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减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驾驶室与车身之间的减振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机动车通常包括车身、动力总成以及与动力总成连接的车轮组件,利用动力总成给车轮组件提供动力,以带动车轮组件沿预定的轨迹进行行驶,其中,车身可以包括车架、驾驶室支撑板以及驾驶室,其中,驾驶室支撑板设置车架上,驾驶室设置在驾驶室支撑板上。
[0003]鉴于车架与驾驶室之间的刚性连接,在行驶过程,车架容易颠簸产生振动,该振动会通过车架和驾驶室支撑板传递至驾驶室,相关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常在车架与驾驶室支撑板之间设置减振垫,通过螺栓将减振垫固定在车身与驾驶室支撑板之间,以降低驾驶室内的振动及噪声。
[0004]但是,上述的减振垫的减振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组件,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减振垫的减振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高减振组件的减振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驾驶室支撑板与车架之间的第一减振层,所述第一减振层与所述车架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阵列排布在所述第一减振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减振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减振层,所述第一减振层与所述第二减振层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安装驾驶室支撑板;所述第二减振层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驾驶室支撑板后与所述第一减振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减振层的内部,所述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二减振层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减振层背离所述第二减振层的端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层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减振层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亮,田新伟,徐止听,张昊,张中业,王荣成,吴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