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钳位电路和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99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钳位电路和芯片,电源钳位电路包括:延时单元、泄放管、驱动单元以及反馈支路;所述延时单元电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泄放管用于泄放静电;所述泄放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泄放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延时单元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泄放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反馈支路与所述驱动单元并联,用于根据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压产生正反馈电压输送至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以控制所述泄放管在静电泄放完毕之前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适应不同电源上电时间要求,应用范围宽且节约成本的电源钳位电路和芯片。电路和芯片。电路和芯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钳位电路和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钳位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钳位电路和芯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源钳位(英文名称为Power clamp)控制电路都采用简单RC延时单元和反相器结构。该结构不能适应不同电源上电时间要求,应用范围窄。R(电阻)和C(电容)的值不宜设置过小,R、C的值设置太小会降低ESD(即Electro

Static discharge,译为静电保护)的保护效果。所以R和C的值一般较大,因此占用较大的面积,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适应不同电源上电时间要求,应用范围宽且节约成本的电源钳位电路和芯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源钳位电路,其包括:
[0005]延时单元,所述延时单元电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
[0006]泄放管,用于泄放静电;所述泄放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泄放管的第二端接地;
[0007]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延时单元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泄放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
[0008]反馈支路,所述反馈支路与所述驱动单元并联,用于根据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压产生正反馈电压输送至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以控制所述泄放管在静电泄放完毕之前导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第一反相器和下拉电平器件,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第一三端开关器件和下拉电平器件,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下拉电平器件以及第一三端开关器件;所述一反相器和所述第二反相器串联,且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拉电平器件包括下拉电阻或NMOS管;
[0013]当下拉电平器件选用下拉电阻时,所述下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14]当下拉电平器件选用NMOS管时,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栅极和漏极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源极接地。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时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形成所述公共端。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范围为30~100kΩ,第一电容的电容范围为0.2~1.0pF。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放管选用NMOS管或者NPN管;
[0018]所述泄放管选用NMOS管时,所述泄放管的第一端为漏极、第二端为源极,控制端为栅极;
[0019]所述泄放管选用NPN管时,所述泄放管的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二端为发射极,控制端为基极。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选用NMOS管或者NPN管;
[0021]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选用NMOS管时,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为漏极、第二端为源极,控制端为栅极;
[0022]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选用NPN管时,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二端为发射极,控制端为基极。
[0023]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芯片,包括所述的电源钳位电路。
[002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单元上并联反馈支路,整个反馈支路形成正反馈电压,使得静电来临时驱动单元能够保持输出高电平驱动泄放管导通,直至静电泄放完毕。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适应不同电源上电时间要求,应用范围宽。另外,由于设置反馈支路使得静电泄放完毕,本实施例无需使用超大时间常数的电容和电阻保证将电路中产生的静电完全泄放。因此本实施例中延迟单元中的电阻和电容的数值相比传统的电源钳位电路中的延迟单元中的电阻和电容偏小,从而减小延迟单元的时间常数,减小延迟单元中的电阻和电容的面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现有电源钳位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电源钳位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电源钳位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电源钳位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电源钳位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电源钳位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32]图7为本技术电源钳位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33]图8为本技术电源钳位电路再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34]图9表示传统电源钳位电路与本申请关于电流泄放速度的实验数据对比图;
[0035]图10表示传统电源钳位电路产生漏电流的实验数据图;
[0036]图11表示本技术电源钳位电路产生漏电流的实验数据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0

延时单元;20

泄放管;30

驱动单元;40

反馈支路;41

第一反相器;42

第一三端开关器件;43

第二反相器;100

电源钳位电路;44

下拉电平器件。
[003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延时单元,所述延时单元电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泄放管,用于泄放静电;所述泄放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泄放管的第二端接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延时单元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泄放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反馈支路,所述反馈支路与所述驱动单元并联,用于根据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压产生正反馈电压输送至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以控制所述泄放管在静电泄放完毕之前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第一反相器和下拉电平器件,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第一三端开关器件和下拉电平器件,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拉电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下拉电平器件以及第一三端开关器件;所述一反相器和所述第二反相器串联,且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端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下拉电平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盈和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