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车辆制动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712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车辆制动系统以及车辆,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包括:制动硬管前段;制动硬管后段;连接软管,连接软管的一端与制动硬管前段连通,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制动硬管后段连通;第一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与连接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与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由此,通过在制动硬管前段和制动硬管后段之间设置管路连接组件,管路连接组件可以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车辆长时间在复杂路况下行驶时,管路连接组件可以避免制动硬管前段和/或制动硬管后段断裂或者破裂,从而可以避免制动硬管内的油液泄露,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安全性。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安全性。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车辆制动系统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车辆制动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制动系统主要由功能装置、控制装置、传能装置、制动器和辅助装置等组成,制动硬管设置在车辆制动系统中,用于在控制装置和制动器之间储存和输送制动油液,以使控制装置控制车辆制动。设置在车身稳定控制液压单元与后制动器之间的制动硬管跨度较长,为了保证制动硬管的装配可行性、维修性,同时为了避免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制动硬管的变形问题,制动硬管需要被分为两段,两段制动硬管分别为制动硬管前段和制动硬管后段。
[0003]相关技术中,制动硬管前段和制动硬管后段之间采用两通阀连接,由于制动硬管的硬度较高,制动硬管不容易变形,制动硬管前段和制动硬管后段中的至少一个需要设置有螺旋缓冲结构,以保证制动硬管前段和制动硬管后段之间能够顺利连接,当车辆长时间在恶劣路况下行驶或者车辆在进行深度越野时,螺旋缓冲结构容易造成制动硬管断裂或者破裂,制动硬管会出现漏油问题,从而会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该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可以避免制动硬管前段和/或制动硬管后段断裂或者破裂,从而可以避免制动硬管内的油液泄露,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包括:制动硬管前段;制动硬管后段;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硬管前段连通,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动硬管后段连通;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连接软管的所述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地板连接;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连接软管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纵梁连接。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连接软管的所述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地板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连接板设有加强结构。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结构在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板。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软管的所述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地板安装孔和辅助定位孔,所述地板安装孔和所述辅助定位孔均用于与所述地板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连接软管的所述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板用于与所述纵梁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安装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软管的所述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板设有纵梁安装孔,所述纵梁安装孔用于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四安装板的边缘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纵梁的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软管的外侧套设有防护结构。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0015]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通过在制动硬管前段和制动硬管后段之间设置管路连接组件,管路连接组件可以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车辆长时间在复杂路况下行驶时,管路连接组件可以避免制动硬管前段和/或制动硬管后段断裂或者破裂,从而可以避免制动硬管内的油液泄露,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001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制动系统。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8]一种车辆制动系统,包括上述的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20]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制动系统,通过在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硬管前段和制动硬管后段之间设置管路连接组件,管路连接组件可以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车辆长时间在复杂路况下行驶时,管路连接组件可以避免制动硬管前段和/或制动硬管后段断裂或者破裂,从而可以避免制动硬管内的油液泄露,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0021]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2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制动系统。
[0024]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辆制动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安装支架的正视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安装支架的正视图;
[00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003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软管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车辆制动系统100;制动硬管前段101;制动硬管后段102;
[0036]管路连接组件10;
[0037]连接软管1;
[0038]第一安装支架2;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连接板23;加强结构24;第一安装孔25;地板安装孔26;辅助定位孔27;第一安装部28;
[0039]第二安装支架3;第三安装板31;第四安装板32;第二安装孔33;纵梁安装孔34;第一定位结构35;第二安装部36;
[0040]防护结构4;插接公头5;插接母头6;限位槽7;金属卡扣8。
具体实施方式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3]如图1

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制动系统100的管路连接组件10包括:制动硬管前段101、制动硬管后段102、连接软管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硬管前段(101);制动硬管后段(102);连接软管(1),所述连接软管(1)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硬管前段(101)连通,所述连接软管(1)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动硬管后段(102)连通;第一安装支架(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与所述连接软管(1)的所述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地板连接;第二安装支架(3),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与所述连接软管(1)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用于与所述车辆的纵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包括: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所述连接软管(1)的所述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所述第二安装板(22)与所述地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还包括: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之间,所述连接板(23)设有加强结构(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4)在所述连接板(2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结构(24)的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板(22)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板(2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刘江冯金鹤刘肖肖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