21的线密度为10D,第二聚酯纤维丝21与天然纤维素丝22的重量比范围在4:1

3:1内,以兼并里层2的耐磨性与透湿性,保证胚布合理的强度,天然纤维素丝22具备良好的抗静电、抗菌防霉能力,可增加胚布的吸湿性,提高胚布的舒适度。
[0028]短丝织物4外侧分布多个微孔41,可提高里层2的透气能力,增强里层2吸湿性,同时微孔41有利于胚布的后期染色。
[0029]表层1与里层2之间设有隔热层5,隔热层5为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51、玻璃纤维52
以及气凝胶53的混合层,玻璃纤维52呈网状分布在隔热层5内,玻璃纤维52与气凝胶53的传热系数小,对外隔热,对内保温,可有效隔热,避免出现体感不适的灼烧感;温度恢复正常后,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51内分子力作用可使隔热层5与胚布恢复原状,其热稳定性与形状稳定性好。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里层2的厚度大于表层1的厚度大于隔热层5的厚度,由于里层2弹性较弱,通过里层2的有效厚度以增强里层2的强度,隔热层5整体较硬,为保证胚布的柔软度,降低隔热层5的厚度。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短丝织物4通过添加蓖麻油与二氧化硅微粒混合熔融纺丝经切断制成,蓖麻油与二氧化硅微粒可促进短丝织物4的润滑能力,有利于降低摩擦阻力,提高里层的柔软度,增强胚布舒适度。
[003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包括表层(1)以及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由第一聚酯纤维丝(11)与聚氨酯纤维(12)交错缠绕形成的长丝织物(3)制成的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所述聚氨酯纤维丝(12)作为所述长丝织物(3)的内芯丝,所述聚酯纤维丝(11)包覆在所述聚氨酯纤维丝(12)外,所述里层(2)由第二聚酯纤维丝(21)与天然纤维素丝(22)交错缠绕形成的短丝织物(4)制成的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所述天然纤维素丝(22)作为短丝织物(4)的内芯丝,所述第二聚酯纤维丝(11)包覆在所述天然纤维素丝(22)外,所述短丝织物(4)外侧分布多个微孔(41),所述表层(1)与所述里层(2)之间设有隔热层(5),所述隔热层(5)为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51)、玻璃纤维(52)以及气凝胶(53)的混合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涤纶型白胚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酯纤维丝(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瑞来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